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东兴之战:一招大雪配裸衣 以弱胜强 一波击溃了魏军 诸葛恪一战成名 也为后来诸葛恪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东兴之战:一招大雪配裸衣 以弱胜强 一波击溃了魏军 诸葛恪一战成名 也为后来诸葛恪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741 更新时间:2024/2/14 0:17:17

公元252年十一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东兴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公元252年,魏吴两国之间的一场战斗,孙吴以少胜多,取得胜利。以少胜多的南北之战,历史上不在少数。以火攻取胜的赤壁之战,以乱军心取胜的淝水之战。一般我们认为北方失利的不利因素往往是水土不服、不善水战、不堪溽暑等等。这东兴之战却是一个例外,一场大雪把魏军冻败,也算古代战争史上清新脱俗的一例了。毕竟一群北方人南征没被热着,反而被冻着,还算北方大汉吗?

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去世,不满十岁的少帝孙亮即位。此时已经掌握大权的魏国大将军司马师贪图武功,趁孙吴皇位迭代,政局不稳,决议南下攻吴。当年十二月,魏军十五万分三路南征,西路王昶取南郡,中路毌丘俭取武昌,东路胡遵、诸葛诞攻东兴。魏军主攻东路,胡遵和诸葛诞有足足七万大军。

孙吴曾在巢湖东兴修建大堤。吴太傅诸葛恪听闻魏军南征,急忙在高山和堤口之间营建东西两座城堡以作防备。两座城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军倾巢出动,占据大堤进而围攻两座城堡。诸葛恪闻讯立即派兵驰援。丁奉统帅三千人急行至东兴大堤,丢弃长枪和铠甲,裸衣上堤。当时大雪纷飞,胡遵等魏将饮酒取暖,见到少数吴军裸衣上阵只顾大笑,被杀个措手不及。魏军溃散,几近全军覆没。

自此丁奉和诸葛恪给孙权报了一箭之仇。孙权近年来在网上有个外号叫“合肥战神孙十万”。因为孙权屡攻合肥不下,被满宠和张辽以数十人和八百人连连击退。丁奉这三千破七万,虽不及满宠和张辽鼓吹得那么严重,但也算给孙权找回了颜面。

先看一下史书原记载。《三国志·丁奉传》: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会据等至,魏军遂溃。

裸衣的记载见于《三国志·诸葛恪传》: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盾,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

正如现在很多人所言: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湿冷。巢湖增加了水汽湿度,天上又飘着鹅毛大雪,这湿冷的感觉是难以名状的!笔者一北方大汉体会过十二月份飘雪的南京,被冻得不敢回味。东兴现属马鞍山市含山县,与南京相去不远。现在与古代气候一定有所不同,但这南方的雪天的滋味还是能感同身受的!

胡遵等魏将的“置酒高会”绝对不是作风问题,也不是贻误战机,而是通过饮酒取暖。汉代已有了暖气,叫做椒房,就是用椒和泥作厚壁以进行保温。不过这时皇后才有的待遇。一般人能有个烤炉就不错了。魏军南下怎能有椒房、烤炉?面对漫天大雪,将军饮酒,士兵烤火。一群习惯了干冷的北方人在巢湖大堤上被冻得手脚发木。突然看见一小撮儿南方人光着膀子冲了过来,如果是你,你也得笑出声来:这群东吴人,莫不是被冻傻了吧!

魏军哪里知道吴军在南方年年遭受这种湿冷,虽不说习惯了,但这耐受度明显要强了好多。所以面对手脚发木,兵器都拿不稳的魏军,吴军自然所向披靡。更关键的问题是裸衣!“铠甲”一词说明是金属甲胄。雪天穿铠甲不是更加冻人吗?吴军干脆把衣服一脱,轻装上阵,连矛戟等长兵器都不要了。毕竟爬上大堤,长兵器不如短刀更为方便。

裸衣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彻底寒冷!在寒冷情况下,人的肾上腺素会飙升。吴军裸衣爬大堤还相当于作了一下热身运动。一边是热身完毕,肾上腺素爆表的吴军,一边是蹲着烤火,手脚冰凉的魏军。“鼓噪乱斫”一词道出了这场战役的真实场景,吴军勇猛无敌,处于极度高亢状态,战局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魏军在东兴大败,本来就是用作佯攻和牵制上游的其他两路自然而然也就撤军。魏国想趁孙权去世一举攻下东吴的美梦就此破灭。

司马师吃了败仗,却表现出了大将风范。诸将因战败请罪,被其一律驳回,仅仅是将弟弟司马昭新城乡侯的爵位削夺。这一招实在高明!毕竟司马懿在251年刚刚去世,司马师初掌大权,需要笼络诸方势力。只制裁司马昭,维护出征将领,一举取得了各位将军的好感,在大败之后依然稳固住了司马氏的势力。

吴国太傅诸葛恪凭借此战,威望和权力达到巅峰,受封阳都侯,加领荆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诸葛恪自此开始轻敌,次年大举北伐,最终在东吴噩梦城:合肥再度落败,璀璨人生就此终结。

丁奉一招大雪配裸衣,三千破七万,一波击溃了魏军。东兴之战以少胜多看似是魏军轻敌,实则是吴军利用了南北气候差异的适应性优势。东兴之战的胜利自然是仰仗南方冬天魔法攻击的加成。丁奉和诸葛恪因此一战成名,但也给造成了诸葛恪日后的骄纵和最后的败亡。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抗击匈奴 孤军千里挺进大漠 扭转了对匈战争的战略格局 迎来大汉帝国辉煌的一页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霍去病横扫漠北、马踏匈奴,每战皆捷,为大汉帝国强力扭转了对匈战争的战略格局。霍去病的横空出世,扭转了大汉“谈匈色变”的悲催景况,迎来帝国辉煌的一页。让大汉帝国牢牢掌握了对匈战争的主动权。初战:小试锋芒、崭露头角元朔六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由于霍

  • 渭南之战:斗智斗勇的惊天动地大决战 曹操声东击西 逐个击破了马超和韩遂等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211年,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关西起兵西北其中一支军队马腾军,本来拥兵自重,所以曹操在南下之前,便以汉室之名召马腾到京都为官,

  • 界桥之战:汉朝步骑的对抗作战 也是东汉末年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何打不过袁绍的步卒?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汉献帝初平二年冬,袁绍与公孙瓒为了争夺冀州,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此战是各地诸侯争夺地盘明显化的第一次会战,是以步兵、弩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步弓协同是古代战争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协同方式。这种近战兵器和远程投射武器相配合的协同早在人类早期的狩猎活动中就已经

  • 雕阴之战:大秦东出第一战 秦国歼灭魏国8万大军 彻底收回河西之地 秦国奠定了霸权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采纳苏秦之计,任命公孙衍为统帅,出师伐魏。秦军直驱北上,至雕阴城下。洛河两岸挥戈持盾的兵士铺天盖地,杀声一片,展开了一场恶战。魏将龙贾,战前无备,仓促应战,军心大乱,抵挡不住秦国虎狼之师,兵败雕阴。龙贾率残兵左冲右杀向西南逃了不到数十里,就被秦国伏兵抓获。公元前358年,魏国

  • 石门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第一次大胜 秦国挑战战国初期霸主魏国 斩首六万魏军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公元前364年,秦将章蟜率军攻魏,大破魏军于石门,斩首六万余级。赵出师救魏,秦始退兵。是为战国时秦对东方各国的第一次大胜。此战意义十分深远,秦国一扫百年之耻,提升了秦军士气,再无畏魏国之心。从此以后秦国终于敢和魏国一较高低了。秦国在春秋时就已经是大国了,虽然内乱后国力贫弱,但是民众的大国心理基础尚在

  • 蓝田之战:战国时期的世界大战 秦盛楚衰的历史转折点 八百年楚国就此谢幕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蓝田之战是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整个战局分为两部分。战争前一阶段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战争的后一阶段是齐军反戈,变成楚战六国。蓝田之战,以楚军败退宣告结束。丹阳之战的总指挥公子疾,在魏章击败楚军之后,并未就此收兵,而是趁势发动一轮酣畅淋漓的攻势。公子疾与魏章合兵一处,兵力达

  • 稽落山之战:东汉对北匈奴的压制性进攻 北匈奴势力的彻底破落 为推动历史的进程起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公元89年,在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车骑将军窦宪及副将耿秉于稽落山击败北匈奴主力,汉军乘胜追击,直至私渠比赛海。窦宪、耿秉出塞3000多里,登上燕然山,命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颂汉朝的丰功和威德。然后班师凯旋。在东汉早期,匈奴一度比较猖獗。洛阳方面为了修养声息,暂时对外采取了收缩和忍让策略。但在历经

  • 晋阳之战:从争霸到兼并 晋分三国 春秋五霸落幕 战国七雄开启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晋阳之战是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兼并战,最终导致晋国的执政大臣智伯兵败身亡,智氏领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后来他们又开始瓜分晋国的土地,从此,中国历史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52年,晋阳城外一片汪洋,赵襄子站在城头看着不断上涨

  • 国运之战甲午战争,它是怎么打起来的,对于造成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说到甲午战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它是怎么打起来的,对于中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甲午战争前,朝鲜仍是中国的附庸国。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独立国”。

  • 艾因·贾鲁之战:埃及马穆鲁克大败蒙古骑兵 此役终结蒙古帝国西征 蒙古军在艾因·贾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公元1260年,埃及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率领的马木鲁克骑兵和其他穆斯林军队,总兵力大约2万,在艾因贾鲁平原对战由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精锐的穆斯林军队最终战胜蒙古领导的联军,蒙古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终结。1260年8月的一天,埃及马穆鲁克苏丹忽都思率领十二万大军从开罗出发,前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