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新皇登基是头等大事 期间流程到底有多繁琐

古代新皇登基是头等大事 期间流程到底有多繁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09 更新时间:2023/12/24 5:14:45

对古代新皇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新皇登基仪式是国家头等大事,既繁琐又严肃,到底有多复杂?

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主人,掌管整个国家,而中国是礼仪之邦,非注重礼仪,皇帝一生要经历过无数大事件,每次都需要做好礼仪,最常见的就是封皇后,封太子,每年祭拜祖先,遇到干旱洪涝的时候,要举办祭祀祈求老天降福。

但其实皇帝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登基,只有经过了登基仪式,才能算作是真正的皇帝,才能从上一个皇帝过渡到属于自己的年代。

皇帝的登基仪式非常重要,朝廷中的官员非常严谨严肃,就连百姓也关注着这件事,登基仪式非常繁琐,小到皇帝穿的衣服,大道皇帝说的话,都影响着国家,皇帝的登基仪式到底要做哪些事情。

古代老皇帝死之后新皇才能登基,在老皇帝生病的时候,下一任继承人就已经掌管朝廷事务了,朝廷官员也把准皇帝当成是皇帝看待,但是老皇帝还活着,新皇还没有举行登基仪式,就始终算不上是皇帝。

老皇帝的安葬仪式也非常隆重,一般还要花费几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新皇的登基大典往往安排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以内的吉日举行,各个时代的时间还不一样。

在唐时期是先皇时候的第二天就举行登基大典,然后由新皇主持祭拜仪式送葬老皇帝,在明清时期,一般是老皇帝死后的半个月内举行。

新皇登基前,要确认好服装,宫廷之中的尚衣局要召集很多人来赶制新皇登基的衣服。皇帝的衣物采用的都是最好的布料,上面还会刺绣龙的图腾,或者其他图腾,有时候是宫中早就有的皇帝服饰,只需要改改就能穿了,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先皇病重的时候就开始做了。

皇帝的登基仪式虽然不需要彩排,但是也要了解流程的,不过流程太过繁琐,在举行典礼的时候,身边也会有太监提醒。新皇登基还需要颁布一些律法,以及改国号,这些都是需要皇帝提前想好的。皇帝也是普通人,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被众人注视着举行典礼,估计也会非常紧

皇帝登基大典正式举办,那天不管是皇帝还是文武百官都会很早就起床,就如平常上朝的时候。

登基大典的第一个步骤,皇帝带着官员去祭拜天地、宗祠,祭拜并不是拜一拜再烧一炷香就完了,还需要专门的礼仪大臣在旁边宣告,或者皇帝也要自己祭告自己的目标,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久,而且还需要注意吉时,看起来非常庄严。

皇帝登基的第二个步骤是穿衮冕礼服前往宫殿,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当皇帝坐上了上位,并且接手了玉玺,就算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这两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忙,官员跟着走,跟着跪拜,皇帝也要走很多路。

皇帝登基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昭告天下,这也是新皇以皇帝的身份颁布召令,不仅在国内颁布,还需要去民间颁布。皇帝登基是国家大事,一般都会减免赋税,然后大赦天下,除了那些极少数穷凶恶极的犯人,其他人都获得了第二次新生,百姓都会觉得新皇仁慈。

皇帝在颁发召令的时候,还会改国号,每个皇帝的国号都不一样,以后记载现任皇帝在位时发生的事情,都会说什么国号,然后第几年。

这三个步骤是皇帝登基最直观的步骤,其实旁边还有很多人协助和配合,还有专门的礼仪大队奏乐,鸣鼓钟,还有跳舞的队伍,看起来非常隆重。

也不是每个朝代都这样办,如果在新皇刚去世第二天就登基的皇帝一般都是简办,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去举办丧事。到了晚上的时候,还会举办宴席,召集文武百官,有时候百官还需要携带家属一起进宫参加宴席,皇帝一辈子就登基一次,也不能太马虎了。

如果新皇有太子妃,或者早就定好了皇后人选,还有可能在登基大典的时候同时举办封后大典,封后大典也是国家的重要事情,排场不比登基大典少多少。不管是登基大典还是封后大典,国家一定都是用最高规格来举办的,处处透露着华贵,还会有其他国家的代表来观看这个仪式,既有与其他国家交好的意思,也是彰显国家实力,震慑其他国家。

皇帝登基大典给了皇帝天下最高规格的仪式,这是一种荣耀,是身份的象征,但是这也是皇帝接下国家大任的表现。

成为一个皇帝,从此要在天不亮的时候起床上朝,除非遇到国家节假日,要不然皇帝每天都得早起,上完朝还需要批阅奏章,不仅有京城官员递上的奏章,还有地方官员的奏章,每天光是处理这些奏章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被史官和言官盯着,稍微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都可能被谴责。皇帝的子嗣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子嗣定,才能国家安,皇帝要宠幸那些女子,有时候都是为了平衡大臣。皇帝权力虽高,但是也确实累。

中国是礼仪大国,在任事情上都注重礼仪,新上任的皇帝很多都是不满二十岁,或者二十多岁,第一次站在百官之前,被众人的视线包裹,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行还可能会怯场,更需要注意礼仪,穿戴是否整齐,走路姿势是否有气势,说的话是否有误,估计新皇登基,心里是既兴奋又紧张。

现在有些影视剧就会演绎新皇登基大典,后人模仿的肯定没有历史上真正的规模大,但是也足以让人看出登基大典的重要性,和登基大典的威严。

中国总共有一千多位帝,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登基大典也举办上千次,现在已经不是封建制度了,皇帝也仅存在历史中,但是历史上的皇帝曾经带来的辉煌也是值得铭记的。

参考文献

《史记》

《新唐书》

《帝鉴图说》

《明史·礼记》

标签: 历史古代皇帝

更多文章

  • 唐、明两朝潼关失守导致哪些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明两朝潼关失守导致哪些后果?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叛军迅速集结二十万南下,朝廷方面,唐玄宗命令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同时派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率军东征。当时唐王朝在西北精锐边军还没回来,而南下的叛军势力正锋,洛阳很快失守,撤退的高

  • 古代官员过春节有多少天假期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古代官员过春节有多少天假期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们,他们一到春节,是怎么休假的呢?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民冬天一般都猫冬了,也就是农闲,所以,你只要不想干活,休息上一冬天都没有问题。这是对农民而言。但是一当了官,那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就得受朝廷的节制。汉朝以前,就没有

  • 古代皇帝临死前才传位给儿子 活着传位不是更好吗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传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为何不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帝位传给儿子,非要死了才传。如果从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开始算起,中国封建历史上,皇帝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帝位让出去或者以各种原因成为太上皇的,一共有21位,而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渊

  • 古代皇帝死于非命不在少数 要想给皇帝下毒到底有多难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给皇帝下毒,难度有多大?罪归成济皇天恨,戈犯英主万古悲。--徐夤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情,皇帝也是人,他也不例外。哪怕是穷尽一生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也逃不过死亡的结局,消耗巨资建造的秦始皇陵就是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证据之一,

  • 历史上魏武卒是什么样的?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魏武卒,战国

    提起战国时代,我们总能想到始皇帝嬴政扫六合所倚仗的秦军。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出现了多次的朝代更替,也经历了多次的分裂时期,比如春秋战国便是其中的一个时期。而自古乱世出英雄,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队,比如魏武卒便是其中之一

  • 古代下毒为什么要下在酒里 下在茶里不行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下毒

    对古代下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古人下毒要在酒里,不在茶里,难不成有什么特殊的典故?我们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坏人如果想要伤害到对自己的利益有威胁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下毒的方式,然而古代的人大多数都会把毒药放在酒杯里却没有放在茶里,这是为什么呢?其

  • 宋朝穷尽一生都没有收复的地方 明朝是怎么一年就收复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明朝,燕云十六州

    还不了解:明代和燕云十六州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三百年都没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明代用一年就能收复?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历史上的这件事,自从宋代到燕云十六州割出去,历经整个宋代就再无法实现一统,而为何这件事在明代完成了呢。这就给他们带来了疑惑,就有了这样的问

  • 古代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 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八股文

    还不了解:古代八股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股文到底有多难?清代会试第一名遗留下来的考卷,一看便知。古代最令考生头疼的不是如今烧脑的高数,也不是复杂多变的英语,而是枯燥难懂的八股文。八股文最初的形成,受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影响。之前朝廷主要通过考核考生的诗词、歌赋和

  • 刘诞: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功劳卓著受到孝武帝的猜忌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刘诞(433年-459年8月17日),字休文,刘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母为殷修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幼年封王刘诞是宋文帝第六子,生母为殷修华。元嘉二十年(443年),被封为广陵王,食邑二千户,时年仅十一岁。外历方伯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诞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