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古代龙袍最早出现于何时?是如何清洗的?

在古代龙袍最早出现于何时?是如何清洗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87 更新时间:2024/2/2 11:39:06

龙袍是中国古代皇帝参加劳师、受俘、赐宴、祝寿等一般庆典活动时所穿的礼服,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无论是从电视还是电影中,只要是有皇帝这个角色的存在,那么就一定会有龙袍的出场,可以说龙袍就是皇帝尊贵身份的象征,而全国上下也只有皇帝一个人才能穿他,地位崇高可见一斑,而这龙袍皇帝每天都穿,这么长时间都不洗一次,难道不会臭吗?

龙袍最早追溯到秦始皇的时代,那时候还叫做帝服,意思就是皇帝的衣服,只有皇帝一个人才能穿,根据《易经》中的记载,所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就是说这九五的意思,就是这条龙已经飞到了天上的最高境界,是为皇帝。

所以古代的黄袍上都要绣上九条龙,胸前一条,后背一条,左右两个肩膀各一条,然后两条膝盖上前后各自绣两条,最后一条藏在衣服的里边,绣在衣襟里边,有藏龙之说,而且除了这龙袍上是绣着九条真龙之外,皇宫里的东西的摆放数量,也都要以五和九为最佳的数字。

除了龙袍所代表的崇高的身份地位之外,这龙袍制作起来也是非讲究的。

根据《天工开物·乃服·龙袍》中所记载,:“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现今辑里村一带)。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其中节目微细,不可得而详考云。”

自古这苏杭就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龙袍自然也要出自江浙一带的手中,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来,这龙袍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常常需要很多人的合作才能制作出来,而且选用的染料和布匹都是上上乘的东西,这样才能表示对皇上的尊敬之意,更不用说其中的很多小细节,那已经不是我们如今可以考证的了。

而且这些纹绣工人们都是全国上下选出来的最优秀的绣娘,每一针一线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有任的闪失,手中这件造价高昂的龙袍就算是废了,也正是因为龙袍的制作过程如此困难,所以保存和养护,也格外麻烦。

这麻烦的部分在于,这件珍贵的龙袍,是不能用水洗的,更不用说太阳暴晒了,这一件珍贵的龙袍,制作的工期非常长,所以一件衣服势必是要穿很久的,这么几十年穿下来,古代又没有空调,每天上朝穿这么厚,汗味也绝对能熏死人了,不用说后宫的嫔妃们,就算是皇帝自己,恐怕也忍受不了自己的一身汗臭味吧。

我们都能想到的问题,皇帝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其实这龙袍也并不是每天时时刻刻都要穿的,皇帝在上朝的时候是一身衣服,与官员谈事情的时候又是一身衣服,与嫔妃们在后宫天风花雪月的时候,更是要再换一身衣服,更不用说微服私访了,肯定不能穿着龙袍去的。

皇帝作为整个国家最富有的人,怎么可能不给自己多准备几身衣服呢,宫里的那些绣娘每天就是在做这些事情。

那么这么贵重的衣服,难道真的一点都没有办法清洗吗?如果有,那要用什么办法来清洗,才不会把龙袍给损坏呢?当时的小宫女们可比我们要谨慎的多,毕竟一个不慎,把龙袍给洗坏了,连赔的机会都不会给你,直接就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她们自然会想一个最为妥当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龙袍。

每当皇帝穿着一件龙袍有些出汗或者有些不舒服的时候,就会有专门的宫女来伺候皇帝把这件龙袍给换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托盘上带出去,带到专用的房间里去处理。

这个房间其实是一间铺满了新鲜花瓣的坊间,并且一定要四面通风,环境特别的好,把皇帝穿过的衣服放到这里边来晾干,既不用下水清洗,还能让龙袍上边带着淡淡的花香味,这样皇上穿起来心情也会好很多。

如果这件龙袍已经旧到连花香都拯救不回来了该怎么办呢?当然是直接换一件了,虽然龙袍非常的珍贵,制作起来非常的繁琐,可是毕竟是皇上穿的衣服,穿旧了穿脏了,自然就要换上新的,难道作为一个皇帝,连换新衣服的权利都没有吗?

所以说,大家所担心的龙袍不洗会不会变臭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的,皇帝也不会让自己的鼻子受这样的罪的呢。

标签: 历史龙袍清朝

更多文章

  • 按照明代“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多少个纲?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代,纲盐制

    按明代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明史·盐政议》指出,当时的盐业内资本非常集中,“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

  • 高湜: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一子,滑稽多智,不守礼法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高湜(538-560年),字须达,勃海蓨人也。北齐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欢第十一子,文襄帝高澄异母弟,母为游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保元年,封为高阳王。天保十年,迁尚书令。滑稽多智,不守礼法,颇受宠信。乾明二年,文宣帝高洋病逝后,兼任司徒,负责送葬事宜,大违礼度。武明太后娄昭

  • 诸葛亮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坚持五次北伐曹魏政权?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诸葛亮,北伐

    说到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诸葛亮对曹魏发起的进攻,一共有五次。不得不说,诸葛亮对于北伐的这个事情可是非常的坚持啊。而且在最后一次北伐的过程中,病死在五丈原前线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诸葛亮对于北伐这么坚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坚持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小国蜀汉争

  • 才华横溢的谢道韫,婚姻为何不尽人意?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东晋

    才华横溢的谢道韫,婚姻为何不尽人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谢道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和另一位大家闺秀结婚,但这场看似般配的婚事,却是一件很让人失望的事情。这是因为谢道韫平日里对自己的夫君并没有什么好感,她对自己的夫君嗤之以鼻,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后,她还感慨了一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 历史上钟会的一生都经了什么?最后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钟会,三国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对一般人而言,天赋过高,并非什么好事,因为历史上太多例子证明,那些“才华横溢”之人,都难免“霸气纵横”,或树敌无数最终成为众矢之的,或骄纵失蹄落得身首异处,悲剧收场。今天小编要讲的历史人物,就是这样

  • 在南北朝时期,乞活军这样的部队活跃在北方战场上?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南北朝,乞活军

    一个“乞”字,一个“活”字,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十六国时期,北方战场上曾经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乞活军。说它特殊,因为它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部队的组成

  • 赵匡胤率领大军进入开封后,为何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赵匡胤,开封

    在五代时期,奉行“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信条。只要谁兵强马壮,就能当皇帝。后唐的李嗣源、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志远、后周的郭威都曾是臣子,结果就因为掌握了兵权,所以在发动兵变当了皇帝的。作为一个职业军人的赵匡胤当然对这种情况听过、见过的太多了。后周世宗郭威病死,继位的是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当时后周背面是

  • 郭威在称帝的时候年纪并不算大,为何却将国祚交给养子?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郭威,养子

    五代十国这种乱世,想要评价一个皇帝是否贤明,好像比较困难。没办法,到处都在打仗,国家一个一个地换,老百姓怕是都搞不清楚,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究竟被多少人统治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一段时期中诞生的皇帝,也多是武皇帝,无他,习武之人容易保命啊。后周太祖郭威就很倒霉,在乱世之中,

  • 隋末导致全国人口锐减,李唐统一全国人口又是如何恢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隋末,人口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

  • 荆轲一人之力险些杀掉了秦王 最后失败在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荆轲,秦王

    还不了解: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六代的努力,终于拥有够了可以统一天下的实力,但是却有这么一人险些杀掉了秦王,差点改写历史。他就是荆轲,那个险些得手的刺客。▲荆轲刺秦王剧照荆轲是齐国人,后来迁居到卫国,同时也改了姓名。在诸侯国之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