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的功劳属于谁,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

赤壁之战的功劳属于谁,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923 更新时间:2023/12/24 9:08:09

赤壁之战的功劳属于谁,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中计?先开个玩笑,赤壁之战其实是罗贯中的功劳。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赤壁之战在中国人心中的认知程度肯定没有这么高。其实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三国故事之前的剧情,在官渡之战中,堂堂天下第一的诸侯袁绍,是不是也昏招迭出,专门找错误选项去送呢?《三国演义》之所以被称为名著,就是因为他不用枯燥地分析政治和利益团体,甚至不用研究战争的地图和双方行军布阵的位置,他只需要把爽点和故事高潮直接带给观众即可。如果观众的反馈是,我学到了很多,那这部作品必然是垃圾。如果观众的反馈是,真好看,真爽,那这部作品必然是精品。

倘若我们真的把赤壁之战放在历史框架下去审视,一来太过枯燥,二来这场战争本身就扑朔迷离,是非难断,史料也并没有给出相对详尽和有说服力的记录。然而要问以奸诈和精明为长的曹操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欺骗,其实也好回答,那就是赤壁之战中很多桥段是没有发生的,很多诡计只是附和人性弱点的罢了。

首先说一下火攻,赤壁大火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我们历史上的战争不乏火攻的优秀战役,而赤壁之战的大火为什么尤为出名呢?第一仍是夸张和渲染,曹操倾天下之兵而来,被周郎以大火杀的全军覆没,这个话题本身就很吸睛。第二,赤壁之火发生在水战,水面上的火攻倒是很少见的事情。第三,强大的曹魏因为赤壁一把火元气大伤,愣是直接导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这把火怎么来的,包括周瑜的苦肉计为什么成功,这些赤壁之战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实都有原因,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都要追溯到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人身上,他就是传说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荆州牧刘表

208年,统一北方,修整完毕的曹操跃跃欲试。荆州的刘表刚刚被江东的孙权击败,不过也无伤大雅,只是死了个大将黄祖,桥头堡江夏郡被孙权霍霍一通而已,他真正的心腹之患在北方阴谋南下的曹操。很简单,孙权就是再强一倍,也别想在自己的荆州翻多大浪头,但曹老板如果率领天下大兵而来,自己很可能就一波gg了。想当初,刘表单枪匹马入宜城,只靠朝廷一纸空文和一个人夫名分就安定了豪强遍地的荆州,一代人杰不是浪得虚名。但这里也有个隐患,刘表在荆州名义上大佬,其实只是个长老,所谓匹马定荆州的豪气实际上只是各个荆州豪强利益代言人的缝合怪罢了。所以,像刘表这种人,我们不能一味感叹他为什么不思进取,逐鹿中原。其实刘表也想啊,但是他办不到。哦,出去逐鹿中原是吧,我们荆州豪强有多少利益?嗯?打以天子之名做事的曹操?主公你疯了是吧,我们荆州豪强谁还不是道儿上有头有脸的文化人呢,可不敢公然跟朝廷作对。刘表表示: 麻了,躺平了。

即便如此,对于荆州,刘表这些年苦心经营,让荆州成为了远离乱世的王道乐土,甚至这片土壤培养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罕见的奇才诸葛亮,费力耕耘的刘表又怎么能忍受随随便便就来摘果的曹操呢?

但很遗憾,刘表在备战之时突然病死,更要命的是,刘表迫于荆州豪强蔡氏的压力,准备废长立幼,让蔡氏支持的小儿子刘琮上位。原本的嫡长子刘琦和其最主要的拥护者身为刘表客将和打手的刘备一下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不仅是权力斗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以刘琮为代表的荆州大豪强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突然将整个荆州打包卖给了曹操,当时的刘备可还顶在最前线,刘琦被发配到破败的江夏,事态急转直下,刘备从打手一下子被包了饺子。

刘备在荆州安稳了八年,刘表给他足食足兵,滋润得很,这一下老大哥猝死,荆州利益团体连骨头带肉把荆州打包卖给曹操,这让刘备一下子陷入曹营势力的汪洋大海。刘备仿佛回忆起了曹操的恐怖和八年前自己在北方狼狈流窜的事情,但他不知道,这次的逃亡将会更加狼狈。

荆州的全面投降,对刘备来说是灭顶之灾,对曹操来说可是意外之喜。想那带甲十万,民殷国富的庞大荆州,打起来真的费力,结果现在倒好,不费一兵一卒,曹军就可以满树摘桃,一路上都是投降的城池和武将,直到曹操在襄阳接受荆州之主刘琮的投降,他才恍然大悟: 这不是梦啊,这是真的!

曹操全面接收荆州之后,突然发现那个一生之敌没有出现在受降名单上,没错,就是那个执迷不悟,看不透天命的男人刘备。也许曹操是苦恼的,拜托,我即将统一全国了,你还反抗个什么意思呢?流窜犯罢了,枉称天下英雄。于是曹操亲自带领精锐骑兵,星夜追赶,终于在长坂坡上追到了与十万百姓一同南撤的刘备,一战让刘备再次成为丧家之犬。所以,曹操在荆州之战一直处于一种赢麻了的状态,走到哪都是投降,走到哪都是大获全胜,整个汉末的乱局,在曹操手里基本平息,天下十之八九落在曹操手中,在当时来看,曹操统一天下是手拿把攥的事情,所以一个区区黄盖过来投降,很难理解吗?需要仔细分辨吗?要知道,荆州地区比黄盖更有份量,投降更快更彻底的人可太多了。至于东南风,曹操表示,这个季节江面可不刮东南风的,但是他就刮了,我能怎么办?我也是经过大量调查的。但大量调查总比不上实地感知,周瑜作为三军统帅,在赤壁一地主场作战,洞悉到了这万中无一的天象变化,制订了黄盖诈降等一系列作战方案,所以赤壁之战周公瑾一战成名,他作为最大功臣也是理所当然的。

标签: 历史曹操刘表刘备赤壁之战

更多文章

  •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就没有取胜的机会吗,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会一败涂地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多尔衮,大顺,牛金星,山海关之战,李自成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就没有取胜的机会吗,李自成为何会一败涂地?吴三桂为了个人的恩怨,向多尔衮下跪,而向驻守山海关附近的农民军发动袭击,并打死了农民军数千。李自成决定武力消灭关宁铁骑,其率领大军20万,实际用来作战的有13万人,而当时驻守山西以及河南等地大顺军达到40万人,因此兵力是相当的分散的,这是李自

  •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关以少胜多战胜窦建德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王世充,李渊,洛阳

    李世民如何在虎牢关以少胜多战胜窦建德的呢?武德三年七月,大唐关中后方平定,唐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统帅,统领各路大军向关东进军,首当其冲的是王世充。李世民大军与王世充的人马大致相当,约计十五万左右。李世民骁勇善战,唐军士气旺盛,很快扫清了洛阳外围,将王世充包围在洛阳城中。此时,王世充虽然还有很强的军

  • 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三国,蜀汉

    夷陵之战蜀汉只损失五万人,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至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吴、蜀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夷陵之战。在三国时期,这场历时十五个月(章武二年闰六月)的战争,既是最为持久,也是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集团从此彻底退出荆州争夺战

  • 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朱元璋,元朝,明朝

    古代北伐到底指的是什么地方,古人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等武侠电视剧相信大多数朋友都看过,“中原各路英雄豪杰”这句是里面开大会的时候经常说的话,那么大家知道这里面说的中原具体指的是哪儿吗?中原主要指是黄河以北的洛阳一带地区,古代的王朝都城多在这一带。今天我们要说

  •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及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安禄山,安庆绪,安史之乱,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为何很少人提及?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

  •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赤壁之战曹操是因为火攻才失败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曹操,三国,黄盖,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赤壁之战曹操是因为火攻才失败的吗?在中国历史上,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三分天下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特别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等故事的渲染,夯实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的民间记忆。那么,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

  •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夏侯楙,三国,刘备

    长坂坡之战赵云都敢孤身一人,夏侯楙带人围困时赵云为何说吾命休矣?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先后跟随刘备参与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是五虎上将之一。可以说赵云作为蜀汉大将,为西蜀政权的建立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三国演义》当中赵云的形象是一位优秀的武将,

  • 吴国成功攻占楚国国都,为何最终没能覆灭楚国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申包胥,阖闾,秦哀公

    吴国成功攻占楚国国都,为何最终没能覆灭楚国呢?周敬王十三年,蔡国蔡昭侯、唐国唐成公,为报被楚令尹子常拘禁三年的仇,决定背叛楚国,与晋、吴两国结盟。这两国的背叛使得楚国北侧失去了重要的屏障。次年春,应蔡国之请,十八国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准备商议共谋伐楚。同年四月,晋国使蔡国出兵攻灭楚国的附庸沈国。楚国也

  • 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明朝,平壤,日军,平壤之战,李如松

    为什么说平壤之战是万历名将李如松的巅峰之战?平壤之战是明万历二十一年 ( 1593 )明朝在朝鲜平壤围歼日军的一场攻坚战。万历二十年日本太政大臣关白丰臣秀吉假道伐明遭拒后,发兵14万人进攻朝鲜短时间内朝军被打得大肆溃败,日军顺利侵占平壤。小西行长领兵3万据守平壤城。明廷应朝鲜国王李昖请求,命李如松为

  • 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明朝,平壤,张居正,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

    万历平壤之战日军伤亡多少?明军有多威武?公平地讲,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体制和练兵手段已经很落后,而规模却过于庞大,这就难免造成士兵素质整体低下,不像日军经过多年的内战打拼,兵精将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中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张居正才死几年,他生前的改革成果仍然存留了一部分,这就使得明朝有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