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既生瑜,何生亮”的后半句,更为经典,然而时至今日极少数人知晓!

“既生瑜,何生亮”的后半句,更为经典,然而时至今日极少数人知晓!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2/2 12:43:03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经典的桥段,例如周瑜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时候,但是时至今日极少数人知晓,它的后半段比之前半段更经典,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不仅庙堂之上深受欢迎,民间百姓也是如数家珍,书中的风云人物让人目不暇接。很多经典名句在老百姓口中流传成为无人不晓的经典俗语,比如刘备那句“兄弟如手足”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也是妇孺皆知的名句,说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然而让人唏嘘的是人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这句话的后半句才是精华,才是真正体现周瑜实力的精髓,但却鲜为人知。也因此使得周瑜的形象大打折扣,从一个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沦为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让人如何能不叹息。

众所周知,这句俗语出自小说《三国演义》,而小说本身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无处不体现着尊刘贬曹抑吴的主观思想。不仅曹操成了名副其实的奸雄,周瑜也被刻画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儒生,而诸葛亮一跃成了神话般的人物,无怪乎鲁迅先生直言“与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却是非常恰当。很多人对周瑜的印象更多的都是源自题中这句俗语上,这种错误的理解应当予以纠正,让后人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真相不至于被文学作品所误导。

此话还得从小说的第八回赤壁之战前后说起,这场战役决定了“三足鼎立”局面,也全面地展现了诸葛亮智谋。相反周瑜虽然在这场战役也大放异彩,比如先是智谋蒋干蔡瑁张允,再与黄盖苦肉计成就火烧赤壁的佳话,然而小说中这一切却早已被诸葛亮看在眼里,完全弱化了周瑜的智慧而强化了诸葛的智谋。随后周瑜更是被诸葛亮三气而亡,堂堂东吴的大都督竟然被气死,周瑜的人设从此跌入底谷。临死前周瑜回想自己年少得志,才高八斗却被一南阳村夫处处掣肘,悲愤之余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至此,周瑜在民间的形象一落千丈。

其实大家如果能知晓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也不至于对周瑜如此贬低,熟读《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作为东汉名将,不仅家世也显赫一方,父亲是洛阳令,堂祖父和堂叔都是太尉,在那个讲究门阀的社会中,周瑜自幼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天资聪颖长相俊朗,不仅文武全才还通晓音律,所谓“曲有误,周郎顾”绝非徒有虚名。21岁帮助孙策定东吴,随后与长史张昭分管东吴内外大小事宜。然后智联刘备大败曹操,在历史上博得了“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的美名,相关正史对周瑜的评价都是“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而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也正好体现了周瑜这一宽大的胸襟,说的是“君未归孤何安”,弦外之音便是“孔明足智多谋,若能归顺我东吴,我就安心了”,可见周瑜心胸非常人能及也。

这么有诚意的挽留足以说明周瑜是一个大度有心胸的人才,而电视剧的演绎为了剧情需要,就要突出诸葛亮的个人魅力,这样一来周瑜在电视剧中就起到了衬托诸葛亮的作用,而侠义与才智兼具的周瑜在电视剧中可说是相当吃亏了。

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就是证明其文韬武略的最好证明,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枭雄,当曹操挥军南下要夺下江东时,很多人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打还是该降。有勇有谋的周瑜理智分析双方兵马实力和当前形势,向主公力争让自己出兵对抗曹操。

也是经过这次大战,周瑜把曹军兵马杀的落荒而逃,一把大火让曹军丢盔弃甲。通过这次成功的战役,周瑜一举成名,成了三国时天下无人不知的周郎。

诸葛亮对周瑜的攻心计自然用的巧妙又省力,但是两军阵前不动刀不动抢,光靠打嘴仗就把人气的吐血却也有些投机取巧,赢得不光彩。

周瑜在展露峥嵘之时,诸葛亮还不过是个不为人知的少年,更何况,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并没有正面交锋过,在周瑜逝世的前两年,诸葛亮一直在后勤做征调赋税的工作,周瑜一直在前线,别说交锋了,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哪里来的借东风这种事情呢。

刚柔并济,文武兼备,周瑜是江东乃至三国真正的风流人物,周瑜周瑜,果真是如美玉(“瑜”在古汉语中就是美玉的意思)一样的人物,如果周瑜没有没有早死,三国的局势也不会发展成后来那样。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都城开封府易攻难守 为何北宋要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定在开封呢?开封是如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建都东京开封府。开封府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宋朝为什么要选择无险可守的开封做首都?北宋的开封城,是在唐、五代时期的注州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内城的基础在唐德宗时已经有了,外城的基础在后周周世

  •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皇帝 康熙皇帝的一生究竟是盛世的开端还是衰败的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康熙皇帝的一生,究竟是盛世还是恶果的开端?康熙帝,满族, 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

  • 晋商为何能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商帮 纵横天下 称雄商界五百余年?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晋商通常是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与潮商、徽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三大商帮。”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曾经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的晋商,在中国民族商业史写下了一段充满

  • 西汉王朝艰难的削藩之路 困扰三代帝王 为何贾谊和晁错会半途而废 主父偃的削藩策略则技高一筹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西汉的削藩之路从汉文帝开始,历经汉景帝、汉武帝,最后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结束。三代帝王的削藩之路将西汉建国初年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一扫而尽,为王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扫清了障碍。同时,贾谊、晁错、主父偃三代大臣为削藩所做的贡献,

  • 关宁锦防线根本不是防线 而是明军进攻的基地 为何说关宁锦防线是压倒大明最后的一根稻草?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是明末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何有人说是它拖垮了明朝?关宁锦防线是明末东北地区的一道纵向防御阵线,它从山海关开始修建,再到宁远、前锋是锦州、大小凌河地

  • 曾经纵横欧亚九千里 称雄商场五百年的晋商是如何崛起 又是如何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与潮商、徽商并称为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他们以独到的商业文化,穿越明清两大王朝,见证了皇权的荣辱兴衰。在末代王公无法称雄的时代,他们称雄天下、驰骋四方,以诚信走出一条绵延数万里的商路。1851年,当太平军在广西揭竿而起时,已经在帝国纵横了近500年的晋商没有想

  • 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征服王朝 几十万满族人统治几亿汉人 延续二百多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由边疆异族建立的满清王朝,以小制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几十万八旗奴役驱使几万万汉人,竟统治中国两百余年。满清帝国既以强大的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毋宁也是在皇权的掌握之下。康、

  • 包子是谁发明的?细看包子的千年演变进化史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传统美食,其中包子作为日常早餐的一部分,可以说每个人都吃过,那么你知道包子是谁发明的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细看包子的千年演变进化史。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由面包裹着馅。面,通常是发酵而成,馅儿,则有千般万种。几乎没有人没吃过包子,可你没吃过的样式和馅料少说得有数十种。包子的江

  • 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是如何为何走向兴盛?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作为中国商界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黄河流域,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从贾人数众多、活动区域范围广、经营行业众多,在中国商界称雄三百余年。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为何在清朝中后期走向衰落了呢?萌芽成长三国时,吴国雄据江东,长江

  • 近代史上五大不平等条约,前三条堪称黑历史,后两条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诸多列强欺凌以至于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有些条约时至今日都堪称是黑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近代史上五大不平等条约,前三条堪称黑历史,后两条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一,《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标志,此后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