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损失有多严重

夷陵之战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刘备损失有多严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28 更新时间:2024/1/24 19:23:04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刘备到底输的有多惨?其中损失了哪些大将?

一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规模庞大的经典战役。

二者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前者为曹操奠定一统北方的基础,后者则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但在这两场经典战役之外,《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场同样让人震惊不已的战役,那就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对东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却也让后者在求和不成后,创下了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当时蜀汉正处在初建的阶段,并不符合再次卷入大型战役,但在刘备一心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雪恨,以及诸葛亮等人劝谏无果的情况下,夷陵之战还是爆发了。

这场持续一年又一个月的战役,最终给了蜀汉沉重的一击。七将阵亡,五将投降,一将失踪,几近全军覆没的结果,不仅使蜀汉遭受惨重损失,经历又一次实力大损,还让刚刚建立起的政权,再度进入了不稳定的局面。

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7月,在益州称帝已有三月的刘备,开始准备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为此,他不顾诸葛亮等人的阻拦,亲率数万蜀汉大军,对吴东吴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当时蜀汉和东吴两国的的主要通道是长江三峡。因此,刘备旗下的吴班、冯习、张南三位将军,以及后期加入的沙摩柯,都是通过率先夺取峡口,才攻入了东吴境内,并取得了秭归之战的胜利。

而这一场由先头部队取得的胜利,更是加剧了蜀汉大军强劲的气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蜀汉大军,孙权一开始生出了求和的想法。但显然无法改变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初衷。

因此,在向蜀汉求和不成之后,孙权就转而对曹魏求和,派出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使东吴避开了两线作战的危机,同时又派出了大将陆逊,使其率领五万大军开赴前线,奋起应战。

陆逊上任后,很快就根据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的特点,提出了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的策略。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陆逊的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这种以逸待劳的方法,很快就阻拦了蜀汉大军的攻势,后来更是等到了新的战机。次年八月,

陆逊率领部队在夷陵一带实行了战略反击,一举击溃了蜀汉大军。

在全线崩溃之下,刘备也只能紧急撤离,并逃往马鞍山,使蜀军得以环山据险自卫。但在陆逊率军四面围攻之下,这种据险自卫的方法,也没能维持多长时间的效用。

最后,除刘备“仅以身免”之外,蜀汉大军在溃逃途中死伤无数,几近全军覆没。而这一战的惨败,也使蜀国成为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七将阵亡

蜀汉方面在夷陵之战奋战而死的将领共计有6位。他们分别是张南、冯习、沙摩柯、傅肜、程畿。除此之外,蜀国名臣李朝,也是在这个时候病逝于军中。所以共计有7人。

其中,傅肜作为刘备伐吴的前锋将领之一,不仅对蜀汉忠心耿耿,还在秭归之战中立有大功。但这样一名既忠心又实力出众的将领,最终却战死在了夷陵战场上。

当时刘备已经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不得不乘夜突围逃遁。傅肜作为后军统帅,率部为之后殿,为抵御吴军费尽了心力。

但当时傅肜等人已然不再具备转败为胜的实力,即便战至兵众尽死,也无法从吴军的包围圈中脱离。在拒绝吴军的劝降之后,为了不被吴军俘虏,傅肜最终自杀而死。

而张南、冯习作为备受刘备重用的前路亲将,也一直在出击吴国的东征战场上起到前锋的作用。在蜀军溃败之后,张南被吴将周泰临阵掩杀,而冯习也在突围途中陷入重围,不屈战死。

而被刘备在伐吴期间招募而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也最终遭到了吴军的包围,在突围途中被杀而亡。而刘备伐吴时的谋士马良和程畿最终也难逃战死的命运。

马良原是蜀汉的名士,是马氏五常之首,一直在蜀汉朝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夷陵之战前夕,也是马良说服了蛮族出兵伐吴。但在蜀军惨败后,马良不得不率军从西北荆襄一带撤退,却因为遭到吴军步骘部的截击,最终兵败而亡。

而随军参谋程畿,也是在保护刘备撤退,断后阻击敌军途中多次受伤,最终力竭而亡。

最后,同样作为谋士随军出征的文臣李朝,则是因为身体不适病倒军中,最终在夷陵之战前夕病死。

综上,就是在夷陵之战中死去的6位部将和1位文臣,总计7人。但《三国演义》中,对于在夷陵之战中奋战而死的将领的描写,则与史实有些出入。

其中,蜀汉大将黄忠被描写成了参与夷陵之战的将领人选,并在夷陵之战前夕,为东吴将领马忠所偷袭,臂膀中箭,最终流血过多而死。

但事实上,这一部分的剧情并不符合真正的史实。根据正史记载,黄忠早在夷陵之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三国演义》中“黄忠死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的描写,完全是杜撰的成分。

五将投降,一将失踪

夷陵之战蜀汉惨败之后,有上面所谈到的不屈而战死的将领,也有为保全自己而投降的将领。如黄权、史郃、庞林、杜路、刘宁五位将领,最终就选择了归降。

而他们归降的对象,也有所差异,前三者选择了加入曹魏阵营,后两者则投降了东吴。其中,加入曹魏阵营的三位将领中,以黄权为例,讲述其心路历程。

在刘备决定攻打东吴之时,黄权向刘备提出了以他为先锋部队,带领水军去探吴人虚实的建议,但最终被刘备拒绝。在刘备的安排下,黄权转而带领1万余精锐,在江北兵线防御曹魏突袭。

这就导致了夷陵之战打响后,黄权很快就被东吴兵马截断了进军之路,没能参与到这一场战斗中。而到后面夷陵之战蜀汉惨败,刘备兵败逃走,全军不得不撤离之时,黄权等人也同样被阻断了回到蜀国的道路。

归蜀无望,敌人又近在眼前,黄权不甘于就这样投降于东吴。为了保全自己和大军其他兵将的性命以及荣誉,黄权最后做出了改向投奔曹魏阵营的决定。

而刘备也最终没有恼怒于黄权的选择,不仅没有杀害他在蜀国的家人,还对外发表过自己负了黄权的言论。

而杜路、刘宁在直面东吴阻截,面临兵败即死的命运时,出于自身考虑而选择投降于东吴的举动则更容易理解。

除了五位将领分别投降于曹魏和东吴之外,还有一位名叫“陈式”的将领一度踪迹全无,生死不明。

陈式在蜀汉军中,属于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又中规中矩的基层指挥官。在夷陵之战中,他受刘备所命,与吴班率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而几乎没有过参战。

也因此,他在夷陵之战中完全不显眼。后来在大军撤退之际,还一度失去了踪迹。但后来他又回到蜀汉国内,被诸葛亮选中,出兵攻打武都、阴平,逐渐成长为了蜀汉重将。

小结: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气怒之下挑起的战役,也是造成刘备实力大减的战役。这场战役最终使蜀汉大军几近全军覆没,是蜀汉典型的失败战例。

标签: 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更多文章

  • “八里桥之战”中咸丰的主力军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呢?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清朝,曾国藩

    在距离京师仅8公里的八里桥曾发生过一场重要的战争,这次战争导致咸丰的最后一只主力军队全军覆没,史称“八里桥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清军身后就是王城,他们誓死抵抗,表现的前所未有的坚强,但是仅凭肉身,怎么能打得过现代化的火枪大炮!天津大沽口失守后,清廷与英、法谈判破裂,英法联军80

  • 汉中之战东吴在做什么 东吴为什么不帮助蜀汉这个盟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汉中之战,蜀汉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中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中之战蜀汉和曹魏打得不可开交,东吴作为蜀汉的盟友,东吴为什么没有出来帮忙?东吴到底在做什么事情?这个盟友为何没有出现?曹操在官渡之战后,逐渐一统了北方,中原地区整个范围内都在曹操的地盘里。由于曹操的强大,后来又是南下攻吴,进行了赤壁之战。

  • 开禧北伐是如何开始的?对南宋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开禧北伐,韩侂胄

    对开禧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绍兴和议,一场让南宋彻底蒙受屈辱的和议,一个用名将岳飞的生命换来的和平。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这里面丢掉的不再是宋高宗赵构的面子,更是断绝了宋代收复中原的希望,尤其是大散关。本以为南宋就这样走向终结,但无奈南宋朝中有几个人按耐不住内心的狂野

  • 都说刘秀的昆阳之战很诡异,那白沟河之战又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秀,昆阳之战

    我国战争史上,两军交战时出现过非常诡异的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昆阳之战是刘秀的成名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当时王莽的新军近四十万,而守卫昆阳的义军只有不到两万人。四十万围攻两万,似乎胜负已见分晓,但刘秀可是位面之子,

  • 如果孙权不从背后攻击关羽,关羽还有机会击败徐晃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关羽,徐晃

    樊城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又一场重要的战役,直接影响着三国鼎立之后的发展,造成刘备试图统一天下的困局,为三国归晋打下了楔子。对于刘备来说,汉中之战的胜利稳固了益州,而樊城之战则粉碎了刘备进一步北上胜利的可能性。那么再回头看看樊城之战失败的原因的时候,许多人把关注点放在孙权身上,假如当初孙权顾全大局,不从背

  • 宋元襄阳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南宋为何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襄阳之战,宋元

    对宋元襄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宋代的商品经济固然发达,但是在行军打仗方面仍然存有短板,而这也正是元军得以突破的关键。宋元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襄樊战役,因为这场战役直接导致了王朝的更替。“襄、樊为朝迁之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

  • 诸葛亮在卤城之战中,他采取什么战略把司马懿逼入绝境?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诸葛亮,卤城之战

    有些人会认为诸葛亮不善军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历史上诸葛亮有一场战役,他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把司马懿逼入了绝境,而这场战争就是卤城之战。诸葛亮是诱敌深入这一计策的大师,然而他却不是诱敌深入的发明人。应该说自从人类有了战争开始,就有了诱敌深入。原始社会的部落战斗一方假装战败,一方追击,等时机一到立马反

  • 关羽取得了暂时的绝对胜利,为何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关羽,襄阳

    传统意义上的襄樊之战,是指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开始北伐襄樊的战争,实际上,襄樊之战开始的时间,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刘备在参与汉中之战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那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与曹仁、吕常镇守的南阳郡的交界线应该是在当阳附近,但是关

  • 赵奢的战功具体如何?他有像儿子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赵奢,赵括

    赵奢,战国名将,赵括之父,一生期间南征北战。他挂帅的阏与之战,一举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威名传遍六国。甚至在唐代,唐德宗为他及其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宗庙祭祀,可见赵奢之功。我们不禁要问,他的战功具体如何?难道像他儿子赵括一样“纸上谈兵”?他为何有此成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如果没有仓亭之战的话,袁绍还有机会蓄积实力吗?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仓亭之战,袁绍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之间的官渡之战是袁绍霸业的破灭之战,在此战之后,强弱势力发生转变,袁绍再也不具备军事上的优势了。不过大家不要忽略一个细节了,官渡之战是建安5年打完的,而袁绍则是建安7年5月才病死的。事实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袁绍不仅仅平底了冀州的叛乱,而且又一次与曹操集团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