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朝时期的大臣敢怼皇帝 清朝大臣为何对皇帝唯唯诺诺

明朝时期的大臣敢怼皇帝 清朝大臣为何对皇帝唯唯诺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81 更新时间:2024/2/2 11:31:22

对明清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明代大臣敢“怼”皇帝,而清代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

在大清当官,那可真是“难死宝宝”了。上朝你得跪着,如果闭口不言,皇帝说你“心怀不轨”,如果仗义执言,皇帝说你“如此大不敬,按律当斩”。你这个月的工资,可能就是最后的丧葬费了。

在明代就不一样了,大臣可以和皇帝促膝聊天,上朝也不用跪着,看皇帝不爽了,还可以把皇帝“怼”一顿,下了朝再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今天我又怼皇帝老儿了,看着他的脸憋得像拉不出粑粑的样子,我就很开心”。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李善长可以坐在朱元璋对面,俩人像老哥俩一样聊天,聊得不愉快了,李善长还敢骂朱元璋是“独夫”。

但是,在清宫剧中,你看那些个大臣,哪一个不是跪着和皇帝说话,连最基本的“座位”还需要皇帝“赐”,就算皇帝“赐座了”,谁敢真坐,还不是战战兢兢的坐半个屁股,皇帝脸色稍微一变,立马像弹簧发射一样,从座位上跳下来,然后跪倒在地。

为什么,明代的大臣们可以如此“奔放”,而清代的大臣只能做“下跪奴才”?这其实是由两个朝代不同的“基本盘”所决定的。

通俗点说,就是你要明白,明代和清代,他们分别是靠谁来治理天下。

明代靠的是什么?朱元璋时代,靠的是自己起兵时期的老哥们,俗称“勋贵集团”,朱棣时代,靠的是“靖难功臣”,朱棣之后,靠的是“文官集团”。

清代靠的是什么?是“八旗贵族集团”,这是一股类似于东晋门阀士族的政治势力,终大清一朝,八旗贵族垄断了最高权力中枢,他们不需要人才,只需要顺民。

明代与“文官集团”的关系,是“战略合作”,皇帝100%控股,但是,会给文官集团一点投票表决权,所以,明代的大臣敢和皇帝拍桌子说:“这个项目,我看不靠谱”。

清代与“八旗贵族”的关系,是“老板与打工人”,没有什么股份,没有什么表决,整个大清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个体户,老板一个人说了算,打工人,要么996,要么007。

至于汉人大臣,那就是“临时工”,专门背锅用的,别指望啥过年福利了,能顺利发下工资就不错了。

下面我们分开来说一下。

明代:皇帝与士大夫共存

明代,沿袭的是宋代的风格,文人士大夫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得到不少文人谋士的帮助,因此,非常善待这些士大夫。明代建立后,朱元璋封了六个“公爵”,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文臣李善长。

因为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李善长多少有点居功自傲的,创业元老嘛,即便没有股份,资历和威望是有的,因此,李善长敢于和朱元璋硬刚一下。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说了一句话:“朕是和天下老百姓共天下”。这句话说的是视死如归,从道理上讲无懈可击,而且还颇有点现代主义特色。

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老百姓”是谁,他们是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他们最朴实的愿望就是能有自己的土地,而不关心谁当皇帝,但是,“士大夫”却是一个能为朱元璋排忧解难的得力助手。

因此,皇权与士大夫的结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朱元璋是开国君主,他不按规矩出牌,直接取消了丞相,皇权,政权一肩挑。因此,在朱元璋时代的明代,士大夫们还不是那么的嚣张。

朱棣没有他老爹那么旺盛的精力,他一个人顶不住,又把丞相给请了回来,逐步形成了明代的“内阁”。从此以后,“皇权”和“政权”就实现了分离。

别看明代的皇帝们都不务正业,有炼仙丹的,有玩蛐蛐的,有干木匠的,但是,明代的行政体系却非常的高效。

无论是朝廷大事,地方小事,人事调动都会汇总到内阁那里,内阁会开会讨论出来一个结果,然后“起草一份文件”,把这个文件上报给皇帝,这个过程叫作“票拟”。

“文件”到了皇帝这里,也不用皇帝操心,因为他身边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他处理这些事情,这个机构叫“司礼监”,全部由太监组成,而且是太监中最有权力的一个部门。

司礼监有“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负责对这个文件进行批复,同意还是不同意,在文件上写下意见,如果同意,那么就交给掌印太监来盖章,下发下去。

文件下发下去后,会给对口的部门去执行,如果是人事调动,那就给吏部,如果是工程建设,那就给工部,如果是财务开支,那就给户部。

在六部之中,还有一个岗位叫“给事中”,这个人负责对内阁发下来的文件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给事中是有权进行弹劾的。

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内阁,司礼监,给事中,三方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形成了一套相互制衡的机制。

士大夫们这么能干,皇帝自然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对于文人们的劝谏也好,顶撞也好,明代皇帝都看很淡,原因只有一个,你蹦跶得再欢,到最后还不是你干活,反正你们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当然,士大夫们再强势,他们也大不过“皇权”,明代的皇帝们看似很弱,其实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老板毕竟是老板,CEO再牛,也是老板任命的。

比如嘉靖皇帝时期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的皇位,不是来自于他老爸,而是来自于他的堂哥正德皇帝。正德皇帝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让“兴献王”朱厚熜来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嘉靖。

朱厚熜不是皇子,他要继位,首先就得解决身份的问题,这个好办,历史上有很多的先例,把他过继给明孝宗,这样,他和正德皇帝的关系,就从“堂兄弟”变成了“亲兄弟”。

嘉靖是个孝子,当了皇帝以后非要追封他的亲爹为皇帝,这下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士大夫们不干了,你这是不按规矩出牌了,按照“游戏规则”,你已经过继给了明孝宗,那么你的亲爹就成了你的“叔叔”,怎么能称皇帝呢?

嘉靖一开始还很温和,士大夫们就来劲儿了,这个来劝谏,那个来劝谏,最后嘉靖生气了,开始口头批评,扣工资,免职等处理。

相持了3年,最后士大夫们妥协了,嘉靖获得了胜利,在正式为嘉靖亲爹立庙的那一天,士大夫们做了最后的争取,跪在庙外嚎嚎大哭,嘉靖一生气逮捕了143人。

明代的士大夫们敢这么和皇帝对着干,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需要他们干活。

一个能干的员工,才有发牢骚的资格,一个没有任何业绩的员工,只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明代的皇帝,看似昏庸,其实他们很聪明,他们是真正的“老板”,充分放手让士大夫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他们纵容“党争”,让不同派系的士大夫之间,相互争斗,这是领导用人的最高境界。

而且,明代的皇帝,也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把他们逼急了,他们会拿出大杀器“廷杖”。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一个规矩,文人们不能杀,但是能打,谁要是蹦得欢,皇帝就可以打他的屁股,而且就在开会的地方,当着众人的面打。

别看是打屁股,身体柔弱,被当场打死的也不在少数。

“直言劝谏”,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的“精神脊梁”,这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他们存在的荣耀,如果能因为劝谏而死,他们会千古留名。

因此,即便是被“廷杖”,即便有可能会被打死,也挡不住他们给皇帝提意见,甚至发展到后来,有的御史会鸡蛋里挑骨头,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了杠而杠”,反正越“杠”越出名。

清代:皇权独裁的巅峰

清代,是满人的江山。

在中原人眼里,满人就是东北的“鞑虏”,一群未开化的人,和中原不是一个祖宗,不是一个文明,不是一个世界。

但是,就是这么尴尬,大明亡了,满人捡了漏,入主了中原,一群饱读诗书的士大夫,要接受一群“鞑虏”的统治。

士大夫们不甘心啊,他们发动民众起来反抗。

对于满人来说,他们是自卑的,以区区一个女真部落,居然占据了中原大好河山,对于士大夫们发动的反抗,他们是恐惧的,害怕的,他们也了解,文人的笔,可以杀人于无形。

于是,满人在中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扬州三日”,“嘉定屠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紧接着,满人又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穿满人的衣服,留满人的发型,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说法。

那个年代,剃头匠是最牛的职业,挑个剃头挑子,看见谁留头发,就拉过来剃了,谁不剃,直接就可以把脑袋给砍了,拿到官府去换银子。

这些剃头匠,全部都是由满洲八旗中的士兵,挑选出来。

满人这么做,就是要无情地摧毁士大夫们的“精神脊梁”,摧毁他们的信念,摧毁他们的身体,把他们完全改造成大清的顺民。

身体虽然归顺了大清,但是文人们的心,还是对前朝有所留恋的。不能参与朝政,他们就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用一支笔作为自己的武器。

到了康雍乾三朝,满人又发起了“文字狱”,但凡有任何的反清思想,哪怕是不相关的一个字,都可以给你定罪,株连九族。

通过文字狱,文人士大夫们彻底闭嘴了,身体上不敢有行动,思想上不敢有想法,笔下不敢有妄言,他们,成了一个没有灵魂,只会写八股文的“躯壳文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清就不需要士大夫了,那他们靠什么治理国家”。

大清和明代有一点不同。

明代,是朱元璋的个人创业史,朱元璋一个人,就是大明的灵魂,因此,他需要士大夫集团来辅助。

大清,是女真人的团队创业史,满洲八旗,是大清国的创业团队,因此,大清入关,是带着一个成熟的团队进来的。

但是,这个团队的水平实在是有限,比“有限公司”还有限,生生地把我中华文明,这么一个“超级大盘上市公司”给拉低成了“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要什么人才,要什么管理,七大姑八大姨,一起走起。在大清,“满洲八旗”就是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

中国自从秦汉以后,就一直致力于打破“贵族集团”对国家的影响力,虽然在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复燃,但是,自从隋唐以后,贵族集团,就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伴随着科举制的诞生,文人,正式成为国家的脊梁。

但是,满人的入关,再次把“贵族集团”统治,这种老古董给拿了出来。

在大清代,满人是天生的贵族,别说那些王爷,就是普通的满人,也是高人一等。他们享受着大清国的圈养,享受着世袭的爵位,垄断着朝廷的大权。

咸丰皇帝之前,是满人的狂欢时代,他们把汉人死死地踩在脚下,然后一代又一代的把他们驯化成满人的奴才。

咸丰当了皇帝以后,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外国人打进来了,要通商,要传教,弄的满人是一头雾水,太平天国起义了,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与大清国分庭抗礼,弄的满人是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满人想起了汉人士大夫,开始重用他们,让他们在地方上办团练,给他们自主权,军事权,甚至是财政权,让他们帮忙消灭太平天国。

这个时候,原本是汉人士大夫站起来的最好机会,惋惜,100多年的摧残,他们的脊梁早已被打碎,他们只有一身皮囊,而没有挺直的脊梁和灵魂,甘愿为大清服务。

到了慈禧时代,大清这条大船开始千疮百孔,中原文人士大夫们才开始觉醒,于是,出现了“东南互保”,李鸿章联合南方督抚们,拒绝出兵为慈禧提供保护,最终慈禧跑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慈禧回来后,追究李鸿章等人的责任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满人贵族不中用了,她需要汉人士大夫们为她干活。

孙中山的不断奔走呼唤下,在世界潮流的涌动下,大清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华文人再次站了起来。

在中华文明2000多年的历史中,文人集团,一直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不但左右着国家的兴衰,更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只是在清代前期,在王朝更替的100年中,他们遇到了严重的挫折,甚至是毁灭式的打击。

但是,精神可以摧残,文化不会断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觉醒的一天。

标签: 历史明朝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人口从7000万激增到4亿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清朝,人口

    对清代人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清代人口会出现迅速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自从清代开始,我国的人口总量一直高歌猛进。而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当今中国大约有14亿人。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的人口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除了明代时期达到过一亿多人,大多时

  • 清朝在经历大小金川之战后 王朝为什么会停止扩张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清朝,大小金川

    还不了解:清代扩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小金川之战后,清代为什么不再向外开疆扩土了呢?满清入关后,虽然承继了明代的疆域,坐拥汉地十八省,但是外部却是劲敌林立危机四伏,蒙古、新疆、西藏等势力的崛起,威胁着新生的清政权,为巩固统治计,大清帝国被迫开始了漫漫扩张之路。清代历

  • 精绝古国遗址是如何发现的?其中有哪些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世界,精绝古国

    随着电影《九层妖塔》的上映,人们渐渐把目光移回到了这事情的发生地——精绝古国。精绝古国的出镜率也许没有楼兰那么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考古价值。相反,精绝古国拥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再加之它神秘消失在沙海中,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精绝古国遗址发现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

  • 历史上的狮子骢事件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的狮子骢事件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前期还比较弱小的时候,真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事实上,武则天在皇宫里的第一次亮相,就遭遇到了滑铁卢,并因此长期受到冷落,甚至还因此彻底无法翻身。武则天有一个几乎完美的童年,父亲是开国

  • 和珅弟弟和琳死后,乾隆是怎么处理他的身后事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和琳,和珅

    和珅弟弟和琳死后,乾隆是怎么处理他的身后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历史上在福康安死后仅三个月,和琳也病死在军中,年仅44岁。和珅琳死讯传来,和痛不欲生。兄弟两人自小相依为命,弟弟又正值人生的巅峰时期,竟然撒手人寰,和珅一连写下了几首诗,表达自己的

  • 历史上清代第一大贪污案是谁查办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上清代第一大贪污案是谁查办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其实查办人正是清朝第一巨贪和珅,颇具有讽刺意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经过。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珅对官场有了新的认识。在查处了李侍尧贪腐案之后,和珅在朝廷中的地位虽然更加稳固起来,但李侍尧的倒台,让和珅认识到了培植自己

  • 九门提督在清朝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九门提督,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古代的一些官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人,相必是对很多的官职,甚至得相当耳熟的官职的职能以及其品级都是不甚了解的。你还真别不信,就比如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官职——九门提督。相信对于这个官职很多人都是

  • 历史上和琳是什么人?他和和珅是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和琳,和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和琳与和珅的故事。和琳,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是常保的次子。幼年就丧失了父母关爱的和珅虽然只比和琳年长三岁,但是却十分关爱和琳。从六岁那年父亲常保去世之后,和琳就一直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他们兄弟二人自

  • “超新星”一词在美国首先被使用,那么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超新星,美国

    在20世纪30年代,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时,起初的工作相信这只是一种新类型的新星。“超新星(super-novae)”这个名词在1931年巴德和兹威基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演讲中首度被使用,然后在1933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中被大众使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灰鲸在世界上的哺乳动物中,其迁移距离可长达多少公里?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灰鲸,世界

    灰鲸幼鲸为黑灰色,但成年后则呈褐灰色至浅灰色。它的全身密布浅色斑,以及由鲸虱和藤壶类构成的白色至橙黄色的斑块。这些体外寄生物的斑块成为了该种的特征之一。它是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迁徙它是哺乳动物中迁移距离最长的种类,迁移距离可长达1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