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重阳节的由来以及习俗,你知道多少?唐朝的大诗人们曾这样过重阳节

重阳节的由来以及习俗,你知道多少?唐朝的大诗人们曾这样过重阳节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89 更新时间:2024/2/9 9:45:19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那么关于它的由来以及习俗,你知道多少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唐朝的大诗人们曾这样过重阳节。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寓意: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流传至今。

那么我们“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习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唐代诗人的重阳节生活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九月初九日,时年17岁、身在长安的王维,正独自孤寂地度过重阳佳节。王维是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到长安开宦游之路的。两年多来,他虽多方交游,四处投献,但仍然深感前途多艰,希望渺茫。

当时的王维人在异地,又诸事不顺。所以到了重阳佳节之际,他就倍加思念远在华山以东蒲州家乡的兄弟们:想必他们此时此刻,正在热热闹闹地登高宴乐,欢度重阳。可惜的是,自己不能像往年一样,参与其中。念及于此,王维提笔写下这首重阳节古今第一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诗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并非是指我们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的王维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

本诗作者王维,人称“诗佛”,是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三的盛唐诗人。而相比“李杜”,王维似乎还要更为多才多艺一些,因为他除诗之外,还擅长绘画、音乐和书法,在生前身后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清人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对三者评价均高,可谓深知盛唐诗坛的行家之言。

当然,身为“诗佛”的王维,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写过那么多著名诗篇,居然还就是这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脍炙人口;自己写过那么多类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名句,居然还就是这一首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千古流传。

那么这个重阳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永贞革新:一场仅持续100多天的失败改革 改革者借改革之名大肆谋私 永贞革新为何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而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场“百日革新”比较有名。大家最熟悉的,是戊戌变法,该变法虽然失败了

  • “烈女”与“列女”的区别,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被称为列女?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但是也同时诞生了许多不为人们所众知的知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烈女”与“列女”的区别,什么样的女人才能被称为列女?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最初读文献的时候,对“烈女”与“列女”的明确界限和区分联系,并没有更多更明确的概念,直观印象就是其中记载的都是各个时

  • 韩国人为何被称作“高丽棒子”?这个词从何而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在国内,对韩国人有个众所周知的称号,就是“高丽棒子”,那么这个词是从何而来的呢?有为何将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有人说,“棒子”一词是指朝鲜人种的玉米。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不高。玉米的确是广大北方农田里常见的粮食作物,种植条件简单,而且晒干后容易保存,因此在土地资源不算很丰富的半岛

  • 历史上豆腐的起源,究竟是哪个朝代,是谁发明了它?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除了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外,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美食,豆腐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他的起源是哪个朝代,又是谁发明了它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要提豆腐,必须要提大豆,没有大豆,就没有豆腐。大豆被称为“豆中之王”,不只是豆子能吃,在古代大豆苗的嫩叶被称为“藿”,是古代的五蔬之一,也是重要的蔬菜之

  • 唐朝的“斜封官”是什么官?为何臭名昭著,还每年新增官员高达万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在历朝历代都有着许多特殊的官员职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唐朝的“斜封官”是什么官?为何臭名昭著,还每年新增官员高达万人?唐中宗时,安乐公主深受父母钟爱。她自封皇太女,恃宠骄横,权倾天下,以皇帝名义直接任命官员,公开卖官鬻爵,以至于“王侯宰相多出其门”。安乐公主此类封官被称为“斜封官”。这就是历史上臭

  • 播州杨氏:神秘的土司部落 一个雄霸西南七百多年的大家族 最后被明朝政府所灭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直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杨氏占据播州前后历经二十九代,历时七百余年。播州杨氏的不倒历程播州位于西南腹地,设立于唐贞观十三年,州治位于今天的贵州遵义。唐僖宗乾符三年,播州已经被南诏夺去

  • 水浒传中晁盖占据优势,为何最终获胜的还是宋江呢?看看晁盖手下的两个心腹就懂了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许多人物剧情都能衬托出许多人生的智慧道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水浒传中晁盖占据优势,为何最终获胜的还是宋江呢?看看晁盖手下的两个心腹就懂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晁盖原本有一幅好牌,却给他打得稀巴烂,与宋江想必,晁盖跟公孙胜、吴用等人劫持生辰纲上梁山后,就直接跟林冲火并王

  • 古代银票的制造工艺很高?为何就是一张纸,却没人造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金银等钱财的繁重,因此诞生了银票,也就是早期的纸币,然而在古代科技低下的情况下,一张纸做的银票,为何没有人造假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货币的产生是人们社会进步的标识,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在人们过得都是游牧生活,能不能够生存完全凭借天意,在那一个茹毛饮血的日子当中只有真正的强者才

  • 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戴宗,为何都是大笑而终,他俩死前在笑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许多众所周知的梁山好汉,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戴宗,为何都是大笑而终,他俩死前在笑什么?鲁智深一生都被为别人打抱不平,他救金翠莲,救林冲,每次救人都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从国家公务员变成逃犯,再从逃犯变成和尚,最终流入江湖变成草寇,鲁智深的一生都不如意,他

  • 解密清朝皇帝康熙、乾隆的长寿之谜,全因戒掉了一样嗜好,寿命一路飙升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就一直没有停过,尤其是古代的皇帝,其中不少就是因为错误的方式而丧命,今天就由小编来解密清朝皇帝康熙、乾隆的长寿之谜,全因戒掉了一样嗜好,寿命一路飙升。清朝历史上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可以说是不论是功绩还是寿命都是足以令人惊讶的。康熙帝的功绩1.削三藩,收台湾康熙执政期间,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