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成皋之战:楚汉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 以刘邦的胜利为结束 此战是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 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

成皋之战:楚汉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 以刘邦的胜利为结束 此战是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 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71 更新时间:2024/2/13 20:17:33

成皋之战是楚汉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仗。它使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彻底的改变,项羽的失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

楚汉战争期间,成皋经过楚汉双方的反复争夺,频频易主。先是项羽绕过荥阳、击破成皋;接着,刘邦从宛县北上,复夺成皋;再接着,项羽陈大军于成皋城下,刘邦逃走,成皋再度被项羽所夺。此时,刘邦从赵国带来汉国的本部军团,驻扎在小脩武与项羽对峙。同时,派遣刘贾和卢绾带领两万兵马渡河,前往楚国的腹地,协助彭越开辟敌后战场。

自从刘邦从彭城战败后,彭越便回到梁地,以梁地为主,开辟敌后战场。项羽初破成皋时,正是因为彭越在下邳战胜楚军,击杀薛公,才迫使项羽撤出成皋,给了刘邦复夺成皋的可趁之机。当项羽来到下邳,彭越却早早离开,最终使项羽扑了个空。待到刘邦和项羽对峙于荥阳边上的时候,彭越已经在梁地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

彭越的存在对项羽来说,犹如骨鲠在喉。如果不彻底剿灭彭越,项羽在前方就无法安心与刘邦开战。因此,项羽决定往东进军,先彻底剿灭彭越,然后再回过头来与刘邦决战。临走前,项羽安排大司马曹咎把守成皋。曹咎是项梁的故交,当初项梁犯法,是曹咎写了一封信给项梁所在的监狱长司马欣,让司马欣网开一面,最终才保住了项梁。因此,项羽对曹咎和司马欣是非常感谢和信任的,他才会把这次守卫成皋的重任交给曹咎。

项羽虽然相信曹咎对他的衷心,但是却不放心曹咎的军事能力,他知道曹咎不是刘邦的对手,他也不指望曹咎能将刘邦赶回关内。所以,走的时候,他对曹咎千叮咛万嘱咐:“谨慎地把守成皋!即使汉军前来挑战,你也不要轻易应战,只要用成皋挡住他们,不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十五天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到时候再带兵来与你会合。”

项羽走的时候,刘邦对他和项羽之间的对战已经有些厌倦了,尤其是他与项羽在荥阳这一带对峙了这么久,战事依然没有太多进展。这个时候,他开始打算放弃进攻成皋,放弃成皋及其以东的疆域。带领军队驻扎到巩县、洛阳,在那里抵抗项羽得了。刘邦的想法有些消极,即便他放弃了成皋,他和项羽之间的战争也不会就此结束,退守巩县和洛阳只不过是把战线往关中又推近了一步而已。

郦食其感受到了刘邦的消极情绪,赶紧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计策,画出了看得到的大饼,从而重新鼓舞刘邦的斗志。他说:“能够明白天之所以为天的人,一定能成就王事。王者以民为天,而民则以食为天。长期以来,敖仓都是天下粮食的集散地,我听说那里有着很多的粮食。楚人攻克荥阳,却不派重兵把守敖仓,反而带领大军东去,只留下少数部队留守成皋,这是上天在帮助汉国啊!如今正是利于攻楚的时候,汉军反而退却的话,这是我们自己在延误战机,我私下里以为这是不妥的。

况且一山不容二虎,如今楚汉相持数年,海内动荡,农夫不耕、织女下机,天下的民心还没有归属。我希望大王急速进兵,收取荥阳,抢占敖仓的粮食,扼住成皋的险要,断绝太行的通道,把守白马津,向诸侯显示汉军已占据有利地形,营造出汉军能够克敌制胜的态势,这样一来,天下人便会知道自己该归向何方了。”

郦食其的一番话让刘邦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让刘邦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去做。要想给楚军施加压力,第一步就是夺取成皋。如今项羽不在,对刘邦来说,这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便频频派人去成皋城下挑战。刚开始的时候,曹咎按照项羽的吩咐,坚决不开城迎战,这让刘邦有些来气。

人在气头上,什么招都能想得起来。刘邦想出来的招就是骂战,骂战是古代战争中很常见的一种战术,当兵打仗的人都是精力旺盛,火气也就容易上来,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的辱骂。骂战是一种比较损的招式,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承受能力。当然,骂战也可以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激将法。

刘邦派一帮子人到成皋城下,对着城内的曹咎一顿乱骂,从曹咎的祖宗十八代骂到曹咎的祖孙三代。原本还能忍受汉军挑衅,拒绝出城应战的曹咎在被辱骂了几天几夜之后终于忍不住了。他大开城门,带领军队横渡汜水。汜水滔滔,横渡虽然也不难,但难的是有人从中捣乱。刘邦带领大军,趁着楚军渡水过半,发动突然袭击,从而大败楚军,曹咎自杀身亡。曹咎死后,留守成皋的楚军也迅速溃散。刘邦急速进军,占领成皋,紧接着又派兵驻扎在广武,取用敖仓的粮食来供养军队。

自此,经过了两年多的荥阳、成皋之战宣告结束,以刘邦的获胜为结束。而楚汉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荥阳、成皋之战的相持是刘邦和项羽双方实力转变的一个关键时间段,经过此役,刘邦的实力开始逐渐增长,而项羽的实力则在缓缓下滑。当双方对峙与广武的时候,双方的军事实力已经相差无几了。只是项羽在下滑的路上越走越远,开始由强转弱,而刘邦则是在不断地变强。

成皋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策略。刘邦先在成皋之战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在项羽疲敌撤兵的路上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垓下之战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连续追击削弱敌人,穷追猛打不给敌方喘息之气,连续作战,终获全胜。

项羽作为一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放射过夺目的光彩,然而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联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造成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拚,没有主要的打击方向,决定了他虽然能够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但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经典战例。刘邦以正面相持,两翼进攻,后方袭扰相结合的军事谋略,分散、调动、疲惫楚军,阻止楚军西进,争取时间,发展力量,最终形成三面夹击楚军之势,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

汉高祖先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此战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汉高祖首创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型的战例,给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崖山海战:辗转漂泊后的决死一战 大宋王朝的绝响 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悲烈壮举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公元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

  • 洛阳虎牢之战:秦王李世民的惊世之战 李世民一战定中原 为唐朝奠定统一天下的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洛阳虎牢之战发生在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窦建德军。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公元618年,终结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隋王朝,在第二任CEO的混乱管理之下隋朝帝国只经营了37年便宣告覆灭了。此时天下四方

  • 青年毛泽东,不为众人做知晓的第一战,率100多学生收降3000名正规军,无一人伤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世界军事界公认的十大军事家中,有两个中国人,第一位是兵家法祖孙子,紧接着就是毛泽东,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青年毛泽东,不为众人做知晓的第一战,率100多学生收降3000名正规军,无一人伤亡!毛泽东16岁的时候,离开家乡,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比起有钱人家子弟,他很穷,年纪也大

  • 彭城之战:刘邦和项羽首次正面交锋 项羽三万人击败刘邦五十多万人 奠定了其军事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的彭城之战,是刘邦自起兵以来遭到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时间回到2000多年前的彭城,百姓们正在

  • 真实的长坂坡之战:不止有赵云七进七出 张飞断桥 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更传奇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建安十三年,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说起长坂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白马银枪赵子龙,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救

  • 东兴之战:一招大雪配裸衣 以弱胜强 一波击溃了魏军 诸葛恪一战成名 也为后来诸葛恪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公元252年十一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东兴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公元252年,魏吴两国

  • 霍去病抗击匈奴 孤军千里挺进大漠 扭转了对匈战争的战略格局 迎来大汉帝国辉煌的一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霍去病横扫漠北、马踏匈奴,每战皆捷,为大汉帝国强力扭转了对匈战争的战略格局。霍去病的横空出世,扭转了大汉“谈匈色变”的悲催景况,迎来帝国辉煌的一页。让大汉帝国牢牢掌握了对匈战争的主动权。初战:小试锋芒、崭露头角元朔六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由于霍

  • 渭南之战:斗智斗勇的惊天动地大决战 曹操声东击西 逐个击破了马超和韩遂等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211年,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关西起兵西北其中一支军队马腾军,本来拥兵自重,所以曹操在南下之前,便以汉室之名召马腾到京都为官,

  • 界桥之战:汉朝步骑的对抗作战 也是东汉末年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何打不过袁绍的步卒?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汉献帝初平二年冬,袁绍与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是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是以步兵、弩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步弓协同是古代战争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协同方式。这种近战兵器和远程投射武器相配合的协同早在人类早期的狩猎活动中就已经

  • 雕阴之战:大秦东出第一战 秦国歼灭魏国8万大军 彻底收回河西之地 秦国奠定了霸权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采纳苏秦之计,任命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秦军直驱北上,至雕阴城下。洛河两岸挥戈持盾的兵士铺天盖地,杀声一片,展开了一场恶战。魏将龙贾,战前无备,仓促应战,军心大乱,抵挡不住秦国虎狼之师,兵败雕阴。龙贾率残兵左冲右杀向西南逃了不到数十里,就被秦国伏兵抓获。公元前358年,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