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罗马人是怎么用短剑和大盾和敌人作战的呢?

罗马人是怎么用短剑和大盾和敌人作战的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85 更新时间:2024/1/23 15:34:04

大家都知道罗马人使用短剑大盾格斗,并以此击败了许多敌人,那么罗马人到底是怎么用短剑大盾和敌人作战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些历史记载,来了解罗马士兵如使用短剑大盾战斗:希腊历史学家狄俄尼索斯经描述过公元前4世纪罗马军团在与高卢人战斗中使用短剑的情况,“他们把短剑握在手里,径直前刺去。他们会刺向敌人的腹部、体侧,短剑穿透对方的胸膛刺进体内。如果这些部位被保护起来,他们就会用短剑砍对方的膝腱、脚踝,把他们打翻在地,对方则会怒号不已,跟野兽的叫声一模一样”

而波利比是如此描述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人同高卢人作战是如何使用剑的:“所以,护民官们把原先部署在后排的装备长矛的后备兵分散在前排,让他们首先迎敌,在他们使用长矛挡住高卢人的攻击后,其他士兵再使用短剑攻击。在高卢人的首次砍击砍到长矛上,并使得他们的剑无法使用后,罗马人便近身作战,让他们无法抬手砍击——因为他们的剑失去了用处,这是他们唯一的作战方式了——使得高卢人陷入了无助的境地。正相反,罗马人使用剑时不是去砍击,而是刺击。”

当然,这里是相对于高卢人的砍来说,罗马人在对付高卢人运用的是刺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的砍,可见罗马人使用短剑是可砍可刺的,而前一段的描述更为详细,罗马人使用短剑会砍他们的膝腱、脚踝,而去刺他们的腹部、体侧,总之,哪里易受到攻击,就攻击哪里,刺不方便就砍,砍不到就刺。

而对抗马其顿人时,维的《罗马史》中曾描述过罗马军砍杀马其顿军的场面,“士兵用剑把人体剁成碎块,将胳膊从人体上剁下,肩、四肢或脑袋与身体分离,颈部被刺得血肉模糊,内脏裸露在外”。

而帝国早期,塔西佗在编年史里是这么记载的:"日耳曼人战斗得和我们同样顽强;但是他们的战术和他们的武器却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的人数过多,这使他们在一块有限的地方无法刺出或是拉回他们那巨大的投枪,在那里他们也不能运用他们那以迅猛见称的战术和灵活的身体,结果他们就只能站在固定的地位作战了。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士兵把盾牌紧紧贴在胸前,手里紧握着刀柄,却一直在砍杀着敌人的高大肢体和光着的脑袋,这样便在他们的敌人中间杀开了一条血路。

由浮雕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罗马军团使用短剑是可砍可刺,并且刺的部位不但有下腹还有脖子附近,砍的部位有头部有下身,值得注意的是,这名手持达西亚大砍刀的达西亚士兵,显然腿受了伤,而根据前面提到的记载,很可能是被罗马士兵先刺到了腿然后才跪下的,而整体的姿态正如塔西佗所说:把盾牌紧紧贴在胸前,手里紧握着刀柄。

所以罗马士兵使用短剑不论是公元前4世纪还是公元后,基本都是可砍可刺的,面对善于砍的敌人(高卢人、达西亚人),他们重刺,面对善于刺(希腊人、马其顿人)的敌人,他们重砍(高卢人体现在之前贴的资料,达西亚人体现在图拉真浮雕上,马其顿则体现在李维描绘砍杀马其顿军的场面)

后面还有现代人用罗马装备进行的复原,其动作和左边浮雕一样,可以看出,完全可以进行刺下腹等要害部位的动作,甚至是非密集的阵型也可以如此

而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物显示,无论是共和时代的盾还是帝国时代的盾,罗马盾牌的柄皆为横握,这幅雕像亦有生动的展现:

这样的挂式的握盾方式使持这样的大盾相比曲臂持盾来说更省力,而这样的盾牌若要撞击敌人则如上图那样,以中间金属护手撞击敌人而不是整个盾牌拍打,当武器砍在进行如此动作的盾牌上时,盾牌由于并没固定,所以必然产生晃动,而这样的晃动显然不利于武器砍入盾牌,不信的人可以试着用武器去击打固定和非固定的物体,便知一二。

标签: 历史世界罗马

更多文章

  • 白江口海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朝鲜,道琛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国支

  • 古代对外战争中除了卫青外还有哪些名将呢?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春秋,李牧

    1,李牧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不过今天讲的是对外战争。对秦的作战就不必赘述了。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

  • 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万历三大征,播州之役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播州土司杨应龙和朝廷发生了第一次冲突。朝廷令文臣王继光,武将刘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分别行军围剿。杨应龙采用“声东击西”计,以“佯令约降”为幌子,暗中“统兵据关冲杀”,结果“一路明军大败,死伤大半……而他师亦无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应龙大败

  • 庚戌之变: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庚戌之变,俺答汗,明朝

    “庚戌之变”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

  • “却月阵”有多厉害?刘裕凭借两千步兵胜三万骑兵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晋朝,刘裕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还记载,刘裕用“却月阵”,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

  • 淝水之战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以少胜多的战例是不是真的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东晋,淝水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淝水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8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方面派出去抵御前秦入侵的只有名将谢玄所率的8万北府兵。以8万对阵80万,以1个人去顶对方10个人,这场仗怎么看都是东晋这边凶多吉少。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秦晋两军在淝水一带展开决战

  • 万历三大征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明代贸易体系是怎么瓦解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万历三大征,贸易体系

    早在宋代,商业活动异常繁荣,如繁荣的清明上河图和设置专门征收商税的机构商税务院均是明证,白银作为货币的功用越来越大,在当时的民间使用极为普遍,到了明初,虽然明令禁止金银交易,但民间仍然屡禁不绝,等到明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取消了用银禁令,白银取得了正式的货币地位,以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正式建立了起来。此后,明

  • 开禧北伐的始末是怎样的?这次北伐失败的原因何在?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南宋,开禧北伐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开禧北伐始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熟悉辛弃疾这首《永遇乐》的朋友,多少都会知道这首词背后的故事,这说的就是——开禧北伐。一、起因与条件咱们说凡事都有个动机,尤其开禧北伐这样的大战,总得有个原因。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三个字——受不了。从上层

  • 为何无敌的法兰西重骑兵会被英格兰长弓手打的落花流水?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世界,百年战争

    中世纪末期,英、法两国矛盾激化爆发了长达百年的战争,可以说,这场战争实属中世纪时期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了解这场战争的人都知道,在十四世纪这场战争爆发之初,曾纵横中世纪所向无敌的法兰西重骑兵被英格兰长弓手虐得体无

  • 成吉思汗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败仗——十三翼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战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十三翼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1181年5月中旬,札木合要求拆除冬季营地,向更远的夏季牧场迁徙。跟往常一样,札木合与铁木真并驾齐驱,处在追随者和牧群的长长队伍的最前头。但也就在那天,札木合决定不愿与铁木真一起分享他的领导位置。或许札木合意识到,铁木真已经在那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