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何要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何要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992 更新时间:2023/12/18 4:18:55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导致后来秦国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赵王会用毫无经验的赵括换掉廉颇,赵括被称为“纸上谈兵”就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难道赵王也不懂这个道理吗?实际上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在赵国之上,而廉颇又是以防守著称,但越拖下去对赵国越不利,所以赵王想要速战速决才派出赵括。只可惜赵括的确能力有限,最后还中了白起的计谋,导致40多万大军被全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赵括这位将被秦军大败,不仅自己被杀,而且导致赵国损失了数十万兵马。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平之战中,赵国一开始派遣的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廉颇。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派遣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呢?换而言之,“纸上谈兵”的赵括,何以获得赵国君主的信任呢?

首先,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也即在长平之战之前,廉颇就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已经重病在身的蔺相如评价道: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相对于廉颇,赵括可谓毫无实战经验。不过,当时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还是决意派遣赵括对对抗秦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之所以派遣赵括去替换廉颇,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实战经验是君主任用人才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比如在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诸葛亮,后者也是几乎没有实战经验。但是,因为名气较大,刘备依然愿意多次邀请诸葛亮出山。就赵括来说,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是,因为自己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加上自己确实熟读兵书,所以在当时的赵国拥有非常大的名气。

同时,还有说法认为,因为廉颇坚守不出,秦国大军始终难以彻底消灭赵国士兵,所以,秦国就让人在赵国散播“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的消息,而且秦国是最后决战的时候才悄悄换上白起这位名将。而这,可能是赵国放心派遣赵括出战的原因之一。当然,在笔者看来,赵括的身份,也是赵孝成王信任他的重要原因。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并且在阙与之战中击败了秦国大军。由此,对于赵括来说,可谓赵国君主的宗室,加上自己的父亲曾经击败过秦军,这无疑让赵孝成王心存幻想,希望赵括也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取得胜利。

最后,另一方面,赵国之所以派遣赵括去对抗秦军,是因为廉颇主张坚守,而赵括认为可以和秦军一战。对于当时的赵国,因为粮草供应上的问题,促使赵国君主意识到无法长期坚守下去,也即只能主动求战了。对于当时的秦国,在巴蜀之地、关中之地等粮仓,在粮草供应上比赵国有优势,而赵国向齐国等诸侯国借粮,却遭到了拒绝。

因为长平之战持续了数年时间,赵国的缺粮问题越来越严重,此时的赵国拖下去一定会输,而和秦军决战,很可能会有一线生机。在此背景下,赵孝成王没有听从蔺相如等人的劝告,最终让赵括来替代廉颇。当然,结果是赵国被白起击败,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实力了。

标签: 历史赵括廉颇

更多文章

  • 帅哥是现代对男子的统称,那么在古代又是怎么称呼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男子,古代

    帅哥,对面容姣好的男子的统称。又叫美男子、型男、俊男、靓仔、花美男。古代人认为,身长八尺有余(185cm以上),而形貌昳丽,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佳人“佳人”在古代是一个中性的称谓,对年轻貌美的男子同样可以这样称呼。东汉初年,在朝廷中担任尚书令的文

  • 曹植作为魏晋的“建安之杰”,后世对他有着怎样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曹植,评价

    南北朝山水诗第一人谢灵运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然而纵然是诗才无双的曹植,在权力相争的时候,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老大曹昂死后,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的世子之争。在曹操临死之际方才结束。期间记载在史书中的,也就几件。而

  • 古代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 古人一般到多少岁才能退休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官员

    古代的官员,他们的退休制度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剧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会在奏章上呈:“乞骸骨”,这也是告老还乡的意思,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那么古代官员什么时候能退休,这种退休制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 为了维护管理好社会秩序,唐朝是怎么做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秩序,唐朝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观看《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却又让人想起了一个问题,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怎么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呢?而这部电视剧所讲述的,正是唐朝时期,下面便简要地讲述一下,究竟唐朝时是怎么做好社会治安的维护管理的,说出来你

  • 秦始皇与顺治帝有哪些相似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秦始皇与顺治帝有哪些相似之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始皇与顺治帝在职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年幼时出乎意料地继承帝位;两个人在亲政之前,朝中大权都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吕不韦和多尔衮这两个辅政大臣都和两个幼主的母亲有染;吕不韦和多尔衮这两个辅政大臣都落下了可悲的

  • 萧子真:齐武帝萧赜第九子,年仅18岁就被杀害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萧子真(476年-494年11月10日),字云仙,南朝齐宗室大臣,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第九子。生母周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元四年六月丙申(482年7月14日),封为建安王,在武帝、郁林王、海陵恭王、明帝四朝历任南琅琊太守、彭城太守、南豫州刺史、宣城太守

  • 萧子隆:齐武帝萧赜第八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萧子隆(474年-494年10月26日),字云兴,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八子,母为王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践祚,封为枝江县公,之后改封随王,萧子隆在武帝、郁林王、海陵恭王三朝历任南琅琊太守、彭城太守、江州刺史、会稽太守、荆州刺史

  • 将相和成了一种美谈,那么蔺相如和廉颇的关系究竟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蔺相如,廉颇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这两个成语背后的典故都有着同一个主人公,这个人就是蔺相如。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也是著名的外交家。他曾和廉颇发生一些隔阂,但蔺相如为了保住大局,其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最后廉颇身披荆棘前来道歉,两人就此成为刎颈之交。那在历史上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

  • 古代皇帝担心自己戴绿帽子 皇帝为什么不把太监全部换成宫女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皇帝,后宫

    还不了解:古代后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皇帝担心戴绿帽,全部用宫女不是更好吗?太监在古代又被称作“宦官”,它指的是被人为阉割后非男非女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古代宦官一般作为皇帝的秘书、后宫的佣人;而在古埃及宦官则被作为侍奉神灵、服务法老的祭司……宦官作为

  • 萧子响:齐武帝萧赜第四子,他为何被萧顺之缢杀?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萧子响(469年-490年9月26日),字云音,南齐宗室、大臣,齐武帝萧赜第四子,母为张淑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因叔父豫章王萧嶷无子,故出继萧嶷,立为世子。齐武帝践祚,历任南彭城太守、临淮太守、豫州刺史。永明六年三月己亥(488年4月16日),有司奏请让萧子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