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关宁锦防线根本不是防线 而是明军进攻的基地 为何说关宁锦防线是压倒大明最后的一根稻草?

关宁锦防线根本不是防线 而是明军进攻的基地 为何说关宁锦防线是压倒大明最后的一根稻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43 更新时间:2024/1/26 3:02:22

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关宁锦防线是明末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何有人说是它拖垮了明朝?

关宁锦防线是明末东北地区的一道纵向防御阵线,它从山海关开始修建,再到宁远、前锋是锦州、大小凌河地区。关宁锦防线防御敌人就是满清,之所以需要这样的防线,也是跟当时的国情有关。明末到了天时期,明帝国已经运行了两百余年,各种弊病都开始显露出来,国家财政空虚、官员贪墨横行、军队废弛。

国家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萨尔浒之战后,帝国元气大伤,也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天启二年,孙承宗被任命蓟辽督师,他的战略眼光很独到,以守为攻的战略思想也是正确的,随即孙承宗提拔了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等将领。开始整编队伍,修筑宁远防线。

天启六年,宁远大捷过后,袁崇焕着手修复宁远、然后继续向东北筑城,最终修筑到锦州,锦州城刚刚竣工,皇太极就率兵来袭,大凌河等城池还没有来得及修复。宁锦之战发生在天启七年,此时的关宁锦防线已基本修建完成,明军以坚城固守,击退清军。明军士气大振,皇太极损失惨重。

其实当时山海关以外直到锦州的这条防线,满清并没有派重兵驻守,明军很轻易就占领了这部分地区,收复200公里失地。然而明军的工程部队的素质很高,每次建筑的城池都相当坚固。一旦明军占领后,清军就无法靠近,宁锦大捷可以看出,以守为攻的战略极其成功,宁锦大捷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让满清伤亡近万人。

直到崇祯十四年,发生松锦大战,祖大寿被困在锦州长达一年,城中发生杀人相食,最终祖大寿投降满清,松山、锦州才被攻陷。以天启七年到崇祯十四年来算,宁锦防线足足坚守十五年。如果没有关宁锦防线,那么努尔哈赤还活着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攻破山海关,那么明亡的时间会缩短十几年。

有人说宁锦防线消耗巨大,拖垮了明帝国,让大明灭亡。这条防线的确消耗巨大,在袁崇焕当蓟辽督师的时候,就曾向朝廷要军费八十万两,而崇祯只给了他三十万两,可见当时的朝廷是真的没钱了。但这些钱投的很值得,如果明廷当时的国库充足,那么想来明朝灭亡的时间还会延后,明亡的症结所在就是没钱。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直接进攻遵化,然后进军到京城腹地,明军拼死抵抗,最终把皇太极赶回了老巢,史称己巳之变。此次事件中,关宁军作为战斗主力,把清军击退,袁崇焕带兵勤王的过程中,他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才没有在阻断清军的行军路线,否则,清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攻到京城脚下。

皇太极可是孤军深入,这里全部都大明的地盘,皇太极进攻受挫之后就退回了沈阳。皇太极绕路进攻京城,路途遥远、风险极大,关宁军还可以立刻回防,实在不是个好的策略。关宁锦防线不仅仅阻断了清军的进军,还极大地牵制了清军,使满清很难拿到主动权。锦州、宁远的大炮并非摆设,满清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终攻破京城的是李自成,并非满清,只是由于叛徒吴三桂投降,直接打开了山海关,才让满清入主中原。严格来讲,直到明亡的时候关宁锦防线都没有真正被攻破,它的存在意义重大,延长了大明的寿命,比起“马奇诺防线”强得不止万倍。

关宁线,用现在的军事单位类比,就是一系列的据点式兵站,起到的作用是在前进过程中保障后路畅通,人员调配与物资中转运输的中继站,是为进攻准备的。所以说什么守不守得住,绕不绕的过这些问题,关宁线根本就不用考虑。熊延弼、孙承宗还有袁崇焕他们的目标是“平辽”,不是守住山海关。

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关宁线所营建的堡垒有几个特点。一是小。定位仅仅是中转站,只需要抵挡散兵游勇的骚扰就行,对抗大兵团时据守能力不强。满清一旦大军来袭,往往前沿据点都是不战即弃,退守到仅有的两个大据点——宁远和锦州。如果万一没跑掉,被围在诸如大凌河之类的小堡垒里了,基本就是投降。

二是占据大道,方便运输。而占据大道往往成为大凌河之类守军没跑掉的主要原因,沿着大路走,满清的骑兵肯定比明朝步兵跑的快,满清的步兵一般也比明朝的步兵快。而且宁锦一线地形限制,只有一条路可走,非常方便围点打援。物资中继站又不能设在地形险要利于防守的山上,松山大战这种事情就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另外,为了照顾水运转陆运的方便,水运物资仓库不能离陆地太远,觉华岛被破也就很容易了。

三就是头轻脚重。由于关宁线原本就没打算守,所以主力部队一直就在后方山海关据守,前沿据点中只有建设兵与辎重兵在维持而已。一旦他们被围住了,前方没有自行击退敌军的能力,能像锦州那样僵持已经是难得的场面。这时候就非常依赖后方援兵的救援,于是守城战就变成了野战,而且关宁军往往还是一波一波的送。

说到底,关宁线只是明朝对宋朝平夏堡战略的拙劣模仿而已。宋朝靠着这么一个又一个的据点,从延州一直修到夏州,逐步蚕食西夏的地盘,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也仅仅只是进展而已,玩了整整一百年,一直玩到北宋灭亡,平夏堡也只推进了四百多里,并没有完全打破西夏的防御体系。按照宋朝那种速度,再玩上一百年也够呛。

而明朝比起宋朝来,又有两个巨大的劣势。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与西夏比起来,基本上是半斤八两水平,野战中宋朝胜率颇高,根本不惧西夏围点打援。所以才可以安心把军队放在后方,就看着工程兵开疆拓土。但是明朝部队战斗力和满清完全没有可比性,野战基本就是送,从根本上就已经断送了这招的实用性了。更加重要的是宋朝的财政能力完全不是明朝能比的,堡垒战术耗资巨大,宋朝有钱,玩上几百年也耗得起,明朝财政就是一个悲剧,玩几年都能把自己玩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曾经纵横欧亚九千里 称雄商场五百年的晋商是如何崛起 又是如何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与潮商、徽商并称为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他们以独到的商业文化,穿越明清两大王朝,见证了皇权的荣辱兴衰。在末代王公无法称雄的时代,他们称雄天下、驰骋四方,以诚信走出一条绵延数万里的商路。1851年,当太平军在广西揭竿而起时,已经在帝国纵横了近500年的晋商没有想

  • 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征服王朝 几十万满族人统治几亿汉人 延续二百多年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由边疆异族建立的满清王朝,以小制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几十万八旗奴役驱使几万万汉人,竟统治中国两百余年。满清帝国既以强大的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毋宁也是在皇权的掌握之下。康、

  • 包子是谁发明的?细看包子的千年演变进化史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在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传统美食,其中包子作为日常早餐的一部分,可以说每个人都吃过,那么你知道包子是谁发明的吗?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细看包子的千年演变进化史。包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由面包裹着馅。面,通常是发酵而成,馅儿,则有千般万种。几乎没有人没吃过包子,可你没吃过的样式和馅料少说得有数十种。包子的江

  • 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是如何为何走向兴盛?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作为中国商界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黄河流域,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从贾人数众多、活动区域范围广、经营行业众多,在中国商界称雄三百余年。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为何在清朝中后期走向衰落了呢?萌芽成长三国时,吴国雄据江东,长江

  • 近代史上五大不平等条约,前三条堪称黑历史,后两条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在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被诸多列强欺凌以至于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有些条约时至今日都堪称是黑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近代史上五大不平等条约,前三条堪称黑历史,后两条一个保护万千海外华人,一个造福世界。一,《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标志,此后清政

  • 光武帝对功臣和文人一向优容有加 却在度田事件上雷霆万钧 汉光武帝时期度田事件对东汉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公元39年,刘秀下令各州、郡,清查人们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纪。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便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当时,许多大地主拥有武装,他们隐瞒田地和依附于他们的人口很多,反对清查。地方官吏惧怕他们,有的贪污受贿,相互勾结,任凭地主谎报;而对农民,不仅丈量土地,还把房舍、里

  • 戚家军所向披靡 让倭寇闻风丧胆 戚家军百战无败 一败无军 结局惨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公元1561年4月,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兵分三路,一路烧杀抢掠,一路张牙舞爪地向浙江台州奔去。本

  • 汉武帝刘彻一生征伐四方 横扫匈奴 晚年深刻悔悟 转变政策 颁布轮台罪己诏悔过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横扫寰宇,使得华夏民族威名远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雄韬武略的帝王,在晚年时却颁布《轮台诏罪己诏》,表达自己的悔恨,它可能是汉武帝这位雄韬武略而又穷兵黩武的帝王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为汉朝作出的最后贡献。汉武帝到了中年,军事上取得极大的成功,但他仍不满足,还穷兵黩武,在边境四处用兵。

  • 宋朝军事实力薄弱 而且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庇护 为何还能成为历史上经济最强的时代?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汉唐。中国古代有二十多个封建历史的正统王朝,他们有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所承认的大一统王朝,也有划江而治割据半壁江山的王朝;这些王朝的疆

  •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下的治世 清明政治 经济复苏 文化繁荣 将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奠定了唐朝二百多年的基业。因其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能力,素为世人称颂,亦常被后人赞之为“千古第一明君”。他十六岁应募从军,十八岁助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