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95 更新时间:2024/1/1 23:33:24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

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

咸丰六年,沈葆桢出任广信(今上饶)知府。八月,石达开麾下将领杨辅清率众万余进入江西,连克数城,对广信形成合围之势。当时,沈葆桢陪同工部右侍郎廉兆伦外出征办军粮军饷,城里的400守军也逃得不见踪影,只剩下知县、参将、千总和沈夫人林普晴等。

危急关头,林普晴发威了,你欺负我老公不在家呀!要你好看。她一边鼓舞百姓守城,一边火速派人向父亲以前的旧部、浙江提督饶廷选求援。第二天沈葆桢赶回广信,不久援兵也至,他们采取了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打得杨辅清晕头转向,灰溜溜地率领残部撤退了。经此一役,沈葆桢名扬天下。杨辅清打不赢沈葆桢,石达开亲自来又怎样呢?

次年三月,石达开果然兵临广信城下。高手过招,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沈葆桢凭的正是硬骨头精神,他和饶廷选率守军顽强抵抗,双方激战数日,石达开终于认输,转身去了浙江。

与大多数谈洋色变的清政府官员不同的是,沈葆桢维护中华道统及国家主权的意识非常坚定。同治元年,他出任江西巡抚,曾遇到一桩教案,当地民众与法国传教士之间的冲突已然白热化,教会的店铺和房屋不断被捣毁。沈葆桢得知此事后高兴地说:“夷人逞志于我久矣,不吾民之藉手以报之。”迫于朝廷压力,他妥善解决了此案,将赔偿金从七万压到一万七,拒绝道歉,并强调:“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

主持福州船政局期间,他提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的主权观。在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前,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百般要挟让法国人来引港,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在他心中,师夷长技只是手段;制夷,才是终极目的。

沈葆桢在抵御日本侵略台湾时深感“民心可用”,内忧不足虑,上奏说:“今日情形迥非昔比,似宜明饬镇道,如民间受其荼毒,立须声罪致讨,官民同命,草木皆兵”,那么,东洋人再怎么居心叵测,我们也不怕,亦可使“全台屹若长城”。

沈葆桢能够快速地被提拔,曾国藩的举荐是主要原因。那么,对于曾国藩的举荐之恩,他是如何报答的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忘了。

从同治元年五月开始围攻天京,到同治三年七月城破,历时两年多,朝廷没花一两银子,军饷都来自江南数省的协饷。那一时期,曾国藩的权力大得没边了,江、浙、赣、皖等省的财政收入全部归他调用,但是,他从江西却从来没拿到一分钱,为什么?沈葆桢就是不给,留着自己办团练、恢复民生。

九江道台筹集三万两银子准备送往前线,沈葆桢知道后立马下令运回南昌,若违令,必撤职。道台左右为难,于是各给一半。沈葆桢不干,逼着这位倒霉蛋儿去曾国藩大营讨回了一万五千两。进了嘴的银子又得吐出来,气得曾国藩手下的参谋将军们纷纷大骂沈葆桢“忘恩负义”。

沈葆桢仕途三十余年,平乱、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官儿做得越来越大,经手的银子也越来越多,晚年几乎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筹款上。但是,他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怎样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惟穷不可耐耳”。这种难以想象的廉洁,在所谓“同治中兴”的几位名臣中,他是唯一,没有第二个。

家里雇不起下人,媳妇儿只好自己下厨房。人家林普晴可是林则徐的女儿,名门闺秀啊!于是,他写信安慰:“我目下无能接济,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现在为景所迫,不能以求人为耻……”后来大儿子说要买个房子住,他又不同意,回信让其“安分些”,并说:“我貂褂霉烂,尚不敢另做,亦无白锋毛外褂,官亲、家人皆以为耻。无论在江西及京中旧债未清,力所不及。”

沈葆桢死后,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朝廷:“殁日,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江苏巡抚吴之炳也奏曰:“奉身清俭,一如寒素……僚属相顾叹息,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

标签: 历史曾国藩林则徐石达开高兴战争

更多文章

  • 唐朝金城公主和蕃,慧能创立禅宗南派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唐中宗,神秀,文选,严诸,左传

    金城公主和蕃景龙元年(707)四月,唐中宗允诺吐蕃赞普弃隶赞的请求,将雍王守礼(章怀太子之子,中宗嫡侄)之女封为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吐蕃皇太后因当时北方为患,为避免腹背受敌,派大臣悉薰热进献方物,为她的孙子求婚,中宗被迫许婚。景龙三年(709)十一月,吐蕃赞普派遣大臣尚赞咄等1000多人前来迎娶公主

  • 唐朝开创交通立法的先河:不可随意进出城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唐太宗,唐代宗,马周,高昌,唐朝

    古代木有汽车、货车、泥头车之类的高端交通工具,可马车、牛车是有的,虽然马/牛车车速不如高端交通工具快,但撞起人来也是要命的,所以古代也经常会发生,一旦事故发生了,古人是如何处理的呢? 唐朝开创交通立法的先河 唐太宗时期,著名政治家马周制定了行人“入由左,出由右”的规定,即进城门必须靠左边行走,出城门

  • 元朝时的一碗心灵鸡汤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庆,连称,孙子,田地,准备

    这是发生在元代的一个心灵鸡汤故事,载于《南村辍耕录》。 故事发生在至正年间。扬州有个泰兴县,泰兴县有个村叫马驼沙,村里有个农夫,姓司,叫司大,是富户陈家的一个佃农。 司大家很穷,交不起租子,遂打算把所佃之田质还陈家,换点钱回来。陈家旁边有一户人家,叫李庆四,也是个佃户。这家伙心思比较敏捷,找到主人家

  • 汾阳王郭子仪 权倾天下入凌烟阁而得善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唐玄宗,唐肃宗,韩信,史思明,郭子仪

    公元781年,汾阳王郭子仪逝世。他是唐代的传奇人物。“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可以说是 历史上少有的功高盖主却得善终的人物。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担任朔方(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唐玄宗实在是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派郭子仪率兵东

  • 长坂坡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长坂坡之战,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长坂坡之战的背景与过程。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刘备军。刘备军被曹操军击溃,仅有数十骑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

  • 合肥之战张辽八百人挫败孙权十万军队 张辽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张辽,合肥之战

    还不了解:合肥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八百破十万,他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张辽八百破十万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后世的无数将领都以之为楷模,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越。在这场战斗中,张辽多次挫败孙权的攻势,还多次置孙权于险情之中,给孙权带来了极深的心理阴

  • 赵奢指挥的阏与之战,打破秦军不败的神话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阏与之战,赵奢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了一次作战,史称阏与之战,以赵军获胜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奋发图强,国力逐渐称霸于诸侯,被关东六国视为虎狼之国。在白起、司马错等名将的带领下,秦军逢战必胜,杀

  • 吴越争霸中,楚国惨败的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吴越争霸,春秋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曾互相征伐,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吴越争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侵越时所获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大举攻楚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又曾攻越,占领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十五年,吴军主力在楚都郢时,越乘机侵入

  • 秦灭齐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此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秦灭齐之战

    秦灭齐之战发生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是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战国末年,秦国军队所向披靡,一一翦除韩、赵、魏等国。齐国远

  • 秦灭燕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秦灭燕之战

    秦灭燕之战发生于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7年—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是秦军攻灭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的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背景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参见秦灭赵之战)。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