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广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为何却始终不得封侯?

李广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为何却始终不得封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2/3 3:02:51

话说“初唐四杰”的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而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成为经典,时常被后人用来感叹自己“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

而“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则是出自于汉朝名将李广的亲生经历。

同是汉武帝麾下将领,身为晚辈的卫青第一次出征就封侯,而随卫青的年轻将军也都一个一个封了侯,而李广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却始终不得封侯。

那么李广为何难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汉朝,封侯算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众所周知,汉朝沿用秦制,而秦朝的军功爵位制度共分二十等。其中封侯是最高的两级,分别为关内侯和列侯。在汉武帝之前,列侯其实是叫彻侯,但由于汉武帝名字叫做刘彻,为了避皇帝名讳,于是改称列侯,又称通侯。

像李广这样毫无身份背景的武将,仅仅依靠军工积累,想要达到封侯的标准,那么必须得要有耀眼的战绩军功。比如卫青封关内侯,那是因为其率军直捣龙城,那可是匈奴的祭天圣地,影响力不可谓不大。而且当时是四路大军出击,其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唯有卫青战果丰硕。

基于这样的对比,汉武帝才给卫青封的侯,这里面还可能有着卫青是汉武帝小舅子的缘故。

然而,李广却没有这样的战绩。所处的时代,之前是汉景帝时期,那正好是汉朝休养生息,武功不算昌盛的时代,他没有机会去积累这样的军功。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李广的生涯履历。

传说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世代习武练兵,属于根正苗红的将门子弟。但也仅此而已,毕竟是改朝换代了,李广参军是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子弟,所以李广的起点并不高。当然,良家子弟也不错了。再配合李广高超的武艺与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出人头地也不是没有机会。

但,李广生错了时代。

李广活跃的时代是文景二帝的时代,此时的汉朝国策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征战,所以李广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就连汉文帝自己也可惜他李广生错了时代,说他如果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当然,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个机会,当时李广在太尉周亚夫的麾下表现十分亮眼,曾单枪匹马于叛军中夺旗,时人无不叹其勇武。

但李广这时候却遇到了梁王,汉景帝的弟弟。他喜欢李广的勇武,想把它招揽到梁国当将军,并授予其将军印。这位懵懂的少年不懂政治的凶险,没有拒绝梁王私自授予的将军印,这使得朝廷在之后没有给其奖赏,而李广也因此失去了向上爬的最好机会。因为梁王虽然是汉景帝同胞兄弟,但毕竟不是皇帝,而封官只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因此,才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广不但没有被封侯,反而被调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右北平郡去对抗匈奴。

此后的李广,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匈奴,可谓是劳苦功高。

如果是在汉武帝时期,李广仅仅是镇守边关的这个飞将军的名头,其实就足以封侯,因为其不仅仅是战绩,还有着很大的象征意义。但由于当时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御策略,所以李广与匈奴对战,首先都规模不算大,没有大的战果,也就谈不上立功封侯了;而且当时汉朝是想结好匈奴的,所以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将李广这样的人大肆宣传,大加封赏。

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已经老了,虽然还在军中发挥余热,但他的年龄实在是不能得到汉武帝信任。

当然,只要还在军中,那就还有机会。

李广也是这样的觉得的,他在等,等那个能让他赚取足够军功的机会。

公元前129年,李广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当时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武帝命久经沙场的李广和初出茅庐的卫青便共同去抵抗匈奴,因李广名声在外,所以在匈奴人的口中将李广被称之为“飞将军”。其实,这是第二次李广能够封侯的机会。

可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是因为李广的名声太大,所以遭到了匈奴大举围攻被俘,导致李广通过诈死的方式才能从匈奴手中逃脱。

而卫青不仅带领军队直捣匈奴的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还首次虏获了700人。班师回朝后,卫青便是通过这次的“龙城之战”被封为“关内侯”,而李广不但错失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还落得了一个“败军之将”的下场。

当然,李广其实还有机会,也是他最后一次机会。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鉴于自身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决定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以及数十万步兵,分两路出击匈奴。其中卫青由定襄出击,直击匈奴单于王庭。

此时的李广从军已经快五十年了,白发苍苍,汉武帝担心其禁不起塞外的风霜,便没打算派他出征。但李广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屡次请战,汉武帝最终还是答应了,由李广任前将军,作为卫青的副手。

当时卫青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军正面直击,一路由李广领兵迂回包抄。策略本来没问题,但是这个路线人选上却发生了分歧。李广率领这一路,因为要迂回包抄,势必会拖延时间,很可能他赶到时,仗都打完了,这样李广的功劳无疑要小很多。于是李广以自己为前将军为理由,请求换路。但是卫青不答应,李广无奈,只能服从命令。

果不其然,李广在半路上迷失了,耽误了行程,结果导致大军没能合围单于,使得单于逃跑,成为了漠北之战唯一的遗憾。李广身为主将,自然是要负责,同时为了不拖累部下,李广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然后自杀谢罪。

一代飞将军,就此落幕。

纵观历史,不管是处于朝代更替,还是处于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我们都能看到,一个人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光有报国之材以及报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机会。李广一生,真的是运气太差,其历经了文、景、武三朝,为国征战数十载,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未能封侯,不管对于当时的人以及后世来说都未尝不替李广感到可惜。司马迁都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或许这一切都是时间的安排,飞将军能改变的东西不多,汉文帝的那句“惜乎,子不遇时!”真的就成了折磨他一生的诅咒。

而且不光光是李广,李家三代其实都挺惨的。

李广之子李敢,因为李广之死而嫉恨卫青,认为是他害死了自己父亲,将其暴打。虽然卫青并未追究此事,但其外甥霍去病,硬要为舅舅出头,于猎场中,射杀李敢。而霍去病仗着汉武帝宠爱,逃过了制裁。

李广之孙李陵,被匈奴俘获,导致李氏一族,被汉武帝灭满门。

不过话,说回来,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当了驸马,封了王爵,虽然背井离乡,但也算是善终。这在汉武帝身边的那些文臣武将中,算是比较难得的了。

标签: 历史李广封侯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何只能选择辅佐刘备?只因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诸葛亮,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历来为人所称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但是,因蜀汉的实力太过弱小,诸葛亮最终累死在五丈原,没能一统中原,让人扼腕长叹!很多人都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诸葛亮选择辅佐曹操,而不是刘备,他能不能帮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

  • 崇祯有着很多优点,但他犯了哪三个错误葬送大明江山?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崇祯,错误

    崇祯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他每天忙于国事,甚至彻夜不眠的处理公文。崇祯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他虽然贵为天子,生活水平却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穿的衣服上甚至有补丁。同时,崇祯还是一个很有气节的皇帝,他在江山倾颓之际,没有选择衣冠南渡,而是以身殉国,恪守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虽说崇祯有这么多优点,但在小

  • 如果皇位顺利传给长子扶苏,秦朝还会这么早就灭亡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扶苏,秦朝

    秦帝国只存在14年便灭亡了,人们将秦国的灭亡归结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不恤民力,所谓“天下苦秦久矣”,似乎秦帝国在当时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要知道秦始皇有生之年并没有爆发大的起义,而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不到三年秦国便灭亡了。我们现在假设,秦始皇将皇位顺利的传

  • 为何说即便是崇祯多活几年,明朝还是在相应的节点破灭?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崇祯,明朝

    说起来明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明朝的某几个皇帝,虽然富有才华,但是不喜欢被人拘束,所以时常闹出来引人发笑的事情,比如皇帝不喜欢上朝。他们达到的最高纪录,就曾有皇帝坚持二十八年不上朝,这是万历皇帝干出来的事情。令人感慨的是,虽然他不上朝,却不代表着他没有理会朝政,真正的掌权人还是他。不仅如此,他还征战

  •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为什么是李孝恭而不是其他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孝恭,飞鸟尽良弓藏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烽烟不断,隋朝境内的各路群雄纷纷率领活不下去的群众反对暴政,天下局势动荡不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渊父子经过精心谋划,起兵反隋,成为反隋武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唐朝建国后,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七年,在平定各方割据势力中,李世民和他的一

  • 如果关羽不选择离开曹操,他的地位要高于五子良将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关羽,曹操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是刘备阵营首屈一指的大将,地位在诸将之上,理所当然地成为武将中的一哥,无人能比。假如,关羽一直不离开曹操,他在曹操阵营的地位,会和谁相当?能超过夏侯惇和张辽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败走,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获,

  • 除了东汉皇帝刘宏之外,康乾盛世有过卖官鬻爵的例子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康乾盛世,卖官鬻爵

    说到卖官鬻爵,就不得不提东汉的汉灵帝刘宏,在这位皇帝当政期间,只要你有钱,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都可以买到一个官来当,而这个官职的大小就取决于你花多少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康乾盛世有过卖官鬻爵的例子吗?在清朝,康熙估计是第一个卖官的皇帝,当然,他的卖官纯属是为了筹集粮草来扩军打仗,与汉灵帝不同

  • 李渊身为皇帝为何控制不了局面,又为何没人来支持他?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渊,皇帝

    唐高祖李渊,一直被称为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因为他的姨父是隋高祖杨坚;表弟是隋炀帝皇帝杨广;儿子是唐太宗李世民。而这三位皇帝身上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功绩: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一统中原;隋炀帝开创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唐太宗李世开创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可堪一绝。夹在这几位帝王

  • 隋文帝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杨广,而舍弃嫡长子杨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杨勇,杨广

    历史上两个短命的大统一王朝秦朝和隋朝,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就连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确立太子的问题,也如出一辙。扶苏因为不受秦始皇待见,被秦始皇贬到边关修长城。临死前,秦始皇想把他召回来继位,却被大臣撺掇另一个儿子胡亥矫诏夺位,并赐死扶苏。杨勇也因为不受隋文帝待见,被隋文帝贬为庶人。隋文帝临死前,想把

  • 为了能够让弘历当上皇帝,康熙皇帝想到了什么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康熙,弘历

    说起清朝成就最突出的皇帝,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康熙。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满清王朝的五分之一,却并没有将时光荒废在安逸享乐上面。其实大家也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成就,与他任用了一帮文臣武将,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他再有雄才伟略,也需要下面的人辅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