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 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

古代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 科举考试真的很难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81 更新时间:2024/1/19 4:30:34

还不了解:古代八股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八股文到底有多难?清代会试第一名遗留下来的考卷,一看便知。

古代最令考生头疼的不是如今烧脑的高数,也不是复杂多变的英语,而是枯燥难懂的八股文。八股文最初的形成,受到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影响。

之前朝廷主要通过考核考生的诗词、歌赋和散文的作文能力,从北宋的“理学”开始,王安石倡议以“经学”考核,并将考核的内容限制在儒学范围内。

元代明初时,朝廷逐渐实行“经义取士”的考核方式,至明代中期,八股文开始盛行起来。到了清代,试题和考生水平各方面更为成熟了,难度也更大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莘莘学子,对于八股文谈之色变。那么,八股文真的有说的那么晦涩难懂吗? 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份试卷。

三场考试八个部分

八股文是古代读书人的必备“技能”,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入朝为官光宗耀祖,就只能通过此法考取功名,当所有人都极力奔向同一件事物时,即使是一般难度的事情也变得格外地难。

八股文在历朝历代的改革下变得如蜀道一样难,首先八股文考试主要分为三场考试,分别在农历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三天举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场,主要考核《四书》的义、经义。

第二场主要考核是论、章、表、论、判、诏、诰;第三场主要考核策论和试经史。其实后面两场实际上是走个过场。第一场相当于如今某些考试的笔试,二三场相当于复试,占比小。

其次,在形式上,八股文之所以取名“八”,就是因为它包括八个部分。并且文体也应该遵守相应的格式,文章题目必须参考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片段,用词严肃、精准。

在内容上,行文书写均有严格要求,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脑洞大开;而是模仿孔孟的风格写的,从格式到字句长短,均需参考模范。

而且,对子要讲究平仄对仗,不可使用风花雪月的污言秽语。这等于是戴着镣铐跳舞,还要比谁跳得优雅、灵动。

顾名思义,八股文有八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篇文章包括起股到束股四部分。

其中,每股包含两股对偶排比,共八股。我们平时写文章要求有独特的思想、有深度、有思考量,语言凝练精准,构思上力求创新和与众不同;而八股文则是要求循规蹈矩,用词讲究,想法中规中矩。

那么,这样的八股文试题难度如何,为什么说难倒了那么多有才华的才子,才华如蒲松龄吴承恩,却也多次落榜?看了清代会试第一名的考卷就了解了。

康熙八股文考题

清代康熙十二年,流传下来了这样一张会试考卷。考卷的试题是这样写的。孔子对弟子颜渊说道,当你受朝廷重用的时候,就充分施展你的才华;

反之,就要学会韬光养晦提升自身实力,静静等待机会的到来,这只有你和我能做到啊!然后就是审题了,根据文中之意任选角度,但立意必须从《四书五经》之中选择。

这倒和中考高考作文类似了,立意没有绝对的正误,只要言之有理且能自圆其说,内容上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又不偏离考试大纲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答,既要对仗工整,又要讲究平仄押韵,声调适合规矩,字词用法均有要求,字句繁简得当。而且考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方方面面都有“压制”的文言文。

和同场数以万计的学霸竞争寥寥无几的名额,想必真正能成功的人,必然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专注和努力。这样的人里就有一个极其出色的人,他并非是天资聪颖之人,科考屡次不中,但是他并不气馁。

终于,在他不惑之年时中了举人,而后依次顺利通过会试和殿试,夺得状元之位。这个人就是清末状元韩菼,就是他的试卷遗留了下来,让我们看看韩菼的考卷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名考生试卷

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

破题等于是提炼出问题的精髓和论点,一般分为两句,前后两句分别各破一点。此句前句重点破“藏”,后半句的“示”对应“行”。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

这相当于如今作文的副标题,对主标题作进一步补充。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祗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

论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起讲)。

这一段则是对此问题的中心和目的进行概括,相对于论文的摘要部分。此外,还包括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其中后四股才是全篇重点论述,而中股则是重中之重,相对于全篇灵魂之最。

当然,难度最高的也是后四部分,每两股之间必须严格遵守上文所讲的对偶平仄词性等,并且讲究精美意蕴,每一句都是如此,可见八股文之难。

想想我们平时偶尔“诗兴大发”时,推敲半天才堆砌出几句辞藻诗句,再对比科考学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句句讲求“之乎者也”,不可谓不令人赞叹。

从这份八股文考卷中可以看出,八股文虽然难度很高,但只是在淬炼词句,实用性很低,文学创造性基本为零。即使八股文难度高,中榜者也不代表有出色的才学和智力,同样落榜的人也不尽是些能力平庸的人。

只是,应试考试限定了一些人的发挥,恰好又中了一些人的下怀。就比如才艺,有的人擅长音律,有的人擅长跳舞;有的人是理论型人才,有的人是技术型人才。

现在社会鼓舞人们多方位发展,社会才能全方位进步,如果人们囿于囚笼而不自觉,盲目专注而不能灵活变通,那么注定会走进死胡同。

标签: 历史古代八股文

更多文章

  • 刘诞: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功劳卓著受到孝武帝的猜忌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刘诞(433年-459年8月17日),字休文,刘宋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母为殷修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幼年封王刘诞是宋文帝第六子,生母为殷修华。元嘉二十年(443年),被封为广陵王,食邑二千户,时年仅十一岁。外历方伯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诞

  • 尉迟敬德做了什么事?李世民为何要以“刘邦杀功臣”惊醒他?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尉迟敬德,李世民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会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迟敬德的功劳,应该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却已经有人在

  • 鳌拜可是对康熙很是不敬,雍正即位后为何要为他平反?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鳌拜,雍正

    康熙评价鳌拜,“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鳌拜是历经清朝三代的臣子,年轻的时候,鳌拜就跟随着皇太极打赢了很多战争,并且帮助皇太极成功入关。在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还

  • 如果李世民等到李渊死后,他还能向李建成发动政变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李世民,李建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贞观之治打开了帷幕。“玄武门之变”这起宫廷政变,在初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李世民没有当机立断,那么历史可能要重新改写。假如,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是等到李渊死后,立刻带兵夺位,李

  • 刘浑: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子,他是个怎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刘浑(439年-455年8月29日),字休渊(《南史》避唐高祖李渊讳,写作休深),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第十子,母亲为江修仪。武昌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刘浑九岁时,被封为汝阴王,食邑二千户。官拜后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元嘉二十九年(

  • 武则天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整肃?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武则天,措施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

  • 姜维这位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为何会两次败在邓艾手上?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姜维,邓艾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中,赵云奉丞相诸葛亮之命,带领五千精兵攻打天水郡,没想到天水郡中有一位高人,早已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将计就计,准备将赵云军队一网打尽。赵云中了埋伏,被姜维和马遵、梁虔夹攻,大败而逃。如果不是张翼、高翔两人接应,赵云还不一定能够突出重围出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陈胜造反为什么半年时间就失败了 最后为何被车夫打死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陈胜,吴广

    还不了解:陈胜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胜为何称王6个月就败了?因为陈胜没想明白,他为何能是一个王?陈胜虽在陈县自立为楚王,史书也称陈胜为楚隐王或陈王,但他实则不懂为王之道。自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便迅速洗牌,谁手里有兵,谁就可以称王或是立王,

  •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夏侯氏

    什么"荀氏八龙",什么"诸葛三杰",什么"马氏五常",什么"司马八达"……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士组合,且都出自同一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末儒学被垄断在世家门阀手中,同门出身的顶尖谋士自然就多如过江之卿,反倒是能上阵杀敌的武将少之又少!当然,少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曹魏的夏侯氏!

  • 曹睿如何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睿,继承人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