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宁平城之战有多重要?对西晋王朝与汉民族有什么影响?

宁平城之战有多重要?对西晋王朝与汉民族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82 更新时间:2024/2/2 3:59:39

说到宁平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大家可能如数家珍,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若问及宁平城之战,很多人可能就懵了:宁平城在哪?谁和谁打的?此战在中国古代战史上很重要吗?对,很重要!宁平城之战从小的方面讲,决定着西晋王朝兴衰;就大而言,决定着汉民族的生死存亡!

一、大战之前

要了解宁平城之战,有两个大的历史背景是必须了解的:一是西晋武帝290年去世后,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很快就因权争而陷入长达16年的战乱漩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就是“八王之乱”;二是魏晋时,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所谓“五胡”大量向中原内迁,与汉族杂居在一起。由于西晋统治者苛虐各族,加之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怀有政治野心,遂使当时汉族与诸少数民族之间、诸少数族彼此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战乱一触即发。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首先举兵叛晋,于并州建国,国号汉。匈奴军攻势凌厉,在“八王之乱”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西晋军望风溃败,大片国土沦丧。羯、氐等族贵族趁火打劫,纷纷起兵叛晋,中原战火纷飞,一片糜烂。

汉军攻城略地,不断蚕食西晋国土。至晋怀帝永嘉初,形势已岌岌可危。京师洛阳四面交通几乎断绝:北面河东之地,基本上被刘汉占据;西面与长安、关中地区的联系,也被刘汉切断;南面,此时尚臣属刘汉的羯族首领石勒部已占领南阳、襄阳等地,并向许昌、洛阳逼近;东面,兖、青诸州被军阀王弥夺占。西晋在北方的王浚、刘琨等部,已被分割包围,无力援救京师。

鉴于京师洛阳已沦为孤城,在“八王之乱”中最后胜出,因而得以专擅朝政的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王司马越决意退回封国。不甘受司马越控制的晋怀帝对此坚决反对。二人权争,日渐激化。

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司马越不顾晋怀帝及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决然率晋室重臣及甲士4万余人,以讨伐石勒为名,离开洛阳,出屯项县(今河南周口沈丘县),意在观望。同时,司马越还不断将洛阳周边的晋军纳入麾下,致使洛阳守卫越发空虚。

二、大战猝然爆发

从永嘉四年十一月到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率重兵屯扎在项县,左右观望。这期间,石勒部攻占南阳后,又势如破竹攻占新蔡、许昌等地,直逼洛阳;困守洛阳的晋怀帝君臣对司马越也越发猜忌、指责,权争愈演愈烈;一些拥兵自重的宗室、将领骜不逊,虎视眈眈,意图取而代之;很多豪强大族鉴于中原板荡而举族南迁;多地流民无以聊生,纷纷起义……一切的一切,让西晋的实际“当家人”司马越焦头烂额,忧愤交加,心力尽瘁,终于在永嘉五年三月十九日病死于项县军中。

由于司马越临终前并未指定这支尚称精锐的继任指挥者,东海王世子司马毗此时与晋怀帝皆留守洛阳,不在军中,随军诸将互不宾服,为帅位而争执不下。最后诸将妥协,推举随军的最高长官,也是司马越心腹的太尉王衍为首领。擅长谈玄的王衍深知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能手,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承担统帅的重任。于是,他又推荐襄阳王司马范为首,司马范也不敢贸然接受。一时间,军队群龙无首,不知所措。

晋怀帝得知司马越死讯后,心内大快。他迅速下诏臣民,曝其罪行,贬其为县王。晋怀帝的态度,让留守洛阳及屯扎项县的东海国属臣和军队人心惶惶,担忧遭到朝廷的清算和报复。因而在继续驻守洛阳、项县,抑或返回东海国问题上,犹豫不决,分歧百出。经过10多天的犹豫、争议,司马越的部属最终决定带着司马越的棺椁返回东海国,而不是坚定地拱卫京师洛阳!

消息传开后,留在洛阳的许多王公、平民也赶紧收拾细软,加入东逃洪流中。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无法保密。石勒很快侦知到司马越的死讯,及大量西晋王公、军民东逃的讯息,便迅速抽调二三万轻骑,亲自统帅,从许昌突进,追击逃窜的晋人。而从洛阳、项县东撤的晋人成分复杂,既有士兵,更有大量平民和王公大臣,人数达到10余万人,行进迟缓。

石勒率军突袭300余里后,在苦县宁平城一带追上了这支仅走出80多里的队伍。石勒利用所部轻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迅速对晋军形成了包围。他并没给晋军留出喘息、布阵待敌的时间,而是指挥所部,迅速发动攻击。一场决定西晋帝国,乃至汉族命运的关键一战,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爆发了。

因人数众多,且无名将统帅而疏于警戒的晋军骤遇强敌,很快陷入惊慌失措的状态。他们急忙就地展开防御,然军民混杂,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防守阵势,更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王衍命大将钱端率部迎击石勒军,为全军展开争取时间。然而,早无战意的军队刚一接战,就迅速溃败,钱端等将领也当场阵亡。

晋军没料到前军败得如此之快,军心、民心更是大乱。战场上,或是晋朝军民枕藉伏尸,或是漫山遍野逃窜。晋朝军民虽人数众多,但大多已无战心,或死或逃或降;石勒部虽人数寡少,但斗志昂扬,且利用轻骑兵快速机动优势,对晋朝军民实施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尽情追逐、射杀。经过短暂的抵抗后,包括王衍在内的大部分晋朝王公、军民束手就擒。为避免数万投降者成为累赘,更为了消灭西晋有生力量,石勒下令将王衍等或降或俘的晋朝王公、军民尽数坑杀,“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

经此一役,西晋在中原地区的有生力量已覆灭殆尽,再也无力与匈奴、羯族抗衡。不久,洛阳失陷,晋怀帝等被俘。数年后,固守长安的晋愍帝君臣被俘,西晋帝国宣告灭亡。

总结

宁平城之战规模虽小,持续时间虽短,但它却是决定西晋帝国及汉族命运的一次战役。西晋统治者在战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反而因争权夺利和犹豫不决,一次次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了致命的失误,致使军心、民心混乱,皆无意死战,十余万精锐大军及王公吏民,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自此,西晋有生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在中原战场上,处处陷入被动,再也无力与匈奴、羯族抗衡,直至亡国。这次战役的失败,不仅敲响了西晋帝国覆灭的丧钟,还导致大量汉族民众因本民族政权的崩灭,蒙受了入侵异族的肆意杀戮和掠卖,更促成了大量汉族民众为免遭厄运而向江南地区迁移的历史进程。这次战役较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意义与影响却不容低估,更不能被后人遗忘。

标签: 历史宁平城之战西晋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三国历史会不会改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蜀汉,夷陵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如果刘备打赢了夷陵之战?这个假设看起来想象空间很大,其实很有限,为什么?因为夷陵之战的目的,除了给关公报仇外,最重要的是刘备要夺回失去的荆州之地。而且荆州争夺战的焦点,就是江陵。因为江陵地处荆州的中部,北接襄樊,南控荆南四郡,东出长江的上游。所以,占领

  • 汉中之战曹真可谓是精心准备 双方没有交战为何就撤军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汉中之战,曹魏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中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太和二年(230)秋天,曹真精心策划的汉中之战开始了。这已经是曹魏第3次征汉中了,前两次都是曹操亲自带的队,这次曹真志在必得,共集合了约20万大军,分三路大军同时出击:第1路由他亲自率领,由长安以南入子午道,出子午谷后直取汉中的南郑;

  •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多亏了这位谋士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许攸

    说起三国,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大小不一的战争和不择手段的计谋让人是眼花缭乱,一场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统帅的能力,有时候一些小人物也可以左右战局。官渡之战中,许攸阵前倒戈投奔曹操,献计与曹操,这才让曹操火烧乌巢,赢得先机,最终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可以看出许攸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古代战场瞬息万变,那么战况信息都是怎么传递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唐朝,岑参

    古时候并没有现在这种发达的通讯系统,现在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但是古时候就只能用快马来跑,那么对于紧急信息的传递过程,古人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

  • 唐朝正值强盛时期,兵力充沛,为何大非川之战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大非川之战,薛仁贵

    说到大非川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公元670年,唐朝为了与吐蕃争夺土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非川之战。在此战之前,唐朝凭借着精锐的部队,四处征战,无一失败,先是一统汉地,后又平定边患,四海之内无人不服,然而,这样的光辉战绩却被一个小小吐蕃终结了。此时的唐朝正值强

  • 从五场战争分析,西魏是如何战胜东魏,促进统一进程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西魏

    说到西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534年,在内乱外患的打击下,曾经统一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帝国,轰然坍塌。帝国被一分为二:一是虽由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但实权由权臣高欢(496年—547年)控制的东魏(534年―550年),一是虽由元宝炬

  • 对于赤壁之战来说 这个首功到底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赤壁之战,周瑜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赤壁之战首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赤壁大战是争议比较多的一场战役,有人说没有诸葛亮借东风赤壁大战就不会赢,首功应该归属诸葛亮;也有人说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调兵遣将、战略部署全都是周瑜,所以赤壁大战和诸葛亮没有关系,实际是周瑜打赢了曹操;更有甚者,找出三国志和一些野史

  • 崖山海战时,为何十万军民跳海自杀而不是奋力拼搏?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你们知道崖山海战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在我们学习我国历史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宋朝的灭亡与明朝的灭亡都是属于异族入侵,不像是以往那样只是传统政权的更迭,改朝换代,而是亡天下之惨痛过往。所谓的“崖山之后”指的就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站,陆秀

  • 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 曹操为什么能在赤壁之战后化险为夷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和赤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场战役了。一方面,就官渡之战来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对于

  • 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导致波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帝国

    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萨拉米斯海战谁赢了?萨拉米斯海战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萨拉米斯海战是希波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10万大军、战舰800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