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张士贵是个怎样的人?

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张士贵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26 更新时间:2024/1/19 0:47:20

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张士贵是个怎样的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其强盛程度是和汉朝并称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个朝代出现了很多名臣将相,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重要的影响力。以薛仁贵为代表的薛家将就是其典型,他们的故事不但被写在了史书上,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很多中国老百姓印象中,他们心目中的薛仁贵的故事已经替代了历史的事实,也产生了很多对历史的误解。从本章节起我们就翻开历史书,看看历史上的薛家将和民间故事中的薛家将有什么不同。从这些不同之中来纠正历史的误解,重新认识这位初唐名将和他的家族。

说到薛仁贵,张士贵是一定不能忽略的重要人物。他在薛仁贵的故事中是大反派,被描述成奸诈贪婪之徒。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婿何宗宪替代薛仁贵的位置,用处了不少卑鄙无耻的手段,想要谋害薛仁贵,并取而代之。在很多薛仁贵故事衍生出的评书、戏剧中,张士贵是被观众们咒骂的对象,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然而历史上的张士贵却不是这样的,他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名将,也是薛仁贵的伯乐。只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在宋元明清的薛仁贵故事中被人泼了脏水,而这脏水一直延续到数百年之后。

历史上的张士贵很不一般,虽然未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榜单,但其得到的信任却在二十四功臣之上。张士贵是山西人,家中历代为朝廷权贵。他的祖父当过北齐的车骑将军,父亲当过隋朝的大都督,是当地的显贵门阀。隋炀帝大业末年,三征高句丽失败,溃军返回中原引发大乱。各地农民军和割据势力趁机起势,张士贵也在老家虢州起兵反隋朝。张士贵起兵后南下进入中原,和王世充李密争夺中原的地盘。在中原混战中,张士贵拒绝了王世充和李密的拉拢,反而投奔了太原李渊,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李渊从黄河以北进军关中时,张士贵奉命经营中原的地盘。他利王世充和李密争夺洛阳的时机,出兵潼关东部,将大片土地纳入唐朝治下,并且成为唐朝最东边的屏障。张士贵受到李渊、李世民和李治三朝皇帝的信任,参与了很多唐初的战争,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割据陇西的薛举和薛仁杲父子反唐时,张士贵随李世民西征,大破薛举的西秦军。刘武周勾结突厥人在山西北部割据时,李世民命张士贵度过黄河出征,击败了刘武周和突厥联军,取得了山西会战的胜利。后来张士贵从李世民破王世充和窦建德,随李建成刘黑闼,凭借战功受到李渊的破格赏赐。

张士贵不是李靖、徐懋功这种战略性的名将,然而在指挥局部战役方面却非常的出色。他个人武勇很突出,臂力出色,擅长骑射,据说能开一百五十斤的硬弓。他在指挥骑兵作战上有一套,李世民让他出任马军总管。他在攻打洛阳的战争中与王世充的五万步骑作战,打出了骑兵战中少见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他受到李世民的其中,被纳入秦王府的军队序列,被封为骠骑将军,成为所谓的天策名将之一。因此他有机会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并在这个过程中立下大功,成为李世民登上皇位的重要帮手之一。

在秦王府的名将中,张士贵被认为是“先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这是受到李渊和李世民首肯的。在李唐王朝统一全国的六次重大战役中,张士贵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四次战役,为唐王朝的统一立下了卓著战功,这一点甚至超过了很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将张士贵任命为“玄武门长上”,使其成为禁军的首脑。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古代紫禁城禁军将领都以玄武门为首,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封建时代结束。张士贵被任命为玄武门禁卫的首脑,不只是管理驻守玄武门的兵将,还包括整个皇宫的禁卫系统。

这说明李世民对张士贵的信任是无可比拟的,他能将玄武门和皇宫的军权交给张士贵,可见两人的关系之紧密。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后,李世民将战争中表现出色的薛仁贵交给张士贵。后来张士贵退休时便推荐薛仁贵接替这个职务,可见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和睦的,并没有民间传说的那种勾心斗角的场面。

张士贵除了作战能力强,忠于李世民之外,在提拔下级和礼贤下士方面也很出众。他提拔了很多禁军将领,其中薛仁贵就是最为出众的。在李世民第一次出征高句丽时,张士贵随驾出征,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从陆路出兵。

在安市城会战中,张士贵率部先与敌交战,郎将刘君邛陷入高句丽军包围,无法脱身。张士贵命薛仁贵带兵救援刘君邛,薛仁贵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刺杀敌军将领,并将其首级悬于马上示众,迫使高句丽军队后撤。从此薛仁贵一战成名,成为唐朝军队中的后起之秀。薛仁贵的表现被山头上观战的李世民看见,便向张士贵询问。张士贵就向李世民推荐了薛仁贵,于是薛仁贵从小兵一步登天,被赐为“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可以说张士贵是薛仁贵的伯乐,没有张士贵的推荐,薛仁贵不可能有后来的辉煌战绩。

在1972年以前,中国人对张士贵的了解大多存在于宋元明清的小说和话本上,多是他作为奸臣陷害薛仁贵的故事。因为张士贵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上的留下的笔墨很少,历史学者对其不甚了解。而民间为了吹捧唐朝第二代名将薛仁贵,便把张士贵作为第一代老将的代表,使其成为嫉贤妒能的反派角色。这既是当时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是古代文人含沙射影朝政的表现。而这种表现却坑害了张士贵,让他背了几百年的冤屈。知道1972年张士贵的墓志铭出土,我们才对这位名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从墓志铭上来看,张士贵和薛仁贵的关系是极好的,两人从来没有争功的事情。张士贵很看重薛仁贵,把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最终也让薛仁贵接了自己的班。而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功的事情更是子虚乌有,因为唐朝第二次征高句丽时张士贵已经去世了。

这个墓志铭的书写者地位极高,是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他为张士贵写墓志铭,这在当时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只有功劳卓著,并且受到皇帝优待的功臣,才能享受宰相写墓志铭的待遇。而张士贵在去世后也葬在李世民的昭陵,可见李唐皇室对他的看重。这些方面都证明了,民间小说中的张士贵完全是作者杜撰的。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元恪的首辅顾命大臣:元禧结局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临终前,北魏开始了进行汉化后的第一次政权更迭。在这次政权更迭中,拓跋宏给自己的继任者皇太子元恪任命了六位顾命大臣,以保证他能顺利的接掌政权。可是在元恪即位后不久便于顾命大臣们发生冲突,不仅解除了顾命大

  • 刘知远留下的五位顾命大臣,结局分别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五代

    刘知远留下的五位顾命大臣,结局分别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后汉是五代的第四个朝代,也是沙陀人建立的第三个王朝。这虽然是个短命王朝,却成为了乱世的转折点。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转折点不在于政治清明和军队强盛,而是在于它亡国的时候捧上了一个足以改变历史周期律的人物。可

  • 高句丽荣留王与唐朝断交的原因是?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高句丽荣留王与唐朝断交的原因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初与高句丽的战争前后,两国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既有和睦相处的十余年时间,也有不互相断交的十余年,使得整个辽东局势跌宕起伏。很多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两国的领土之争,尤其是对辽东半岛的所有权问题,其实不然,之所以

  • 古代统治者就不怕外患吗 统治者为什么还要重文轻武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重文轻武

    还不了解:古代重文轻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中国古代统治者大多重文轻武?华夏自建立以来,存在着等级严密的官僚制度。提起官吏,无非就是文官和武官两种,文官和武官各司其职,只要品级相同就是平等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历史上重文轻武的王朝不在少数,可是从古至今不

  • 古代禁止私自贩卖盐 古人要腌制咸鱼怎么办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咸鱼

    还不了解:古代盐和咸鱼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禁止贩卖私盐,那腌咸鱼的盐怎么算?酸甜苦辣咸不仅仅是人生中的五味,也是餐桌上经常出现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但是无论喜欢什么样的菜系,很多基础的调味品都必不可少。比如说油和盐,至少它们是炒菜中不可或缺的调料。虽说现在

  •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 敬嫔:13岁就参加选秀,最后为何凭空消失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敬嫔:13岁就参加选秀,最后为何凭空消失?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后宫的噱头比较多,不仅有五对貌美如花的姐妹,还有两位神秘失踪的嫔妃,一个是安嫔,另一个是敬嫔,这两个女人,曾是大清后宫的风云人物,站立在紫禁舞台的中央,却没想到转眼间便跌入了万丈深渊,落得一个生不见人,死

  • 历朝历代的开国太子分别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朝历代的开国太子分别什么结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似乎有一个魔咒,即开国太子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几乎没有一个得到好的结局。能够成功继任者都寥寥无几,后世有好事者,称之为是所谓的“太子诅咒”。下面我们就来罗列以下几个正统王朝的开国太子的结局。第一、秦朝公

  •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大明天子,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事实证明,不管大明的天子能力如何,他们对于这句话的实践程度落实得还是比较到位的。那么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意义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有两大意义。第一个意

  • 隋炀帝并不是一个昏君 隋朝为何还会二世而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隋朝,隋炀帝

    还不了解:隋炀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炀帝并不昏庸,隋朝又非常强盛,为何历经两朝就走向灭亡?隋朝是自东汉崩盘以来,第二个一统中原的王朝,此前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频繁,只有西晋实现过短暂的一统。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分割局面,完成了一统,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