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真的有江湖吗 在江湖上边真的可以随意杀人吗

古代真的有江湖吗 在江湖上边真的可以随意杀人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1/9 7:02:09

还不了解:古代江湖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真的有江湖吗,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随便杀人吗?

答案一定是——非也。

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和史学等等,总之一切有关“人”的研究都证明——人,是社会动物。

所谓“社会动物”,一是说所有人,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二是说,凡是人,都具有社会性。

换个角度说,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元素;社会,是由人结成的一张“大网”。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人类学家叫埃尔曼.塞维斯,他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观点——即,人从一开始,就是群居的。而群居的人群,由小到大最后形成了国家。这个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游团—部落—酋邦—国家。

中国的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毕生着力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的国家起源,经过了古国—方国—帝国这样三个阶段。“三代”之前是古国阶段;三代属于方国;秦汉进入帝国阶段。中华文明,是在古国阶段就具雏形的。

中国现在的绝大部分人类学、考古学和史学学者,亦将“国家”初步形成,作为“文明”形成判定标准。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认同这一观点。良渚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为“典型的城市文明”,是很好的例证。

绕了一个大弯儿,想要说明的是,比如在中国,自“古国”开始,这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后,当时的人,已经被“编织”进“古国”这样的“大网”里面了。在此之外,并不存在“江湖”这样的“平行宇宙”。如果说“平行”,那也是另外的“古国”“方国”或“帝国”。

那么7000年之前呢?从约距今9000-80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看,现在尚难确定其时是否已具有“国家”的雏形,因此被称为“新石器时期文化”,但龟甲刻符、骨笛、稻作遗存等等遗存,证明其已具有不少“文明社会”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当时仍属于“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邦”社会形态,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也是生活在这样的“小网”或“中网”中的,而不可能另有一个“平行宇宙”的“江湖”,任人们“快意恩仇”。

再往前,就是“旧石器时期”了,可以不必说了吧。

可是,怎么就出来了个“江湖”说法?

中国最早创造“江湖”一词的,大约是庄子

《庄子.大宗师》曰:“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x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说,泉水干了,鱼们困在在陆地上相互依偎,靠大口哈气取得一点湿气,各自用口水滋润对方。“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理解不同,有说庄子的意思是讲,(尽管这样很高尚),还是比不上在江湖之中相互不记得更好;亦有认为是说就把过去在“江湖”里的生活忘了吧。

但无论庄子是何意,这个“江湖”,指的都是“江河湖海”之水域。

这是“江湖”一词的本义。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扁(piān)舟浮于江湖。”司马迁,亦在本义上使用“江湖”一词。

后来,“江湖”含义,有所引申。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竺法汰》曰:“与道安避难,行至新安,(道)安分张徒众,命汰下京。临别,谓(道)安曰:‘法师仪轨西北,下座弘教东南,江湖道术,此焉相望矣。’”

这里的“江湖”,既包含庄子之原义,但更多的是泛指“五湖四海”的“各地”之义了。

唐朝,“江湖”有了“社会底层”之义。

杜牧《遣怀》诗曰:“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比杜牧稍小几岁的李商隐,在其《赠郑谠处士》诗中云:“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这大约是“浪迹江湖”一词的最早出处。不过,也用上了《史记》中范蠡的典故。

宋朝,“江湖”成了与“朝廷”对称之词。

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庙堂”,指“朝廷”;“江河”,则指“民间”。“庙堂之高”,指天子位尊;“江湖之远”,则云介民人微言轻。

南宋,还形成了一个“江湖诗派”,由南宋钱塘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总集而得名。其主要以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构成,如刘过、姜夔、敖陶孙、戴复古、刘克庄等等。

至此,似乎“江湖”,就是一个与“朝廷”共存的“平行世界”。

这种变化,为后来清朝的“侠义公案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

自古以来,逐渐发展的对“侠”和“狭义”之崇拜,对“江湖”成为“朝廷”的“平行世界”,作用甚大。

《说文》曰:“侠,俜(ping)也。”又曰:“俜,侠也。”段玉裁《注》:“轻财者为甹,然则甹俜音义皆同”。又,“立强于世者为游侠”。

概括地说,古人认为的“侠”,就是重义轻财,不畏强权,力折公侯。

《战国策.齐策》所载之“齐人有冯谖者”,应该是“游侠”的最早记载。

《史记》有《游侠列传》。司马迁还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译成白话的大意是——

韩非子说:“儒生以其经典来破坏法度,侠士则以勇武来违犯法令。”他对这两种人都加以讥笑,可儒生却多被世人所颂扬。至于以权术谋取得宰相卿大夫权位,辅佐天子,功名都被记载于史书中,这没什么可说的了。而像季次、原宪,是平民百姓,用功读书,秉持特立独行的君子德操,坚守道义,不与世俗苟合,世俗之人也讥讽他们。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空草屋之中,着粗布衣服,粗饭也吃不饱。他们死了四百余年,而其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从不倦怠地怀念他们。现在的游侠者,其行为虽然不适合道德法规的准则,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有诺必应,以示诚实,肯于牺牲,去救助别人的危难。经历了生死存亡考验,却不自我夸耀,也羞于宣扬自己功德,大概这也是很值得赞美的地方吧!

司马迁接着说,况且,危急之事,是人们时常遇到的。太史公说:“以前虞舜在淘井和修廪时遇到了危难,伊尹曾背负鼎俎当厨师,傅说亦藏身傅岩服苦役,吕尚也在棘津遭困厄,管仲曾经戴过脚镣手铐,百里奚曾经喂牛当奴隶,孔子曾经在匡遭拘囚,在陈、蔡受饥困。这些人都是儒生所称扬的有道德的仁人,尚且遭遇这样的灾难,何况是中等才质而又遇到乱世的人呢?他们遇到的灾难怎么可以说得完呢!”底层的人有这样的说法:“何必去差别仁义与否,已经受利的就是有德。”所以伯夷以吃周粟为可耻,竟饿死在首阳山;而文王和武王却没有因此而损害王者的声誉。盗跖和庄蹻凶暴残忍,而他们的党徒却歌颂他们道义无穷。由此可见,“偷盗衣带钩的要杀头,窃取国家政权的却被封侯,受封为侯的人家就有仁义了”,这话并非虚假不实之言。

他进一步说,现今拘泥于片面见闻的学者,有的死守着狭隘的道理,长久地孤立于世人之外,哪能比得上以低下的观念迁就世俗,随世俗的沉浮而猎取荣耀和名声的人呢?而平民百姓之人,看重取予皆适合道义、应允能兑现的美德,千里之外去追随道义,为道义而死却不顾世俗的责难,这也是他们的长处,并非随便就可做到的。所以读书人处在穷困窘迫的境况下,愿意托身于他,难道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贤能豪侠中间的人吗?如果真能让民间游侠者与季次、原宪比较权势和力量,比对当今社会的贡献,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总之,从事情的显现和言必有信的角度来看,侠客的正义行为又怎么可以缺少呢!

太史公的话说得有些长,但讲的道理太棒了。

可以说,《战国策》提供了“游侠”的原型;司马迁建立了“游侠”可敬的“理论根据”,并提供了“侠义小说”的“范本”。

汉代以后,就不乏“游侠小说”陆续出现。至清朝的“狭义公案小说”,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李公案》等等。

就此,“江湖”也正式成了与“朝廷”并存的“平行世界”,尽管这些小说中,都是游侠被名臣大吏的“清廉刚正”所折服,保护辅佐其铲除奸逆、除暴安良。

现代武侠小说摒除了“公案”部分,“江湖”平行和独立性就更强了。

题目所问“古代真的有江湖吗,真的可以快意恩仇随便杀人吗?”其实就是受这些小说影响而来的。

标签: 历史古代江湖

更多文章

  • 古代太监进宫都需要净身 侍卫在宫里活动为何不需要净身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还不了解:古代太监和侍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太监和侍卫都在宫中活动,为啥侍卫不需要净身?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一共诞生了200多位皇帝。他们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身份都高贵异常。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皇帝身边有很多服侍的太监和侍卫

  • 揭秘:明朝最明事理王爷是谁呢?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揭秘:明朝最明事理王爷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时对于王爷的管理是施行封藩制,一家老小不得无故离开封地,更别提进京了。而清朝鉴于明朝的封藩制的缺点太多,实行的是留京制,即王爷一家老小必须留在京城,如果离京必须向皇帝禀报。01襄王其人朱瞻墡是明朝最长寿最潇洒的藩王,历经6朝,活了7

  • 吕蒙能在荆州诛杀关羽,难道真是因为孙权被关羽羞辱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孙权,关羽

    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孙权曾派出使者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之女。对待孙权的一番美意,关羽直接骂出了虎女岂能嫁犬子这句话。关羽的回答令孙权十分恼火。关羽辱骂孙权之子是犬子,这就等于间接骂了孙权本人。曹操曾赞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就足可以看出曹操视孙权为枭雄般的对手。三国鼎立时期,能入曹操眼的人物,只有刘备

  • 西汉大将李广利最终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西汉大将李广利最终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俗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朝代,不仅仅是因为它打出了汉人的威名,更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英雄辈出。其中,有“难以封侯”的李广,还有“一战成名”的卫青,更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年而不朽。值得一提的是,

  • 古代侍卫除了武功高强外 还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侍卫

    对古代侍卫标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内侍卫的几个标准,除了武功高强,最后一点一般人做不到?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劝学》01前言一想到古代的皇宫,大家都很熟悉,就像今天的故宫。是皇上处理朝政和生活的地方。可以说防守相当严格。戒备森严的程度已经到了就算是苍蝇也要

  •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担心被侍卫下手 其实道理很简单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侍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会武功,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擒贼先擒王”,古代皇帝身边的侍卫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一群人,并且他们当中大多也都会一点功夫,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倘若他们受到一些别有用心

  • 荀彧究竟有多厉害?曹操的“智囊团”大多都是他推荐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荀彧,曹操

    荀彧是曹操阵营的重要谋士,在历史中也是一员非常有才能的谋士,曹操对于荀彧有着极高的评价,竟然说他比得上张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91年,曹操为奋武将军在东郡,荀彧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离袁绍而去投曹操。曹操大悦曰:“吾之张良也。”用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曹操除了司马懿,还

  • 长孙冲:迎娶长乐公主,后因父亲倒台被流放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

    长孙冲,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外戚大臣、驸马,文德皇后的侄子,太尉长孙无忌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门荫入仕,累迁宗正少卿。贞观七年(633年),迎娶 长乐公主李丽质(表妹),生子长孙延,累迁秘书监。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随着父亲长孙无忌倒台,流放岭南,不

  • 诸葛亮在五丈原之战为何会失败?两国的军事力量有多大差距?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诸葛亮,五丈原之战

    说到这个五丈原之战,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场战役是诸葛亮生前最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诸葛亮就直接病逝了。然而病逝的原因也是因为这场战役诸葛亮输给了司马懿,这是为什么呢?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五丈原之战诸葛亮为什么失败因为蜀国和魏国在军事力量方

  • 汉朝最会“演”的皇帝,此人究竟是谁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朝最会“演”的皇帝,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王朝中,每个朝代都有几个有名的皇帝,有的是因为有重大贡献被人铭记,有的是因为心狠手辣被人吐槽,也有的是因为某些传奇事件被后人广泛传颂,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每个朝代、每任皇帝都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汉代,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