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棉花被引进以前,古代都是靠着什么来御寒的?

在棉花被引进以前,古代都是靠着什么来御寒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63 更新时间:2024/2/9 9:24:23

在现代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是用棉被开空调来御寒的,可是在古代还没有引进棉花之前,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御寒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人类利用棉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0年甚至公元前7000年前,中美洲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5000年历史.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起初人们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古代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历史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早,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唐宋时期,棉花开始向中原移植.目前中原地区所见到的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也就是从这时期起,棉布逐渐替代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统治这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由此可见在唐宋之前古代是没有棉被的,那么古人是靠什么来御寒呢?

对于皇族和富人来说可以有资本追求奢侈,他们一般是用皮做褥子,《论语》中就写到“狐貉之厚以居”,意思就是狐貉的皮毛很厚,可以用来做垫子。另外用丝绸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以羊毛或者鸡鸭鹅兔的绒毛,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丝制的衾被。

对于穷人来说就比较简单了,用不起丝绸,更买不起皮毛,直接用稻草铺垫隔寒隔湿,用麻等植物纤维来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些芦苇花或者柳絮,可以想象,这些东西保暖性能不会太好,杜甫弃官逃难途中苦于生计,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写到“布衾多年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再逢阴雨天,确实难以入睡啊!还有专门做纸被的,填充物用蓬松的草纸,只不过太容易变潮,所以用一段时间要更换,如果没钱不舍得,就要把纸掏出来重新捣一下,让它变得松软。

不管穷人富人有一点取暖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用碳火。只不过富人用上好的木炭,比较充足也没有多少烟,穷人也只能用做饭后剩的炭火或者木柴来取一时之暖。另外除了封严门窗,富人在床周围多围一些帷幔也可以缩小空间抵挡风寒,穷人则用芦苇木板之类能用的起的东西来围了。

对于乞丐来说,冬天无疑是最难熬的,乞丐本来就居无定所,衣衫褴褛,又没有及时热饭,再赤脚走在冰凉的地面上,简直要命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常年这样,他们的御寒能力却是比富人强,就像东北人穿很少不冷,南方人到东北裹成球照样哆嗦一样,自身技能的提升也帮助他们可以躺在破庙的稻草上,没有被褥也可以过冬,当然冷的厉害了起来跑跑步激发阳气也是一种方法,朱元璋当年就是这样过冬的,所以后来他要求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之外必须种植棉花,让农民也能盖上棉被,也是一件大功德了!

如此说来,人类的御寒史已经有了几万年了,御寒的物品也在不断发展着,现在甚至可以依靠人工合成来制作各种既暖和又便宜的材料了。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待呢?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周武王姬发承天命伐纣 建立周朝 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 影响长达三千多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周武王姬发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古来朝代更迭,看似因某些人物

  • 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这些原因绝对不容忽视!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王朝,其中明朝绝对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其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介平民百姓到统治阶层的顶端,一生的传奇让人惊叹不已,然而早期的朱元璋称作吴王,那么为何称帝后,国号不叫“大吴”反而叫“大明”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朱元璋自起义以来,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公元1

  • 庚戌之变是明世宗的昏愦腐朽和严嵩的贪鄙奸横导致的 掀开了明朝庞大军事力量的遮羞布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庚戌之变是明世宗在位时期的一次蒙古的侵犯明朝事件。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皇帝其人16世纪中前期的明朝,处于嘉靖皇帝的统治之下。

  • 廖永忠为朱元璋勤勤恳恳,为何却成了朱元璋大杀功臣时,第一个死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生是传奇的,然而与之相对的他爱杀害开国功臣,也是同样著名,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廖永忠为朱元璋勤勤恳恳,为何却成了朱元璋大杀功臣时,第一个死的?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虽是皇帝,但他的幼年可真是惨,因为家里几代人都付不起每年的税收,所以一家老小四处逃串来躲债,家里的孩子除了几个已经

  • 河阴之变:一场改变南北朝历史的血腥屠杀 对北魏统治集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对北朝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河阴之变发生于公元528年,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进行屠杀的政治事变。因事件发生于河南河阴县,因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世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尔朱荣

  • 古代皇子们的“房事老师”,在教会了皇子后,她们下场竟然是这样!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子作为皇帝的子嗣,其生活的质量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尖,但是于此同时他们也被许多的制度所约束,就连自己的私生活也是如此。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古代皇子们的“房事老师”,在教会了皇子后,她们下场竟然是这样!如今的网络十分的发达,想要了解一些事情完全可以靠网络查询,而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想

  •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怎样产生、开发与形成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丝绸之路”一词是19世纪70年代由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他把“从公元前

  • 杆秤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制作技术很复杂,里面竟藏了神仙的大秘密!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杆秤可以说是古代购买商品需要用到称重的重要工具,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杆秤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制作技术很复杂,里面竟藏了神仙的大秘密!今天的秤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杆秤、弹簧秤、电子秤、磅秤、托盘秤等.精确地有天平,称重量大的有地磅等.而古代的度量衡则以杆秤为主,在今天逐渐退出了历史

  •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是人类航海史上第一座高峰 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得与失?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 太平天国杀进南京有60万大军,北伐却只有2万人?是什么让他们执意北伐,又为何最终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晚清时期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说到太平天国的运动就不得不说到它们的战争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太平天国杀进南京有60万大军,北伐却只有2万人?是什么让他们执意北伐,又为何最终失败?1853年3月,杀到南京城的太平军总数有60万不假,战船近一万艘也有,这在许多有关太平天国史的著作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