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从五场战争分析,西魏是如何战胜东魏,促进统一进程的?

从五场战争分析,西魏是如何战胜东魏,促进统一进程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53 更新时间:2024/2/2 4:04:35

说到西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534年,在内乱外患的打击下,曾经统一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帝国,轰然坍塌。帝国被一分为二:一是虽由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但实权由权臣高欢(496年—547年)控制的东魏(534年―550年),一是虽由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但实权由权臣宇文泰(507年—556年)控制的西魏(535年―556年)。二国为争夺土地、民众、财富,屡屡爆发战争。小规模战争,不可胜数。大规模的战争有五次,即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和玉璧之战。

一、小关之战

此战亦称“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之战”。

536年,西魏关中地区爆发严重天灾,农业歉收,粮食匮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岁末,高欢乘西魏军民饥疲之机,发动战争。他兵分三路:大都督窦泰率步骑万余直趋潼关,司徒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州),高欢率军自晋阳赴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

537年正月,高欢屯军蒲坂,在黄河上搭造三座浮桥,扬言渡河。宇文泰率军进抵广阳(今陕西临潼北)。面对东魏三路进攻,西魏将领大多主张分兵迎击。宇文泰认为,高欢极有可能虚张声势。他真正的目的,应是牵制西魏军主力,使窦泰军得以乘虚西入。因此,宇文泰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窦泰部。

为迷惑东魏,宇文泰扬言欲保陇右,佯装退还长安。暗地却率军东出,日夜兼程,于十七日晨抵达小关(今陕西潼关东)。窦泰听说宇文泰军突至,自恃骁勇,率部冒进。宇文泰利用牧泽(今陕西华山北麓)有利地形,四面设伏,引诱窦泰部进入泽中。窦泰部陷入泥淖,不得驰突。西魏军万弩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窦泰也身中数箭,他料知无法脱围,自刎而死。

高欢闻窦泰军败,只好撤去浮桥,退回晋阳。高敖曹部虽攻陷西魏上洛城,因恐孤军深入,也紧急撤军。

二、沙苑之战

537年闰九月,西魏军主动出击,接连攻克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等郡。

高欢起兵二十万,由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直趋蒲津(今山西永济)。意图渡黄河、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直攻长安。同时,命高敖曹部出河南,迎战西魏军。宇文泰部不过万人,只好匆忙入关,至渭水南迎战高欢。

战前,薛琡向高欢建议,西魏连年饥馑,粮食匮乏。只需坚壁固守,西魏军民自会饥困而死,可不战而降。高欢不从,率军从蒲津渡过黄河,直趋长安。

高欢率军攻西魏华州失利,只好转渡洛水,驻扎许原西。宇文泰担心,若东魏深入西魏腹地,恐民情有变。于是不待援军抵达,就果断率军出击。

宇文泰率部渡过渭水,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之间),距高欢军仅六十里。

宇文泰采纳李弼的建议,在沙苑东十里一名渭曲的地方设伏,出奇兵制胜。宇文泰命西魏军背水列阵,李弼、赵贵部分别埋伏在右边、左边。

东魏将领侯景建议,将部队分为前、后两军,相继而进。斛律羌举建议:宇文泰既在沙苑,长安必定空虚。可分军与宇文泰相持,另选精骑突袭长安。二人的建议,都被高欢否决。

两军接战后,东魏军自恃人数占绝对优势,队列散乱。西魏军伏兵四起,东魏军不备,顿时惊慌失措,奔走逃亡,在战场上被杀死六千余人。

高欢本想整军再战。可张华原巡视军营后,发现将士多已逃亡。高欢无奈,只得率余众逃窜。到河滨后,西魏追兵迫近。东魏军急于逃生,跃入河中,多被溺毙。此役,东魏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八万件,国力、军力遭到严重削弱。

西魏战胜后,洛阳、梁州、荥阳等原东魏州郡,纷纷望风投降。东魏再无法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也转移到河东(今山西)和河南境内。

三、河桥之战

河桥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孟津东北的黄河上。西晋杜预以孟津渡地势险要,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

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出兵,夺还南汾、颍、豫、广四州。然后,侯景会同高敖曹部围攻金墉城(今洛阳东),高欢也率军前往助战。

西魏文帝元宝炬与宇文泰亲率军援救金墉。八月,西魏军抵达瀍水(今洛阳南)。侯景军撤围而退。宇文泰率轻骑追至河上。侯景回军,与西魏军激战。

交战不久,宇文泰的坐骑被侯景军射中倒毙,宇文泰跌落在地,左右逃散,仅都督李穆随护身旁。东魏军追至,李穆设计,用马鞭狠抽宇文泰,厉声叱骂他,命他归队作战。东魏军竟误认为宇文泰是普通士兵,遂驱驰而过。李穆趁机以马授宇文泰,逃回营中。

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败退,不会返回再战。不料西魏军稍作整顿,就回师再战。侯景军不备,迅速被西魏军击溃,侯景遁逃。高敖曹自恃勇猛,与西魏军鏖战。他杀出重围,逃至河阳南城。守将高永乐因与高敖曹有矛盾,闭城不纳。高敖曹躲在桥下,被西魏追兵杀死。

河桥之战,东魏士卒死伤数万计。号称“项羽再世”“南北朝第一猛将”的高敖曹战败被杀,令东魏震动。

随后,高欢亲督大军与西魏军激战。当时大雾弥漫,西魏军左、右翼独孤信、赵贵部战斗不利,又不知主帅所在,误以为战败,率先逃跑,后军李虎等部也随之溃逃。西魏军无力再战。宇文泰命长孙子彦固守金墉,自归长安。

四、邙山之战

543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因妻子被高欢之子高澄调戏,怀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军接应,并进犯东魏。高欢亲率十万大军至河北抵御。

宇文泰军退居瀍上,令军士驾舟纵火,欲焚毁河桥,阻止高欢军渡河。东魏将领斛律金派人驾小船百余艘,拦截敌船;同时用铁链横河,系以长锁,钉在两岸,使敌火船无法靠近,保住了河桥。

高欢军过河后,占据邙山有利地形。宇文泰亲率精锐,乘夜色奔驰四十里,欲偷袭高欢军。东魏军早就列阵,以逸待劳。东魏猛将彭乐不等西魏军列阵,便率数千精骑发动猛攻。西魏军大败,众多王公贵族、臣僚将士被俘,士卒死伤近六万余人,精锐丧失殆尽。

彭乐急追宇文泰不舍。宇文泰见无路可逃,就劝彭乐说:“痴男子,若我今日被擒杀,你日后再凭什么立功呢?”彭乐感觉有理,竟放了宇文泰。战后,彭乐被告发私放宇文泰。高欢大怒,拔出佩剑,按住彭乐的头,象征性的砍了三次,终未杀他,勒令他今后效力赎罪。

五、玉璧之战

546年十月,高欢率军围攻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太阳乡白家庄村)。此地是东魏侵入西魏本土的必经之地,故高欢势在必得。

东魏军昼夜不息地或用攻城车撞城,或筑起土山,向城内抛石射箭,或挖掘十条地道。西魏守将韦孝宽用布做成幔子,罩到攻城车上。风鼓布幔,攻城车受阻。东魏军在竹竿上绑缚松麻,点火焚布烧楼。韦孝宽就命兵士用长钩钩竿,扑灭火焰。在城内修筑高台,与东魏军对射。挖掘堑壕,截断地道。东魏军再挖二十条地道,中施梁柱。然后纵火燃烧,木柱烧折,城墙随之坍塌。韦孝宽准备很多大木,随时在崩陷处竖立栅栏,进行抵御。

东魏军苦攻五十多天,战死及病故者约七万人,尸首埋成了一座小山。将士们皆疲惫不堪,士气低落,高欢也“智力皆困,因而发疾”。为鼓舞士气,他强撑病躯,大宴诸将士。大将斛律金歌舞助兴。他吟唱的,就是后世熟知的北朝民歌《敕勒川》。

高欢无计可施,且将草将尽,西魏援军将至,只好解围撤军。回到晋阳不久,高欢就病故了,时年五十二岁。

总结

东、西魏之间的战争持续十余年之久,给社会、人民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困苦。史书记载: “东西分裂,连年战争,河南诸郡鞠为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饿死。”对东、西魏来说,上述战争都是争权夺利的非正义战争。权、利,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在连绵不断兵火连天的战乱中,受苦受难的,永远是百姓。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过,从结果看,北方的这些战争、纷乱,在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统一的进程。西魏战胜东魏,以及后续的北周战胜北齐,也算是为隋朝最终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标签: 历史西魏

更多文章

  • 对于赤壁之战来说 这个首功到底是周瑜还是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赤壁之战,周瑜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赤壁之战首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赤壁大战是争议比较多的一场战役,有人说没有诸葛亮借东风赤壁大战就不会赢,首功应该归属诸葛亮;也有人说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调兵遣将、战略部署全都是周瑜,所以赤壁大战和诸葛亮没有关系,实际是周瑜打赢了曹操;更有甚者,找出三国志和一些野史

  • 崖山海战时,为何十万军民跳海自杀而不是奋力拼搏?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崖山海战,南宋

    你们知道崖山海战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在我们学习我国历史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宋朝的灭亡与明朝的灭亡都是属于异族入侵,不像是以往那样只是传统政权的更迭,改朝换代,而是亡天下之惨痛过往。所谓的“崖山之后”指的就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站,陆秀

  • 官渡之战袁绍一败涂地 曹操为什么能在赤壁之战后化险为夷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和赤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场战役了。一方面,就官渡之战来说,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对于

  • 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导致波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帝国

    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萨拉米斯海战谁赢了?萨拉米斯海战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萨拉米斯海战是希波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10万大军、战舰800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

  • 延津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延津之战

    对延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延津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黄河沿岸的一场战事。此战发生在白马之战后不久,也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组成部分。在白马之战中,白马之战,发生在今河南省滑县境内。据《三国志》记载,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滑县东北),曹操采纳荀攸之计,引兵先到延津

  • 东兴之战中,曹魏为何会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失败?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东兴之战,诸葛恪

    说到东兴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3月15日已经过去了,这一天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日,也是很多北方城市停止暖气供应日。“北方冬天是物理攻击,南方冬天是魔方攻击”,那些为南方没有暖气而鸣不平的人们终于迎来了“公正待遇”。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场因为南方冬天寒冷而取胜的神操

  • 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是真的吗 真实的长坂坡又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赵云,蜀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七进七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02年,刘备趁曹操攻打袁尚、袁谭时,又在曹操的后方搞事情,也就是博望坡之战,此战影响不大,双方都没什么大伤亡和战果,此后六年,曹操彻底消灭了青州、冀州、并州、幽州的袁氏残余势力,之后听从郭嘉的意见,北征乌桓,扫平了北方,开始把目光对准刘表

  • 探索汉武帝北伐匈奴的过程中,三场决定性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汉武帝,西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武帝,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西汉初年,由于经过长期战乱,国家经济衰弱,民生凋零,急需休养生息。此时,西汉王朝没有实力对付逐渐强大的匈奴,只好采取和亲政策。而汉武帝时期,经过几代,特别是“文景之治”时期的休养生息,已经积蓄了一定的国力,国富民强。而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愿用

  • 秦国和楚国围绕河西之地进行过几次战役?结局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河西之战

    对河西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国收复河西之地。不过,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则牢牢占据了

  • 宁锦之战为什么会爆发?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宁锦之战,明朝

    对宁锦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是在明与后金(清朝)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努尔哈赤去世的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