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号八旗旗主的权利有多大 他们的官职有多大

清号八旗旗主的权利有多大 他们的官职有多大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17 更新时间:2024/1/19 3:12:08

对清代八旗旗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有多大权利?他们的身份地位高吗?

八旗是清代特有的一种身份制度,八旗旗主在清代确切地说是没有品级的官员,别看人家没有品级,就算是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这些相当于宰相的高官见到他们也得下跪行礼,因此在清代很多八旗子弟出身的高官都怕见到本旗旗主。

这就是因为八旗旗主虽然没有官位品级但他们其实都是超品的王爷爵位,在清代历史上他们的身份地位非常崇高,所以八旗旗主虽然没有官位品级,可他们身份地位都很超然。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清代的八旗制度和八旗旗主的身份地位。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奠定了清代的兴起

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手创立,最初设立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最初时期只设立了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四旗,后来随着努尔哈赤的满洲势力越来越强大,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增设了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四旗。

记得郭德纲先生曾在相声段子里调侃过搭档于谦先生家族出身满洲正黑旗,这看似是个玩笑,其实这个正黑旗可真不是开玩笑,清代最初时期努尔哈赤只有一支黑旗军,只是努尔哈赤后来势力越来越强大,才开设了八旗大军,努尔哈赤在临终时曾想再增设两旗即正黑旗和镶黑旗成为十旗,让第十四子多尔衮统领正黑旗,第十子德格类统领镶黑旗,但是由于努尔哈赤后来去世,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就打消了继续增设两旗的想法。

努尔哈赤在晚年征服了蒙古,设立了蒙古旗,当时蒙古旗只是独立一旗,但是后来皇太极继位之后打败了蒙古林丹汗,对蒙古各部进行了招抚和拉拢,因此特设了蒙古八旗,以及后来又收降了不少明代汉人大军,故又设立了八旗汉军。可以说清代的八旗制度也是在皇太极这里日趋完善。

八旗制度其实就是满洲女真人最初在原始时期进行有组织的狩猎制度,努尔哈赤在这个狩猎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府兵制的全民皆兵制度。八旗之下的旗民都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就这一点来说与隋唐时期的府兵制有些相似,不过两者的根本却并不相同。

而且八旗制度还有些奴隶制成分,严格意义上来说旗民在各个方面都要听命于旗主,在清初时期旗民的婚姻、经济以及纠纷都需要由旗主进行裁决和管控,可以说在清代初期,旗主的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

但如果说旗民都是旗主的奴隶也不完全是,旗民拥有独立的处理经济和家事的权力,只是在纠纷上需要由旗主裁决。但是八旗制度中还有包衣奴隶,而旗民的权力与包衣奴隶是完全不同的,包衣奴隶的婚姻和处理家事以及经济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由旗主裁决,因此八旗制度中也略带有奴隶制度。

清代也正是因为八旗制度是的全民皆兵,并且在旗内分配财产,因此才使得八旗兵都很有干劲,毕竟每场战争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因此八旗军的战斗力在清初时期十分强悍,八旗铁骑更是当时世界顶级骑兵。

八旗制度为后来清世祖顺治皇帝入关和一统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清代是兴于八旗制度,随着顺治入关一统中国,八旗制度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差别于其他朝代且独有的一种制度。

清代入关后八旗子弟成了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清代入关一统全国之后,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也被逐渐抬高,清代一统全国全靠的是八旗大军,因此入关之后八旗子弟也就成了享有特权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尤其是随着清代统治越来越久,很多汉人都千方百计想获得旗籍,以此提高社会上的身份地位。

随着八旗子弟的身份提高,在顺治亲政之后,八旗子弟内部还出现了身份等级分化,也就是清代所谓的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上三旗指的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之所以会出现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还得从皇太极时期说起。

努尔哈赤在世时,他将自己的子侄分封为八旗旗主,最初八旗以正黄旗为首,后来由于努尔哈赤比较喜爱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因此他将自己统领的两黄旗分给了三个儿子,阿济格和多尔衮共同统领正黄旗,努尔哈赤本人则和幼子多铎共同统领镶黄旗,因此镶黄旗成为八旗之首。

皇太极继位之后,他只掌握有正白旗,最为尊贵的两黄旗却不在他手中,两黄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于是皇太极以此为借口,先是夺取了侄子杜度的镶白旗,然后拿自己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三人对换了两黄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代替杜度掌管镶黄旗。

后来皇太极的哥哥执掌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在死后被扣上了意图谋反的罪名,皇太极于是褫夺了莽古尔泰一系执掌正蓝旗的权力,然后皇太极将自己的正黄旗和正蓝旗混编重新混成了正黄旗和镶黄旗,又将自己的儿子豪格镶黄旗改为正蓝旗。

皇太极去世之后,豪格与多尔衮争权,结果多尔衮扶持了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皇帝,自己成为皇叔摄政王,豪格等于争权失败,因此豪格受到多尔衮的政治迫害致死,豪格死后多尔衮将其手中的正蓝旗与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为了两白旗,并把弟弟多铎的镶白旗改为正蓝旗,这些事情史称八旗易色,多尔衮之后八旗颜色再未改变。

在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开始亲政,顺治十分反感多尔衮专权,于是对其进行了政治清算,多尔衮的家族被废除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掌控权,顺治亲自将正白旗收归自己统领,将镶白旗还给了哥哥豪格的后人。

因此从顺治之后两黄旗加正白旗由皇帝亲自统领的三旗就成了上三旗,而且按照清代的规矩上三旗中基本上很少有皇族成员,皇子和公主长大成人后都会被分属到下五旗。

其实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主要是包衣奴才的差别,上三旗中的普通旗民和下五旗中的普通旗民并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人家是给皇帝当奴才,而下五旗的包衣奴才那是给王公贵族当奴才,主子的身份地位不同,这样上下之分也就出来了。

这也造成了清代的社会畸形,按照规矩来说包衣奴才始终是奴籍身份,以身份地位来说是封建社会中最低级的身份,比普通旗民和汉民都要低一级,但是上三旗包衣奴才人家是给皇帝当奴才,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由于主人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因此上三旗的包衣奴才也自觉比人高一头,在民间还比较张扬。

其实更加抬高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还是清代制定的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现代看清宫戏都了解满汉不得通婚,实际上这条规矩叫旗民不得通婚,是指有旗籍在身的八旗子弟不能与普通汉人平民通婚。

八旗子弟并不代表着都是满人,其中也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如果一个有旗籍在身的汉人想娶一名汉族女子当正妻,那这就是违反清代法度的事情,没人举报还好,如果被人举报这就是一项罪名,因此有旗籍的汉人想娶妻必须得娶同样也有旗籍在身的女孩,否则想娶汉人平民只能走纳妾这条路。

这条规矩其实很没用,顺治时期曾经一度废除,后来康熙又恢复起来,但是在康熙后期以及雍正和乾隆时期这条规矩基本名存实亡,只要没有官职的八旗子弟可以随意与汉人平民女孩结婚,没有官职也不怕被举报,而有官职的八旗子弟,由于后来清代旗籍管理松懈,都可以托关系把自己想娶的汉人平民女孩家族办入旗籍,这样再结婚就不违规了。

到了光绪时期,慈禧和光绪为了顺应时代,干脆直接废除了这条规矩。也正是由于这条规矩才无形之中更加抬高了八旗子弟的社会地位。

就看这些普通的八旗子弟就在当时社会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再想一想作为八旗旗主的身份地位不得比他们高得更多。

最初旗主权力极大,但是后来权力被削弱,最终成为了身份地位尊贵的吉祥物

其实说是八旗,在顺治亲政之后,实际上旗主只剩下五个人,因为两黄旗加正白旗由历代清代皇帝亲自统领,也就是这三旗没有旗主,或者说旗主就是皇帝本人,所以只有下五旗才有五名旗主。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他的子侄担任,最初权力非常大,可以执政,可以参与废立皇帝,而且这些人都是为清代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尤其是为清代一统中国立下大功,因此他们基本都获得了王爵,他们的后人及其家族也都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所以八旗旗主在清代地位非常尊贵,是最顶级政治贵族。

下五旗的旗主家族分别为: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这五位旗主都是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同时世袭罔替的还有旗主的身份地位,但是顺治在幼年经历了叔叔多尔衮摄政专权的阴影,因此他在亲政之后决心集中皇权,削弱各旗主的权力和政治影响。

从顺治时期就开始对各旗旗主进行削权以及淡化他们家族的政治影响力,顺治之后又历经了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八旗旗主权力的削弱和淡化,可以说顺治祖孙四辈人对旗主们的权力限制的很彻底。

在康熙时期旗主们要处理本旗旗务和军务都必须先请示康熙,得到康熙的批准才能执行,在这时起旗主们就基本已经成了皇帝的摆设。到了雍正时期更是变本加厉,雍正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皇权,雍正为人好猜忌,因此他对这些旗主们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同时雍正还下旨以后旗分佐领必须全部由皇帝亲自签字才能任命。

在这里说一下八旗佐领是分为旗分佐领和包衣佐领,旗分佐领就是负责旗务和军务,而包衣佐领主要负责管理包衣奴才,相当于私属性质官员。

在雍正之前旗分佐领都是直接由各旗旗主任命,雍正继位后直接把这项权力收了回来,也就是说这些负责管理八旗中具体事务的旗分佐领全部由原来对旗主负责,改为了对接皇帝,对皇帝负责了,而旗主们只能负责管理任免自己的府中的府属包衣佐领,可以说雍正这一招直接把旗主们从康熙时期的摆设变成了富贵闲人,连摆设都算不上了。

因此自雍正之后,这些旗主们就成为了每当遇到大型国家典礼时,牵头带着本旗子弟陪伴在皇帝身边的吉祥物了。

在绝大多数时期旗主们都是富贵闲人,只有极少数像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杰书那样为人忠厚谨慎才获得了康熙的重用。

不过虽然这些旗主们大多数时期都是无官无职的富贵闲人,但别忘了他们都是有王爵在身的人,亲王和郡王爵位都是超品的爵位,就算无官无职,他们的身份也是非常尊贵,朝廷百官看到他们更是要主动行礼。

尤其是旗主对于本旗出身的官员更是如同祖宗一般,八旗出身的官员不管当多大官,看到本旗的旗主王爷,那必须行礼磕头,而且每逢旗主过寿,都要亲自登门磕头拜寿。因此很多八旗子弟出身的官员当高官之后都怕见到自己的本旗旗主,毕竟谁都不是生下来就爱磕头的。

这个事情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曾被演绎的惟妙惟肖,剧中纪晓岚为了整治大贪官和珅,故意找到了和珅本旗的正红旗旗主金大烟袋来收拾他,而在剧中和珅当时已经是军机大臣兼大学士了,在清代不设宰相,和珅的权力就等同于宰相,即便如此,和珅看到本旗的旗主王爷金大烟袋,还是恭恭敬敬跪下磕头请安,就因为金大烟袋是旗主是王爷,和珅官再大也是奴才,金大烟袋的旗主身份比和珅那等同于宰相的官位还高贵得多。

虽然这是电视剧中演绎的桥段,但是这段很适合当时清代的规矩,因此也可以看出旗主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虽然是被皇帝削弱下来,但他们的爵位是超品的爵位,身份地位依然还是非常超然且尊贵。

标签: 历史清朝八旗

更多文章

  • 古代交通工具出行不是很好 古人出门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交通工具

    还不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贵人该如何出行?我国古代的出行工具大致经历了从乘车、骑马再到乘轿的过程。而宋朝是出行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乘轿活动逐渐增多。“轿子”的说法出现相对晚,宋朝才出现了“轿子”称呼的记载。然而在宋朝之前,已经出现了

  • 吕后死后家族为何会被灭族 原因出在一个人身上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吕后,吕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吕后和吕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吕后死后,吕家为什么会落得被灭族的悲凉下场?话说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朝中文武大臣都开始忙碌起来,太后的丧事得隆重才行啊!因此,陈平和周勃等人一下子由闲人变成了大忙人。就在陈平和周勃等人忙碌的同时,吕氏家族的顶梁柱

  • 古代打仗场面十分混乱 古人是怎么分清敌我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打仗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混战过程中,士兵是如何分辨敌我的?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古代战争剧,两军交战,少则上千,多则上万。那么,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两方士兵究竟是如何分辨敌我的呢?先说一种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方式,从颜色区分。我们了解,不同阵营的军旗或士兵

  • 空城计都已被识破了,司马懿为何却非常“配合”地撤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空城计,司马懿

    诸葛亮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这位老兄在27岁时就已经看出了天下未来的形势走向,即将三分天下。后来,他也按着这个预测辅佐刘备,并开创了蜀汉政权。而在《三国演义》里,诸葛孔明就更加给力了,几乎到了“掐指一算就什么都知道”的可怕地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演义里,罗贯中老先

  • 历史上屈原有后代吗?有几个孩子?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九歌,屈原

    历史上屈原有后代吗?有几个孩子?据专家考证,屈原应该有妻室儿女,而且有六种说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四子”说:湖南邵阳一带于清代乾隆年间修撰的屈氏族谱说屈原有4个儿子,长子承开,次子承元,三子承天,四子承贞。湖南省社科院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于2003年出版的《中华姓氏源流史》,以

  • 布尔尼作为康熙皇帝的表兄,为何在三藩之乱时背后捅刀?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布尔尼,康熙

    马喀塔公主是何许人也呢?她的父亲是清太宗皇太极,母亲是孝端文皇后。按照辈分,马喀塔是康熙帝的亲姑姑,而布尔尼则是康熙帝的表兄。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吴三桂发起叛乱后,布尔尼非但不帮助康熙帝,为何还要背后“捅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别看布尔尼与康熙帝有亲戚关系

  • 古代生理启蒙老实教完皇帝后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和启蒙老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的“生理启蒙”老师,在教完皇帝后,她们的结局怎样?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朝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皇帝也不计其数,有政治开明的康熙、朱元璋,也有昏庸无道的昏君。皇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古代的皇帝

  • 孙权这么一位英明的帝王,为何在继承人上迟迟不能决断?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孙权,继承人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孙权是数一数二的优秀帝王。他年仅十八岁就继承大统,掌管整个江东, 他一生功绩卓越,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他参与两次,并且都取得了胜利,为吴国的江山奠定了基础,也促使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就连曹操都曾经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是真的优秀。但是,这么一位英明的帝王,在他晚年的时候

  • 司马孚在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司马孚,东汉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

  •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汉朝,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就在生前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