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渊身为皇帝为何控制不了局面,又为何没人来支持他?

李渊身为皇帝为何控制不了局面,又为何没人来支持他?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65 更新时间:2024/1/30 9:28:16

唐高祖李渊,一直被称为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因为他的姨父是隋高祖杨坚;表弟是隋炀帝皇帝杨广;儿子是唐太宗李世民。而这三位皇帝身上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功绩: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一统中原;隋炀帝开创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唐太宗李世开创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可堪一绝。

夹在这几位帝王之间的李渊就被大大看轻了,再加上李渊两个儿子的宫门流血政变,使得李渊更显得“无能”。那么为何身为皇帝的李渊控制不了玄武门之变的局面,又为何之后没人来支持李渊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李渊清楚的知道皇太子李建成与次子秦王李世民之间明争暗斗,但是他却是一再纵容,意图让二人之间互相制衡,所以并未加以控制。可同时,秦王李世民的拥护者众多,皇太子的威严被挑战得彻彻底底的,最终导致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激化。

于是,李世民选择了先下手为强,他发动政变,也就是所谓的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被李世民所杀。随后李世民的军队控制了长安,并声称二人系作乱被伏。

在群臣的支持和拥戴下,李渊被迫将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理,并且于三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在三个月后将帝位传给了李世民。李渊自己则是退位为太上皇,于贞观三年,移居弘义宫。

那么朝臣究竟对于李渊和李世民是个什么态度呢?事实上,朝中的大部分臣子还是忠于李渊的,对于李建成这位皇太子也并没有反对之意。

但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却是不可忽视的,故而臣子们虽有自觉站队的,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持着观望的态度,不选择得罪一方,不愿意在皇子的争夺中使得自己深陷政治漩涡。

既是如此,在当时的朝廷中,李世民也并未得到所有朝臣在明面上的支持,那么为何在李世民公然发动政变后,却无一人反对,又无一人支持李渊呢?

为何无人站出来支持李渊?事实上,李渊因为诛杀刘文静而早就失去了大臣们的信任。

刘文静是大唐初期的大将,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建国之后,李渊更是赏赐给了刘文静两块免死金牌,可见李渊不是不知道刘文静的功劳有多大。

但是不久之后,因为刘文静被人诬告谋反,李渊便诛杀了刘文静,即便刘文静有免死金牌,却依然被李渊给诛杀了。这在当时无疑是在大臣们的心里留了一颗定时炸弹,一个不顾功臣、不顾承诺的君主如何能够被信任呢?

因此在李世民通过政变掌握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之后,臣子们自然明智的选择了顺从,若是真为了李渊去反抗李世民,即便成功了,最后也难以在李渊手上善终。

唐朝初期,三大势力集团鼎立,分别是关陇勋贵、关东豪杰和江南士族。

其中的关陇勋贵是北魏西魏时期就形成的一个军事贵族,并先后创立西魏、北魏、周、隋朝,乃至唐朝,可谓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军事集团。

当时李渊从3万人起兵,到占据关中河东,前后不过只用了4个月,再到他正式称帝,更是不到一年。这在中国历代的王朝中可谓是极快的,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渊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也是关陇集团的新代理人。

在李渊发兵期间,他为了得到关中地区的支持,于是给了关拢和关中集团许多权利,因为只有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够为他的霸业奠定基础。

但是等到李渊称帝之后,朝堂之上却都是关拢和关中集团的人,李渊这个帝王受制于人。于是李渊任用了次子李世民为主帅,并由他来主持统一战争。

李渊最初目的不过是想要通过李世民来吸纳各地的人才,不仅给了李世民荣衔,更是允他自行招降纳叛、开府治事。但令李渊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的能力太强,野心也太大,更是藉此机会反客为主,得到了关东豪杰的投靠。这些关东豪杰将李世民视为实现功名富贵的唯一代表,忠诚的不是李唐皇族,而非李渊,只是李世民。

因此等到李渊实在无法容忍这个儿子的功高盖主时,他已经动不了李世民了。

天策府集团:李世民胜出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天策府集团也是李世民夺得皇位的重要基础。

天策府,成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是彼时的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被封为天策上将,随后他在洛阳建的府邸。

李世民随后组成了一个五十人左右的随从集团,其中的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此前消灭的敌人之中的杰出人物,个个实力国人。

再加上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又在十四卫府之上。就连天策上将职位也是在亲王、三公之上,不过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的太师、太傅、太保。甚至天策上将还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的官员,权力极盛。

在武德年间,李世民的天策府势力已经大到可以与东宫太子并行号令唐朝各地官府的地步。而李世民更是身兼诸多政府的加官,其权势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皇子亲王所应得的。

但这一切并非是李渊对这个儿子的溺爱所制,更加不是因为李世民的战功,而是李世民自身势力过大,李渊已经无法压制了。

而李世民的势力根基,也就是支撑他与李渊对抗的根本便在于他收拢的这些非关陇势力的精英人才。关陇勋贵有根深蒂固的势力,自然不需要李世民来为其谋求什么,但是非关陇人士则迫切需要在这个新帝国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于是他们对李世民极为依靠。

再者,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已六十岁了,即便朝中大臣想要支持李渊。一旦李渊不在了,所获得的利益也无法维持太久。相比之下,若是支持李世民夺得皇位,那么将来可以取得的利益就要长远得多了。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之时,朝中大臣几乎都站在了李世民这一方。

标签: 历史李渊皇帝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杨广,而舍弃嫡长子杨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杨勇,杨广

    历史上两个短命的大统一王朝秦朝和隋朝,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就连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确立太子的问题,也如出一辙。扶苏因为不受秦始皇待见,被秦始皇贬到边关修长城。临死前,秦始皇想把他召回来继位,却被大臣撺掇另一个儿子胡亥矫诏夺位,并赐死扶苏。杨勇也因为不受隋文帝待见,被隋文帝贬为庶人。隋文帝临死前,想把

  • 为了能够让弘历当上皇帝,康熙皇帝想到了什么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康熙,弘历

    说起清朝成就最突出的皇帝,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康熙。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满清王朝的五分之一,却并没有将时光荒废在安逸享乐上面。其实大家也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成就,与他任用了一帮文臣武将,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他再有雄才伟略,也需要下面的人辅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

  • 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刘备,魏延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和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进行了一年多的惨烈交锋,刘备的部将吴兰、雷铜等于此役阵亡,曹操也痛丧股肱夏侯渊,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汉中之战以曹操主动撤退收尾,刘备获得了胜利,占据了汉中。汉中作为军事重地,需要得力之人把守,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并没有选择众望所归的张飞,而是任命先前颇为低调的

  •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雍正,康熙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雍正太过于短命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但其实在古代,雍正的寿命并不短。他活了五十八岁,只是雍正做皇上时就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他继位的时间比较靠后。然而为什么会有他的寿命短的说法呢?雍正的寿命虽然不短,但是

  • 三国时期各国都有保镖 其中哪家保镖最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三国,保镖

    对三国保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哪家保镖哪个更厉害?三国时期三大霸主就要属曹魏、蜀汉和东吴了,而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事,则不得不提到除了自身的运气外,还有着以一当百的保镖死士保护他们的安全。而这些保镖的实力绝对的毋庸置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下这几个保镖的实

  • 历史上孝恭仁皇后的葬礼是怎么办的?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孝恭仁皇后,德妃

    众所周知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为康熙朝妃嫔,是后来的雍正帝的生母,但是和雍正关系不好,那么历史上孝恭仁皇后的葬礼是怎么办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

  •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的存在宫斗吗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宫女

    对古代宫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真的有宫斗吗?明代宫斗最狠,清代后宫根本就没机会宫斗!宫斗,一直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管是小说也好,还是电视剧也好,漫画也好,宫斗题材总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认知,那就是古代真的存在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宫斗,

  •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石碏,春秋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

  • 武则天被迫禅让给唐中宗后,她为什么还能安享晚年?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武则天,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氏退位,史称“神龙政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在高平陵之变中,手握十万大军的夏侯玄为何放弃了抵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夏侯玄,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由此,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可谓先声夺人,迅速掌控了曹魏都城洛阳。当然,对于曹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