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投壶”这个游戏是怎么来的?和酒文化有哪些关系?

“投壶”这个游戏是怎么来的?和酒文化有哪些关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88 更新时间:2024/2/2 10:59:59

说起酒文化,恐怕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比中国更加深厚了,酒在我国自古就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而围绕它发展的各种酒文化更是无比深厚。

酒桌宴席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舞台。无论悲欢离合,无论喜怒哀乐,都能在一席觥筹交错之间畅饮而尽,欢谈而散。几千年的沉淀发展,酒席之上诞生了异彩纷呈的中国饮食文化,而相伴中国饮食文化而生的则是一个个悠久而鲜活的酒席游戏。这些酒席游戏是我国封建文人和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致生活方式之下派生而出的独特文化形态。它将娱乐、文学、情感、技艺等相互嫁接、融合。融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射礼演化的“投壶”助酒

公元前五百三十年。晋昭公即位,大宴四方宾客,齐景公列于其中。席间宾主尽欢,兴致盎然。于是玩起游戏,以助酒兴。游戏要求宴会嘉宾分别将无镞之箭投向不远处的特制投壶,以投进者为胜。晋昭公首先拿起无镞箭投掷,大臣行穆子祝词道:“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轮到齐景公拿箭起投时,齐景公自己祝词道:“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为君代兴”。《左传》的这段历史记载,齐、晋两国对抗之势见诸酒席之上。而酒席间晋昭公、齐景公乘兴而玩的这个投掷游戏正是“投壶”。“投壶”是很早便出现的酒席助兴游戏。早在春秋时期,从大到诸侯列强会盟聚宴,小到三五知己推杯置盏。“投壶”游戏都能见诸其中,盛行一时。

“投壶”源于古时“射礼”。射礼是古时常见的运动娱乐项目,但对场地等都有较高限制。于是古人以酒壶为靶,用棘矢代箭,游戏者手持箭矢掷向靶壶。从射礼出发创新出更加简便、更易性、更能助兴的“投壶”游戏。“投壶”所用的壶,广口细颈大腹。壶内放有小豆,富于弹性;“投壶”所用箭矢用棘木制成,形直而重,但长短不定。投壶前要指定一个“司射”,其职责如同现在各项比赛的裁判员。以投中多少来决定胜负。投掷完毕,由司射宣布“胜饮不胜者”,意思是优胜者让输的一方喝酒,并令奏乐。

“投壶”是古人酒席间的重要娱乐内容。“主人前进酒,弹瑟为清商,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宴会之上,投壶似乎成为必备设具,许多人一端酒樽便要投壶。宴会期间安排的“投壶”游戏,既可劲助酒兴,彰显主宾的盛情;又能融合欢乐气氛,推动宴会进程。因此,在诸多酒席娱乐项目中,“投壶”游戏备受青睐。

承于古风的“歌舞助兴”

丽酒香茗,美食佳馔永远是宴会主角。但是古人并不满足于单纯地美食美酒口味享受。管弦钟磬,轻歌曼舞则成为古代筵席主角之外不可或缺的最佳配角。“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上古先民承袭部落群居的淳朴遗风,好歌悦舞。因此,席间乐舞的形式同样由来已久。《周礼·天官》中曾记载道:“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率食,以乐彻于造。”由此可见,周朝时期,君主进食就已经有音乐助兴了。

最初的席间歌舞大多是出席者的自唱自舞。《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记载:“宾之初筵,温温其恭……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人们在未饮酒或少量饮酒之前,还是文雅地端坐于席上。而随后酒酣耳热之际,人们总是禁不住离席起身,手持乐器、和歌载舞。这种形式的席间歌舞旨在提高宴会的愉悦成分,同时也把歌舞当作向主人或宾客表达的一种敬意。席间歌舞逐渐发展为专门的歌者舞伎的助兴演出。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记载的便是唐玄宗兴庆宫龙池内,宴请宾客的情景。据传,唐玄宗宴请席间,兴庆宫龙池,丝竹繁盛,鼓乐齐鸣,而唐玄宗独爱羯鼓,羯鼓声音最为高亢,而其他乐音相比之下则有些黯然失色。

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同样诞生于唐朝宫廷筵席之间。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是最爱霓裳舞”的诗句,记述了自己参加昭阳殿酒宴及观赏《霓裳羽衣舞》的难忘经历。而在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对当时夜宴场景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宾客欢愉,余兴未消,现场唤来歌姬进行歌舞表演,而韩熙载还在其中亲自上阵,击鼓奏乐,活络气氛。

文人雅趣的“曲水流觞”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一众风流雅士,咸集兰亭。在这场垂名千古的诗文聚会之上,惠风和畅之中,茂林修竹之侧的“流觞曲水”让后世对魏晋时期的风雅志趣产生无限浮想。

“曲水流觞”是文人饮酒时的一种游戏活动,参与者坐于弯曲的流水两旁,酒杯放在船形的载体上,随水漂流。其中“流觞”所用酒杯是一种木胎髹漆酒杯,椭圆形的杯身,两侧有一对耳朵形或新月形的杯柄,人们称它为“耳杯”或是“羽觞”。盛着酒浆的耳杯像小船一样沿着曲折的溪水漂浮而下,漂到谁面前,谁就必须取杯饮酒并赋诗一首。纵情山水,风情雅致的

“曲水流觞”,显得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属娱乐方式。

标签: 历史春秋晋昭公

更多文章

  • 嘉庆很平庸为何却成为了接班人?乾隆的接班人标准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嘉庆,乾隆

    清朝到了乾隆年代,可以说是清朝到了最盛世的时候,前面已经有两位皇帝种好树,乾隆在树下遮阴就行,不用废太多的力气就可以打理朝政。不过话说回来,乾隆能成为接班人,也有他的过人之处,虽然前面有人种好树,乾隆省了很多力气,但乾隆的能力也不可忽略,乾隆在位的时候也做出了很多政绩,为大清朝锦上添花,算是没有白费

  • 薛绍: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他为何饿死于狱中?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薛绍(661年—689年),字昌,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父薛瓘,母为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女城阳公主,城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的同母妹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隆二年(681年),薛绍与表姐妹太平公主成婚。垂拱四年(688年),因长兄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受到牵连,永昌元

  • 既然和珅这么聪明绝顶,为何不提早巴结已是储君的嘉庆?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和珅,嘉庆

    和珅是一位在做人处事上面都非常精明的一位人物,一生中贪污几亿两白银,而且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生前曾经任职文化大学士,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职,除此之外还有军机大臣,内务府的总管,甚至还涉及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职位,可以说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当然就仗着乾隆的喜欢恣意妄为。和珅聪明绝顶,为什么不提早巴结嘉庆

  • 继承皇位的人选通常都是嫡长子,乾隆为何却选择了嘉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乾隆,嘉庆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的历史中,康熙和乾隆都是非常风流的,后宫佳丽3000,那都是小事儿,但是也真是因为这样,他们的孩子其实也是很多的,以至于在康熙后期就发生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九子夺嫡,兄弟们之间互相残杀,父子之间相互猜忌,所以雍正继位之后,关于皇位继承,他们就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那就是秘密立储,他们会

  • 嘉庆皇帝列举和珅的20条罪状中,为何却唯独不提“贪”字?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嘉庆,和珅

    说起和珅,大多数人会想到“贪官”,不论是史料还是影视,这已经成为和珅的标签。和珅之贪,历史也很少见,仅仅抄家的时候,就搜出价值8亿两白银的珍宝。这个数字相当于大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因此就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99年,乾隆刚刚去世,嘉庆

  • 嘉庆已经抄了和珅的家,为何清朝的国力还是走向衰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嘉庆,国力

    说起乾隆来那是很多人都要竖起大拇指的,毕竟他创造的康乾盛世,也是前所未有的局面,不得不说乾隆这一生真的没有白过,身边美女无数,而且在加上老一辈的人给他留下的好基础,所以不得不说在乾隆时期,真的是大清朝很繁盛的时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就在这繁盛的背后,也是有其他的弊端的

  • 嘉庆一朝除了有“禁门之变”之外,还有哪件大事不可不提?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嘉庆,禁门之变

    嘉庆一朝,出过几起少见的险事怪事,有“禁门之变”刺客行刺皇上,有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等等。当然还有一件大事不可不提,那就是兵部“失印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初八日,嘉庆帝率领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前往河北遵化的东陵。刚走到汤山行宫时,他接到兵部奏报,

  •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司马昭弑君到底事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曹髦,三国

    在三国历史上,曹魏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弑君,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被视为最大的罪过,但在历史上却并不鲜见。比如彰显史官秉笔直书的“崔杼弑君”,东汉末年董卓毒杀弘农王刘辩。但司马昭弑君却显得尤为不同,因为在曹髦的“努

  • 和珅去世以后,嘉庆为何又革去了丰绅殷德的所有官职?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嘉庆,丰绅殷德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商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官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

  • 纵观嘉庆皇帝的一生,乾隆对储君的选择是错误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嘉庆,乾隆

    清朝出过不少治国有方的明君,比如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康熙,严酷但业绩辉煌的雍正,专制同时又务实的乾隆。不过清王朝并非一直昌盛,达到过顶峰,自然也要走下坡路。历代皇帝在年老时都要选择下一任皇帝,立储君是一件大事,需要从方方面面考虑,德智体美须得样样优秀才有机会。然而乾隆帝最后选择了平庸的嘉庆作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