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妃嫔的出身为何是历朝历代中最低微的?

明朝妃嫔的出身为何是历朝历代中最低微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870 更新时间:2024/2/2 2:57:23

明朝妃嫔的出身为何是历朝历代中最低微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社会上的主流思想舆论中大都说明朝无能的,在明朝如此严格的家规《皇明祖训》下,竟培养出这样的一群皇帝。

但我今天要从另一个方面谈谈不一样的明朝。明朝的妃嫔的身份在历朝各代之中出身都是最低微的,同时也是最与世无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其中因果。

一、明朝妃嫔出身

1.古代妃嫔出身

看过很多以往各朝各代的历史剧或者古装剧的观众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的皇后大都选自名门贵族和钟鼓世家,一般家族背后有深厚的权力和实力,还有的是皇亲国戚。

像隋唐宋清几朝的皇后,都是这样的惯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就是北魏皇族宗室,宋太宗的四任皇后都是宋朝开国重臣之女等等。

而大家熟知的武则天卫子夫则是例外。明朝的时候,皇后却一反常态大部分都是平民出生。

2.明太祖出身

明朝妃嫔的出身低微这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朱元璋是最接地气的皇帝,可以说他是中国历代开国皇帝出身最低的。

他出身贫穷,世代都以耕地为生,从小也没上过学堂。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是真正的苦出身。

他的皇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的大脚马皇后,出身也一般,她的父亲因为杀了人逃亡去了,郭子兴就收了她当义女。所以朱元璋非常不喜欢贵族阶层。

3.选平民原因

实际上朱元璋就是怕前朝的外戚专政,所以吸取了教训,从根本上断绝了外戚专政。而且这是他朱家的天下,每年朱姓子孙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领到很多的生活救济。

他最痛恨的就是外姓人要抢他老朱家的地盘。所以开国的功臣被他杀的杀打压的打压全都构不成威胁了,他现在需要避免的就是外戚专政。

朱元璋于是就有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找家中没有当官的平民百姓当皇后和后妃。这样的话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外戚专政。

就算这些人想要真正的权倾朝野,也很难做到。所以朱元璋上位后就下令皇后一律从平民百姓中选取,不能选家族中任官的人。连自己的公主也只能嫁给平民。

在大明朝的时候,要当妃子或者驸马,就得家族里没有当官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想嫁进皇家。

但这个规定有效的防止了外戚干政。同时他还立下铁律"内宫不得干政",但这一条从朱祁镇开始就被破坏了,从此明朝渐渐陷入宦官干政的无底深渊,成为宦官横着走的一个王朝。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定下的铁律自己的子孙都没有遵守,最后还被一群太监玩没了,肯定会气到胡须都歪了。

二、后宫规模和选拔

大明后宫规模的大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规模极大、人数众多。然而,这是真实情况吗?明朝初期各位皇帝们的在位时间不同和个人喜好不同。

因而后妃数量和宫女规模也有所不同。就算有的宫女被皇上临幸也没有册封成妃,而明初后宫妃嫔仅设皇后、贵妃、妃三级。

很多人认为想入明朝后宫很简单,但实际上在民间挑选也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先在全国中挑出五千名适龄妙女子,然后女子至京城参加第二轮选拔。

三轮的选拔都由太监来当考官。这两轮主要是看女子的外表。比如身高、体重到五官、皮肤、声音,当然还有姿态。

只要有其中一项不符合就会被马上淘汰。通过三轮选拔后就会淘汰掉四千人,剩下一千人继续参加选拔。通过第三轮选拔同时有了准宫女身份。

到了这一步,这批入选的女子才有资格进入皇宫。到了皇宫后,老宫女们要检查这些人身体是否有异味和明显的疤痕、身体是否还保持着贞洁。

这样就会淘汰掉一批身体不合格的。老宫女们再从剩出来的一千人中再挑出三百个出众的,继续参加淘汰赛。第五轮是皇上身边的太监当主考官。

太监们会对这300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根据她们的日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进行打分,分数最高的50人晋级到第六轮。

最后这群人会由太后和太妃亲自审核。在经过几轮的问答和仔细观察以后,会有三个人被皇太后挑出来,再给皇上评定什么人当皇后,什么人当妃。

偶尔皇上会宠幸的宫女也不会册封的,所以明朝后宫的规模不会太大。而明朝的明世宗朱厚熜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甚至想让躺下美女都放入后宫。

三、明朝后宫的宫斗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看见后宫深似海,嫔妃们尔我诈、阴谋诡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成天都在斗心机。

世人的认知中,后宫十分阴暗恐怖。但明朝却不同,后宫妃嫔就像一家人,夫君是皇帝,是她们的天,她们间没有什么利益间的牵扯,怎么又会有那么多尔虞我诈的事件呢。

所以说后宫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入了后宫的她们的职责就是侍奉皇上,她们首先是家人关系,而且明朝的后宫佳丽家中无官,不会是朝堂各方势力争斗的棋子。

由于明朝的皇帝们大都好美色,因此他们生前有数不清的美女陪伴,所以不愿死后一个人孤单,就仍要宫女妃嫔陪伴。

因此明朝的后宫嫔妃宫女陪葬制度就这样诞生了。而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晚年经常心情不好就屠戮妃嫔宫女,所以后宫因此很恐怖,寿终正寝的嫔妃不过寥寥几个而已。

有的妃嫔宫女殉葬是为了给家人谋取福利,统治者许诺可以给其家人加官。还有好多是没有生儿育女被迫殉葬。直到明朝中期明英宗开始,才下令废止了殉葬制度。

凡事均有例外,虽说明朝妃嫔都与世无争,但明朝中期出了一个万贵妃,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大肆迫害皇上宠幸的妃嫔和宫女。实在令人叹惋。

明朝的历史上就没有什么权倾朝野的皇后或嫔妃,最过的也不过是像万贵妃那样在后宫耍横的,所以说朱元璋的后宫制度造福了子孙后代,至少断绝了后宫干政。

而相比接下来的清朝,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执掌帝国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无人反抗成功。若是清朝承袭前朝制度也不会如此。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古代“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对于在宫里面,“残体残疾”的那部分人,有的电视剧说“宦官”有的电视剧说“太监”。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吗?在清朝,“宦官”和“太监”并无太大区别,都是阉人,二者在外延上是一致的。然而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二者却不

  • 历史上三位叫丽华的女子,结局分别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三位叫丽华的女子,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位名为丽华的皇后和妃子,分别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和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丽华。然而,三人可谓同名不同命,名字相同的她们,命运却是截然不同。光烈皇后阴丽华:娶妻当得阴丽华阴

  • 朱元璋与洪秀全比有哪些差别?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与洪秀全比有哪些差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每当遇到了天灾朝廷无法控制时,就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国历史六次农民起义中,只有元末朱元璋起义成功了,而和朱元璋一样反抗少数民族政权的洪秀全,他们都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起义的工具,均定都于南京,都有一个北伐西

  • 讨伐董卓的诸侯都要哪些人?真的有十八路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朝,董卓

    东汉末年,朝廷动荡不安,在那个时候皇帝纷纷早逝,留下幼子继承大统。正所谓:“主少国疑”,所以导致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轮番上演,又赶上频繁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汉灵帝驾崩以后,少帝刘辩继位新君。要放在之前,继位新君成为天下之主那是一个多么让人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此时少帝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

  • 萧纲: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最后屈辱被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 ),小字六通,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梁武帝天监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元503年12月2日),萧纲出生在建康

  • 揭秘:三国最厉害的隐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揭秘:三国最厉害的隐士是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在理想抱负上得不到实现的时候,都会选择退隐,和大自然作伴,终老一生。今天我们所说的是三国的两位隐士,一文一武,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文”就是司马徽,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水镜先生”想必大家

  • 萧赞:梁武帝萧衍次子,他为何出家为僧?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萧赞(502年或501年~531年),一作萧缵,本名萧综,字德文,小名缘觉,南朝齐宗室大臣,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梁武帝萧衍养子(名义上的次子),母为吴景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元三年(501年)十月,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占有怀孕的皇妃吴景晖。梁朝建立后,生下

  • 古代造反的大多都是文臣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古代造反的大多都是文臣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组至高无上的,皇帝说的话那基本上都是没有人敢违抗的,若是不按照皇帝说的做,那下场多半是很惨的,所以那个时候,虽然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想法的,而这种不满积累的久了之后,就会爆发,最后导致造反。不过我们会发现

  • 三国时期还有第四国?国祚比蜀汉还长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时期还有第四国?国祚比蜀汉还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的风起云涌,之后的三国争霸大家都耳熟能详。像民间的《三国演义》广为流传,还有《三国志》都告诉我们当时三分天下,魏蜀吴。然而拨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当时的第四极,因为远离中原而被忽视。在辽东大地上有一个国家燕国,从公元

  • 古代死刑犯“秋后问斩”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古代死刑犯“秋后问斩”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国家”出现的一个标志,便是法律。中国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法律,当时称之为“禹刑”,里面规定了各种不同的规则,比如周礼曾经提到过,“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光是判死刑(大辟是死刑的统称)就有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