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如果李世民等到李渊死后,他还能向李建成发动政变吗?

如果李世民等到李渊死后,他还能向李建成发动政变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76 更新时间:2024/1/24 1:50:34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贞观之治打开了帷幕。

“玄武门之变”这起宫廷政变,在初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李世民没有当机立断,那么历史可能要重新改写。

假如,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是等到李渊死后,立刻带兵夺位,李建成能打败李世民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建立之后,除了李渊之外,大唐最有权势的非李世民莫属。自晋阳起兵反隋,李世民作为军事将领一直活跃在战斗一线,他先后破薛举、败刘武周、灭王世充、击窦建德、征刘黑闼,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说,武德年间,最大的功臣就是李世民,李渊对他极为荣宠,封他为“天策上将”,开府授官,并加司徒、尚书令、中书令等,是属于超品的官职和爵位。

可以说,正因为李渊的纵容和恩宠,才让李世民有了和李建成抗衡的资本,这是李渊最大的一步昏招,势力日渐庞大的李世民,手下聚集了如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这样的文臣武将。

这些人跟着出生入死,图个啥?难道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却是帮别人在做嫁衣?大家已经被捆在了一条船上。

就算李世民不想当皇帝,手下的这些功臣也不可能答应,如果任由李建成登基,天策府众人必然输得精光,所以李世民是不得不做,情势不由人啊!

李渊会不断吞食和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直到把他变成光杆司令

与李世民相比,李渊的存在感并不强。但是在历史上,李渊也是一个超级猛人。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的太尉,是西魏的八个柱国大将军之一。

李渊的父亲李被封为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为唐国公。李的妻子,是隋文帝独孤皇帝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渊的姨妈是皇后,姨父是皇帝。公元573年,李逝世,才七岁的李渊袭封为唐国公。

可以说,李渊一出生就是站在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达到的顶点上,借助显赫的出身,他接受了优良的教育,并且聚拢了关陇贵族中一批才干出众的谋士武将。

成年之后,李渊多次领兵出征,镇压起义军、打击突厥,显露出高超的军事才华和政治能力。大业十三年,李渊于晋阳起兵,6年时间即一统天下。

别看李世民那么能打,但是论起控制力、威望,他被李渊拿捏得死死的!李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称房玄龄和杜如晦教唆李世民学坏,两人直接被赶出了长安,屁都没敢放一个!

这俩人是什么样的人,李渊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教人学坏,就是为了找个借口剪除李世民集团的势力。这件事其实是一个信号,说明李渊已经下定决心要全力扶持太子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一直活到了635年6月,这9年的时间还在皇宫给李世民生了不少弟弟妹妹,老人家的精力体力没说的。

那么,假如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任由李渊不断清除李世民的势力,可能李渊还没有死,依附于他的势力就已经被李渊清扫地干干净净了。

李世民变成了光杆司令,李建成的势力却不断增强,要对付李世民,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首先,李建成是嫡长子,越是像李家这样的贵族出身,越是讲究这个,所以李唐一立,立刻封李建成为太子,是符合封建社会礼法秩序的,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不可能跟李建成争,也争不过。

再看李建成的表现,实际上,无论是策划晋阳起兵,还是夺取关中,直取中原,收复江南,李建成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单论军功,李建成肯定比不过李世民。但是,对于持续数年的立国之战,更为重要的是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李建成在大后方提供粮草、训练兵员、抚恤士兵,李世民凭什么有义气去打仗?

再者,李建成作为太子,手下的臣属并非弱者,李世民苦苦经营数年,也未必及得上占有正统名分的李建成号召力强。

随着局势的变化,李渊对李世民也逐渐产生了戒备心理,刘文静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李建成在李渊铁了心的支持之下,李世民根本没有任何应付的办法。如果不是李世民发动宫廷政变,用最暴烈的手段夺取了皇位,李建成继承皇位根本没有任何问题。李建成的缺点就在于优柔寡断。

如果李世民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他将来的下场一定很悲惨。

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建成,都没有看透李世民,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悍然发动一场让历史为之震动的宫廷政变,最终李渊无奈地接受了现实,默默承受着这场家庭惨变。

实际上,真正看穿了李世民、认识到李世民可怕的,反而是齐王李元吉。他长期跟随李世民行军作战,深刻地认识到了李世民的冷血、残酷。

李元吉提出直接干掉李世民的主意,其实是当时局势下的最佳选择,直指核心,一劳永逸,可惜……

标签: 历史李世民李建成

更多文章

  • 刘浑: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子,他是个怎样的人?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刘浑(439年-455年8月29日),字休渊(《南史》避唐高祖李渊讳,写作休深),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文帝第十子,母亲为江修仪。武昌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刘浑九岁时,被封为汝阴王,食邑二千户。官拜后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元嘉二十九年(

  • 武则天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整肃?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武则天,措施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

  • 姜维这位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为何会两次败在邓艾手上?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姜维,邓艾

    《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中,赵云奉丞相诸葛亮之命,带领五千精兵攻打天水郡,没想到天水郡中有一位高人,早已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将计就计,准备将赵云军队一网打尽。赵云中了埋伏,被姜维和马遵、梁虔夹攻,大败而逃。如果不是张翼、高翔两人接应,赵云还不一定能够突出重围出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陈胜造反为什么半年时间就失败了 最后为何被车夫打死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陈胜,吴广

    还不了解:陈胜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胜为何称王6个月就败了?因为陈胜没想明白,他为何能是一个王?陈胜虽在陈县自立为楚王,史书也称陈胜为楚隐王或陈王,但他实则不懂为王之道。自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便迅速洗牌,谁手里有兵,谁就可以称王或是立王,

  • 三国谋士多如过江之卿,夏侯氏为何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夏侯氏

    什么"荀氏八龙",什么"诸葛三杰",什么"马氏五常",什么"司马八达"……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文士组合,且都出自同一家!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汉末儒学被垄断在世家门阀手中,同门出身的顶尖谋士自然就多如过江之卿,反倒是能上阵杀敌的武将少之又少!当然,少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曹魏的夏侯氏!

  • 曹睿如何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曹睿,继承人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

  • 面对两位造反的叔叔,朱瞻基为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瞻基,叔叔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一说出生于1398年3月16日),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年号“宣德”。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一说出生于建文元年),朱瞻基生于北平燕王府。幼年聪颖,深得祖父朱棣的喜

  • 赵德昭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德昭,皇位

    979年,北宋都城开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武功郡王赵德昭自杀身亡。消息传出后,宋太宗急忙赶来,抱着赵德昭的尸体痛哭流涕,说道:“痴儿何至此邪!”事后,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中书令、魏王。三年前,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如今他的儿子赵德昭又自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古代太监娶妻后能生孩子吗 对食又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对古代太监娶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监能够娶妻生子吗?与之相关的“对食”又是怎么一回事?太监一词,并不是中国所专有,在国外,也曾出现过类似太监的角色。据史料记载,太监最早的历史记录源于公元前21年,那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出现过有关太监的相关信息记录。太监大多都是穷苦人

  •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但他为何却将“阿娇”废掉了?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武帝,阿娇

    中华历代王朝,皇帝一职最难当,要文治武功样样精通,还要懂得亲近贤臣,辨别小人和奸佞。对内国家必须治理得好,对外要防止外族侵略,自己还要提防不要被人篡夺了皇位。一切都打理停当,还要当心枕边人不要有什么小心思,那些皇妃,宫女都不是省油的灯,弄不好自己死在谁手里都未可知。所以每一个皇帝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