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统治者就不怕外患吗 统治者为什么还要重文轻武

古代统治者就不怕外患吗 统治者为什么还要重文轻武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4/1/24 3:25:06

还不了解:古代重文轻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中国古代统治者大多重文轻武?

华夏自建立以来,存在着等级严密的官僚制度。提起官吏,无非就是文官和武官两种,文官和武官各司其职,只要品级相同就是平等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然,历史上重文轻武的王朝不在少数,可是从古至今不管哪一个国家,重文轻武的结果就是王朝没落。那当朝统治者为什么宁可冒着外患的风险,也要这样子做呢?

独尊儒术,排斥武学。

儒家学派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在秦朝时,被秦始皇大力推崇,甚至“焚书坑儒”。

到汉朝,被汉武帝采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开创古代重文轻武的先河,从此以后儒家的思想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其后的王朝里也被这种观念深深影响。

儒家注重仁义,不喜欢打打杀杀那一套,擅长以理服人,与武学的“拳头就是硬道理”相悖,换个说法,儒家的思想与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呼应的,也加速了武将退出权力中心舞台的进度。

对于君主来说,从小学习儒学的文臣受三纲五常的影响,更容易对自己忠诚。而手握兵权的武将,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盛世依靠文治,不管多么残酷的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最终国家还是要靠文官来打理,如果在这种时刻,还让武将统领着大军,还让他们占据着军事贵族的位置,难以保证他还能和文官一样忠诚。

文官用来压制武将,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军事寡头出现。在皇帝眼中,真正有威胁的是有军权的军事贵族,如果他们有一天想反了,拿着兵符号令三军,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皇帝鉴于这点,更加不会让自己的政权受到限制,从而重用文官,预防军事贵族夺权,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减少分裂隐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全社会的武风和血性被磨灭,文风被上层大力推行,文人的地位被高度认可。

2.君主担心武将拥兵谋朝篡位。

历史上武将推翻皇位的例子不在少数, 宋太祖也是通过陈桥事变建立了宋代,起初他并不在意这些事情,某一天赵普找到宋太祖,建议他马上撤掉石守信和王审琪。

宋太祖疑惑不解,说:“这是我的义社十兄弟,怎么可能谋反我呢?”赵普说:“他们自己不会,不代表他们的手下不会,况且这两人根本管不住手下!”

赵匡胤觉得是赵普形容得过于严重,他觉得不过区区几个下属,难道还管不着吗?而且宋太祖对他们很器重,他并不觉得自己会有被反的危险。赵普冷笑道:“周世宗也很器重自己的手下,周世难道也管不住他们吗?”

赵匡胤如临大敌,当年自己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 ,最后自己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

宋太祖被吓得冷汗直流。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据说在公元961年,宋太祖设宴邀请自己的结义兄弟们,这些兄弟都是当年让他当上皇帝的功臣,同样也是中央军力力量的高级官员。

宴席期间,宋太祖和这些兄弟们推杯换盏,回忆过去的高光时刻,一时之间好不热闹。可这个时候,宋太祖放下了酒杯,满脸都写着郁闷,几个兄弟很疑惑,问大哥高兴的日子为何满脸愁容。

他长叹道,“你们别看我现在做了皇帝,万人之上呐,其实还不如当一个节度使。”众兄弟不解,想不通大哥黄袍加身,怎么还羡慕起节度使来了。宋太祖说:“可是我这个位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哪个人不想要呢?”

他看向兄弟们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有一天别人把黄袍穿在你身上,你是推还是不推呢?”

这话一出,几个兄弟吓得跪倒在地,纷纷祈求给指条出路,宋太祖很满意,暗示他们告老还乡。隔天,这些人头痛的头痛,腰疼的腰疼,请求病退,全部退出中央。

为了巩固皇权,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各个朝代的皇帝都会在国家稳定后削弱武将的军事实力,他们忌惮这些人手中的实权,因此培养两派,让文官和武将互相争斗。

皇帝在筛选武将人选的时候,有很严格的标准,武将除了有高超的本领和带队的能力,还一定要有很强的忠君思想。就算武将带兵出征后,皇帝还会用各种手段,去制约这个人,让他无法独断专行。

对于官位比较低的武将,一般给他设置很多的副将,分散他的主权,就算要调兵也得需要所有人都同意才行。对于官位高的武将,皇帝设置监军监督他,看他有没要忤逆之心,如果武将有造反的心思,也能第一时间了解,趁早解决。

3.文官学武,武官学文。

每个朝代发展到后期,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武将不需要参加大规模的战役,处境自然大不如前,他们失去了统领大军的优势,不被重视处处受限。

在这种阶段,君王为避免武将掌握太多的兵权,采取用文臣来统领大军的政策,治理大军的工作就交到文官的手上。

不过由于部分外敌的入侵,当朝那些没有带队打仗经验的文官,初次上任较为棘手,并未取得较好的成绩。

文官为了能够统领好大军,也便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勤加学习兵书兵法,以此来加强自己的军事能力,往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也能带好大军打仗了。

社会安稳的时候,有才能的文臣加上本身的学识,不仅能够帮助君主管理国家,还能在国家遭到外敌侵犯的时候,带领三军抵抗外敌,保家卫国,这也就更加重了君主对自己的重视。

文臣学习兵法的同时,武将也不甘示弱,也想要得到上面的重视,便投身于学习文学之中。但是这样做也有弊端,有些武将学习文学时太过痴迷,导致自己的打仗能力急速下降,大军战斗力也随之大打折扣。

究其根本,文臣学兵法是刚需,他必须得把大军管理好,不然只能被外敌欺侮,还会落下个欺君之罪。反观武将学文,只是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顾不得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成为文官,帮助君主去管理江山设计。

往往到了后期,武官沉迷学文导致大军战斗力下降,而文臣专研兵法,本身不断精进的军事技能,后期统治者不得不重用文官。

自古以来几乎没有朝代能够很好平衡文官和武官的地位,历代皇帝出于维系江山稳固的需要,势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毕竟和平时间远远大于战争时间。

开国皇帝在最初打江山的时候重用武将,是因为这正是用人之际,而到了稳定时期,就必须重用文官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这个时候武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了,聪明点的卸下盔甲,告老还乡,倒霉的便落了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一些统治者比起外敌,他们更怕内乱,往往重文轻武,用文官去压制武将,其实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事情又变得很好理解,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去重用武将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自己陷入危险,而人大部分是利己的,尤其是帝王这种身份特殊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实,只要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这就是最好的局面。

标签: 历史古代重文轻武

更多文章

  • 古代禁止私自贩卖盐 古人要腌制咸鱼怎么办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咸鱼

    还不了解:古代盐和咸鱼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禁止贩卖私盐,那腌咸鱼的盐怎么算?酸甜苦辣咸不仅仅是人生中的五味,也是餐桌上经常出现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但是无论喜欢什么样的菜系,很多基础的调味品都必不可少。比如说油和盐,至少它们是炒菜中不可或缺的调料。虽说现在

  •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拓跋宏为什么坚持要将元恂处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他的汉化改革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后世史学家们的广泛好评。可是他在对待儿子元恂时的残酷却让人诟病不已,引起了很大的非议。由于对汉化政策的不理解,元恂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 敬嫔:13岁就参加选秀,最后为何凭空消失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敬嫔:13岁就参加选秀,最后为何凭空消失?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后宫的噱头比较多,不仅有五对貌美如花的姐妹,还有两位神秘失踪的嫔妃,一个是安嫔,另一个是敬嫔,这两个女人,曾是大清后宫的风云人物,站立在紫禁舞台的中央,却没想到转眼间便跌入了万丈深渊,落得一个生不见人,死

  • 历朝历代的开国太子分别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朝历代的开国太子分别什么结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似乎有一个魔咒,即开国太子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几乎没有一个得到好的结局。能够成功继任者都寥寥无几,后世有好事者,称之为是所谓的“太子诅咒”。下面我们就来罗列以下几个正统王朝的开国太子的结局。第一、秦朝公

  •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到底有什么意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大明天子,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事实证明,不管大明的天子能力如何,他们对于这句话的实践程度落实得还是比较到位的。那么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意义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有两大意义。第一个意

  • 隋炀帝并不是一个昏君 隋朝为何还会二世而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隋朝,隋炀帝

    还不了解:隋炀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炀帝并不昏庸,隋朝又非常强盛,为何历经两朝就走向灭亡?隋朝是自东汉崩盘以来,第二个一统中原的王朝,此前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频繁,只有西晋实现过短暂的一统。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分割局面,完成了一统,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出

  • 揭秘:古代身世最悲催的皇太子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揭秘:古代身世最悲催的皇太子是谁?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要说中国历史上身世最悲催的皇太子是谁,那肯定是章怀太子李贤,虽然明面他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但是其实他的亲生母亲是韩国夫人,因为他的母亲是高宗和她通奸生下的他,为了给他一个名分,才让武则天认下了他,虽然之后当上了太

  • 等到康熙亲政以后,吴三桂的谋反之箭为何不得不发?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吴三桂,康熙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

  • 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与琼花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隋炀帝,琼花

    有关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隋炀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扬州做什么?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隋炀帝去看琼花。不错,在扬州,隋炀帝与琼花总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唐

  • 武则天作为历史公认的女皇帝,为何却将李唐改为武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武则天,武周

    武则天作为历史公认的女皇帝,她的很多事迹都被人们关注。武则天在位期间除了实施许多新的法律政策,还将国号改为“周”。为什么要把国号改为周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后来将唐朝改名为周朝。由此,不禁让大家猜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