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时期出现的倭寇问题 清朝时期为何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明朝时期出现的倭寇问题 清朝时期为何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00 更新时间:2024/2/2 11:31:36

还不了解:明代倭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明代时肆虐沿海的倭寇,为什么在清代却突然消失了?

由于倭人横行,让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虽然明代也尽力驱逐外患,但也是治标不治本,打跑一批又来一批,可奇怪的是,这些肆意妄为的倭人到了清代就彻底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倭人之所以在明代时期猖獗与朱元璋发布的海禁政策有很大关系,明代格外重视农耕经济,当权者认为农耕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只有把农耕发展好了,国家才能富强,于是重农抑商,鼓励农民多生产。

可是这样一来,将会造成商品的物价混乱现象,对商人沿海居民来说更是巨大的损失,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贸易往来,如今推行海禁,大量的渔民和沿海的外国商人失去生计,久而久之,他们为了活下去就走了不归路。

恰逢日本此时国内战争频繁,百姓生活艰苦,只能向外寻求生路,于是便和明代延安的渔民相互勾结,成为了以抢劫为生的海盗群体,后来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就慢慢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倭人。

随着东南沿海一代倭人的不断侵扰,朝廷开始出兵,但是当权者并没有意识到倭人的形成不仅仅是外忧,更多的是内患,明代的倭人主要由日本人和沿海汉人组成,他们之间的联系盘根错杂。

如果不找到他们的连接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祸患,官兵来到东南以后,汉人为首的假倭人与普通老百姓无异,官兵根本分辨不出,而他们总是能提前摸清楚官兵的动向,继而通风报信,并且在后期,假倭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真正的日本人。

如此一来,朝廷连倭人都认不出,又怎么可能会剿灭呢,一直到了清代时期海禁政策也没有取消,甚至变得更加严格,奇怪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倭人应该更多才对,可是他们却慢慢消失了,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日本政局的稳定让日本的流民减少了,随着日本江户时代的到来,日本国内对于百姓的管控开始加强,日本人民虽然依旧生活在在封建皇权的统治下,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慢慢开始变好,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法生存,处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们自然也不用冒险前往国外当流寇,而我国的沿海的渔民,他们本身也没有很大的胆量去挑战朝廷的权威,之前只不过是仗着日本人的威风罢了,如今他们不再过来,他们自然也就猖狂不起来了。

其次是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满人入关以后,为了隔绝沿海居民与海上抗清势力的联系,将多数百姓从海边迁徙到了内地,并颁发严格指令,不允许百姓出海,在沿海地区修建建界墙,树立界碑,这样一来,海边大多地区都被划分成了无人区,即使倭人袭来也没有下手的目标了。

最后就是要明确倭人侵扰与日本侵略的差别,倭人大多是由日本流民组成,大多都是普通百姓,看似十分凶悍,但其实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而日本侵略者却都是正规部队训练的战士出身,比倭人具备了更强的作战能力。

清代因为当权者的昏庸统治,综合国力迅速下跌,面对外来的侵略几乎没有反抗的地,这样对比起来的话,清代以前之前的倭人入侵只能算得上是小打小闹,如今真正的侵略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战争。

其实,明代推行海禁政策也是有原因的。元时期,当权者大肆发展经济,对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朱元璋上位之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才不得不重农抑商,只是他在推动农耕发展时忽略了百姓生计这一重要问题,故而导致了倭人横行,生灵涂炭的场面。

结语:无论什么时候,当权者都应全面思考。无论是发展农耕还是经济都必须注重两者之间的平衡,过度依赖经济与过度依赖农耕都会产生一个反效果,宋代和明代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权者也要考虑到百姓的生存问题,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百姓在统治下过的是极度艰难,自然也不会对当权者臣服,久而久之,产生反叛就成为了必然。

标签: 历史明朝倭寇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的大臣敢怼皇帝 清朝大臣为何对皇帝唯唯诺诺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朝,清朝

    对明清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明代大臣敢“怼”皇帝,而清代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在大清当官,那可真是“难死宝宝”了。上朝你得跪着,如果闭口不言,皇帝说你“心怀不轨”,如果仗义执言,皇帝说你“如此大不敬,按律当斩”。你这个月的工资,可能就是最后的丧葬费了。在明代就

  • 清朝时期人口从7000万激增到4亿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清朝,人口

    对清代人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清代人口会出现迅速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自从清代开始,我国的人口总量一直高歌猛进。而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当今中国大约有14亿人。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的人口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除了明代时期达到过一亿多人,大多时

  • 清朝在经历大小金川之战后 王朝为什么会停止扩张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清朝,大小金川

    还不了解:清代扩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小金川之战后,清代为什么不再向外开疆扩土了呢?满清入关后,虽然承继了明代的疆域,坐拥汉地十八省,但是外部却是劲敌林立危机四伏,蒙古、新疆、西藏等势力的崛起,威胁着新生的清政权,为巩固统治计,大清帝国被迫开始了漫漫扩张之路。清代历

  • 精绝古国遗址是如何发现的?其中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世界,精绝古国

    随着电影《九层妖塔》的上映,人们渐渐把目光移回到了这事情的发生地——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的出镜率也许没有楼兰那么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考古价值。相反,精绝古国拥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再加之它神秘消失在沙海中,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精绝古国遗址发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

  • 历史上的狮子骢事件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的狮子骢事件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前期还比较弱小的时候,真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事实上,武则天在皇宫里的第一次亮相,就遭遇到了滑铁卢,并因此长期受到冷落,甚至还因此彻底无法翻身。武则天有一个几乎完美的童年,父亲是开国

  • 和珅弟弟和琳死后,乾隆是怎么处理他的身后事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和琳,和珅

    和珅弟弟和琳死后,乾隆是怎么处理他的身后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历史上在福康安死后仅三个月,和琳也病死在军中,年仅44岁。和珅琳死讯传来,和痛不欲生。兄弟两人自小相依为命,弟弟又正值人生的巅峰时期,竟然撒手人寰,和珅一连写下了几首诗,表达自己的

  • 历史上清代第一大贪污案是谁查办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上清代第一大贪污案是谁查办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其实查办人正是清朝第一巨贪和珅,颇具有讽刺意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经过。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珅对官场有了新的认识。在查处了李侍尧贪腐案之后,和珅在朝廷中的地位虽然更加稳固起来,但李侍尧的倒台,让和珅认识到了培植自己

  • 九门提督在清朝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九门提督,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古代的一些官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人,相必是对很多的官职,甚至得相当耳熟的官职的职能以及其品级都是不甚了解的。你还真别不信,就比如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官职——九门提督。相信对于这个官职很多人都是

  • 历史上和琳是什么人?他和和珅是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和琳,和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和琳与和珅的故事。和琳,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常保的次子。幼年就丧失了父母关爱的和珅虽然只比和琳年长三岁,但是却十分关爱和琳。从六岁那年父亲常保去世之后,和琳就一直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他们兄弟二人自

  • “超新星”一词在美国首先被使用,那么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超新星,美国

    在20世纪30年代,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时,起初的工作相信这只是一种新类型的新星。“超新星(super-novae)”这个名词在1931年巴德和兹威基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演讲中首度被使用,然后在1933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中被大众使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