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大臣功劳太大的话 古人有什么方法避免被杀

古代大臣功劳太大的话 古人有什么方法避免被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85 更新时间:2024/2/2 3:10:43

还不了解:古代大臣避免被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一个古代大臣,如果功劳太高,有哪些办法可以避免被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中国古代历史之中,但凡是天下安定以后,那些曾经在平定天下或者治理天下的过程之中,有过重大功劳的大臣们,很多都避免不了被杀的结局。

但是,也有一些非常具有智慧的大臣,能够避免这种残酷的宿命。那么作为一个古代大臣,如果功劳太高,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有哪些办法可以避免被杀呢?

01 功成身退,淡泊名利,是古代大臣避免功高震主,最后遭遇不测最明智的办法

所谓的“功高震主”,实际上是个伪命题,因为单纯的功劳并不能威胁到君主的地步。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文明发展有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哲学家们,比如孔子孟子这些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功劳,比之任何一个君主都要大,但这些人并没有让皇帝忌惮。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就在于这些思想家们功劳虽然高,但是没有威胁到皇帝的权力,所以皇帝只会把他们高高的供奉起来。

真正的“功高震主”,是指那些帮助皇帝打天下的过程之中,因为功劳太大,被皇帝封赏了太多财富和权力的臣子,威胁到皇帝的,是这些权力,并非是功劳。

既然权力才是威胁皇帝的核心要素,那么要避免功高震主,最后结局悲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权力,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之中,为了帮助皇帝赢得天下,有些权力不能不要,但是在天下平定以后,这些权力却未必是好事。

历史上这么做的人很多,其中典型的一个代表,就是汉朝时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张良。张良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他对于刘邦赢得天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刘邦坐稳天下以后,张良并没有接受他封赏的高官厚禄,而是选择了急流勇退,也因此避免了最后功高震主,被皇帝所杀的结局。

与其形成反面例子的,就是韩信。

0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做不到功成身退,那么“自污”就成为一个常见的避免被皇帝忌惮的手段

当然,历史上像张良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张良原本就出身与韩国贵族,在秦朝一统天下以及后来汉朝建立的过程之中,见惯了各种为了权力尔我诈的社会现实,本身对于权力的欲望并不强烈。

但这种经历,并非是人人都能有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名和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舍去的东西,尤其是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才得来的名和利。

但是,这对于皇权统治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你功劳太大,皇帝不能不给你封赏大官,否则天下其他人就没有为皇帝办事的想法了。可是封给你的权力越大,你又那么有能力,就非常有可能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影视化韩信

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汉朝时的韩信,他军事才能那么厉害,又一己之力几乎打下了半个汉朝的疆域,在大军之中有崇高的威望。

这种局面下,刘邦不得不重重的封赏他,但与此同时却也时时刻刻的在忌惮他。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作为一个臣子,被皇帝给时时刻刻的记住了,还能有啥好。

最后韩信的结局,也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与张良和韩信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却一直当着丞相,还没有被皇帝忌惮。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张良识时务,用自污降低了皇帝对自己的忌惮。

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说,他也了解萧何之所以表现的贪财好色,就是为了做给自己看的,但是这个态度表现出来,不仅皇帝看到了,萧何身边的人也看到了,那么他们自然就了解他没有谋朝篡位夺权的准备,对刘邦忠心耿耿。

所以说自污很多时候,效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03 其实不管是用那种手段避免功高震主,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个功臣是不是真的有不臣之心,只要本身没有这种想法,而且把这种姿态表现出来,那么总有办法避免被杀的

换个角度来看,不管是是用什么方式避免功高震主,最后被杀的命运。其实在皇帝和大臣这对关系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手段,而是态度。

如果大臣你没有造反的心,那么最好对皇帝就恭敬一点,不要总是做出一副居功自傲的状态。可能有人会说皇帝杀不杀你,不看你的态度,而看的是你的实力。

这句话看似正确,实际上不全对。因为态度这个词,不仅仅代表你表面上的恭敬,比如你掌握着全国一半的大军,虽然面子上对皇帝很敬服,但却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你说你态度很好,皇帝当然不信啊。

但如果像是唐朝的李靖一样,本身是大唐军神,但是在李世民当权以后,坚决不管军中事情,不再大军之中任职,甚至断绝与大军之间的来往,这个态度摆放在这里,李世民当然就不会杀他。

当然,这件事情也跟皇帝本身的性格有关,但是提起底,其实就看这个大臣愿不愿意放下自己辛苦换来的一切,如果能放下,那么在绝大的功劳支撑之下,皇帝也不好平白无故的杀功臣的。说起来很残酷,然而现实就是这样。

04 结语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古代的那些大臣们,你说他们不懂怎么样避免功高震主,最后被杀的命运吗?

其实并不见得,只是很多人不愿意为了能够活命,放下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罢了。功高这件事情,本身就代表着大臣一生的成就,这些成就是他们拿命来博来的,你让他们为了保命把这些给扔了,他们当然会感觉到不公平,他们被杀,也是一种选择。

标签: 历史古代大臣

更多文章

  • 太监抢着进,妃子对此畏惧 清朝的敬事房的究竟是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清朝,敬事房

    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清代敬事房,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代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们抢着进去,而妃子们均很畏惧?封建制度影响下,女性的地位越来越低,甚至会沦落为用来兴盛家族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世家大族的女性而言,随时有可能会送入宫中讨好皇帝。因为这种情况众多,作为皇帝也难以

  • 古代皇帝把权力交给太监也不给大臣 皇帝是怎么想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太监

    为何皇帝们宁愿把权力交给太监,而不授予更能治国的文官武将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中国,太监社会地位低下,最为人所瞧不起。因为这些人往往是贫苦人家出身,读不起书,当不了官,甚至食不果腹,走投无路,才进宫当太监,希望以此为门槛,服侍皇族,谋求

  • 大清朝皇子皇女的夭折率到底有多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清朝,皇帝

    大清朝皇子皇女的夭折率到底有多高?这个数字基本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比其他封建皇朝高出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代自顺治帝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到宣统帝灭亡,共经历十个君主,宣统帝在童稚之年退位,可以不考虑他的生育问题,其他九帝的生育状况。15岁以前夭逝者,共74人,而清代9个皇帝共有子

  • 在古代皇帝用膳都有哪些规矩?有何记载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皇帝,清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的皇帝至高无上,其所居住的皇宫自然也是守卫森严,如果不是军队叛乱的话,一般人或者小股队伍是很难杀进皇宫的,可不要被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欺骗了。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禁卫军,并且享受极高的待遇,为了保护皇帝的性命可以豁出去一切,包括自己

  • 在古代敬事房时是做什么的?最早设立于何时?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敬事房,明朝

    敬事房,存在于明清两代皇宫之内的特殊官署名称。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暂且以《甄嬛传》为例,总是会看到晚膳过后,太监会端一个装有牌子的银盘供皇帝选择,皇帝选了之后,还要让管事的去通知被选中的嫔妃,进行沐浴更衣,之后总是会被人用被子裹着,让太监抬进去皇帝的寝

  • 张元对宋朝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宋朝,张元

    近日,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一股宋朝文化之风也随着刮来。宋夏之间的战争在《清平乐》中虽然并非主线,但在历史上却是宋仁宗执政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宋夏对抗夏主李元昊于景祐五年(1038年)十月称帝,与宋朝撕破脸皮,双方的战争随之爆发。李元昊亲率夏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战役中击败宋军,歼灭宋朝

  • 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 吕布为什么还和董卓决裂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吕布,董卓

    对吕布和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史书上并无貂蝉,没中“美人计”的吕布,为何还是要和董卓决裂?提起吕布为何要杀董卓,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为了貂蝉”,毕竟吕布和貂蝉的故事,在后世实在是太出名《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董卓,王允收了一个大美女貂蝉作为义女,并先后向将其许配给吕

  • 同样是出身低微,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厉害呢?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作为中国古代两位“草根创业”的成功典型,“刘邦与朱元璋谁厉害”的话题,乍一看很无厘头,但倘若仔细比对,却有很多思考回味在其中。其实,对于“后辈”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早他一千五百多年的“前辈”汉高祖刘邦,那真是个“一生都很重要的人”。他早年刚开始“创业”时,就仰慕刘邦的“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

  • 在古代处理犯人一般都会等到秋后问斩,是为何?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秋后问斩,清朝

    “秋后问斩”,也被称为“秋决”,主要是指古代执行死刑时,除谋反等罪大恶极之人,多集中于秋冬季节进行。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里面看到“秋后问斩”这样的情节,一个犯人,在被朝廷或者官府定了死罪之后,那种罪大恶极的人会被判处斩立决,而那些一般的罪犯则被会判处秋后问斩。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喜

  • 历史上清朝官员的俸禄有何分类?又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俸禄,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纪晓岚、和珅之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作为清朝乾隆年间最得势的两个人,一文一武,一红一白,成为了乾隆爷最为倚靠的对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由此可见,在清朝做官,那是很挣钱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