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崇祯有着很多优点,但他犯了哪三个错误葬送大明江山?

崇祯有着很多优点,但他犯了哪三个错误葬送大明江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2/3 3:04:01

崇祯是一个很勤奋的皇帝,他每天忙于国事,甚至彻夜不眠的处理公文。崇祯是一个很节俭的皇帝,他虽然贵为天子,生活水平却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穿的衣服上甚至有补丁。同时,崇祯还是一个很有气节的皇帝,他在江山倾颓之际,没有选择衣冠南渡,而是以身殉国,恪守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祖训。虽说崇祯有这么多优点,但在小编眼中,他仍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葬送了大明江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不懂得分权制衡,杀魏忠贤,打压太监势力,让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明朝皇帝喜欢重用太监,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因为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小户人家,导致明朝的外戚势力不大。而明朝的武将势力又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难以与文官集团抗衡。所以明朝皇帝为了平衡朝堂势力,避免让文官一家独大,就不得不重用太监,让太监来制约文官集团。崇祯之前的皇帝都是这么做的,朝堂势力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可崇祯上台之后就把魏忠贤给杀了,其实他杀魏忠贤也不算错,毕竟魏忠贤这个人的确罪恶滔天,死不足惜。但他在除掉魏忠贤之后,没有扶植新的太监势力来与文官集团抗衡,这就大错特错了。此后明朝的朝堂势力严重失衡,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后来国难之际,崇祯让大臣们捐点钱,大臣们明明富得流油,却不肯出钱,就是因为没有制约他们的工具了。想想要是魏忠贤这条恶犬还在的话,大臣们敢这么嚣张的阳奉阴违吗?

小编觉得,崇祯之所以会犯这么致命的错误,跟他是半路出家当的皇帝,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之术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天虽然沉迷做木工,不理朝政,但天启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所以天启就知道让魏忠贤这条恶犬来咬文官,让文官们心存忌惮,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因此,天启虽然名声不大好,但他这个皇帝其实是勉强合格的。而崇祯没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所以他不懂得制衡的重要性。他当皇帝的时候,朝堂势力的平衡被打破了,因此他这个皇帝是当得很不合格的。

二、不能善待下属,杀死袁崇焕逼死孙传庭,让大臣们对他寒心。

皇帝作为天下之主,下面的人自然都对他毕恭毕敬的,但在恭敬的表面下,大臣们内心深处有几分忠诚就不好说了。有的皇帝擅于御下,就能让大臣们死心塌地的追随他,愿意为他肝脑涂地,而有的皇帝不善待下属,就会被大臣们背弃。

崇祯显然就是后者,他不仅杀死了袁崇焕,逼死了孙传庭,还让做实事的陈新甲替他背锅。这让明朝的大臣们都看到了效忠于他的下场,此后明朝的大臣里就没几个真心对他、愿意替他分忧的了,大臣们大多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

小编觉得,明朝末期的叛徒不少,如吴三桂、洪承畴等人,这些人固然人品不行,但他们又何尝不是被崇祯的刻薄寡恩给弄得寒心了?毕竟谁不想当忠臣,在历史上留个好名声呢?只是崇祯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们意识到效忠崇祯就是死路一条,于是他们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选择了投靠大清,当“贰臣”。这样看来,崇祯这个皇帝是很不合格的,他将许多本来可以为大明效力的人才逼反了。

三、不会审时度势,拒绝了满清、李自成的求和,让大明被两线作战拖垮。

对掌权者来说,有大局观、会审时度势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就说吕后,人家狠毒吧?但是当年匈奴冒顿单于向她求婚,让她遭受了奇耻大辱,她也没有跟匈奴开战,而是冷静地选择了跟匈奴和亲。这是因为吕后会审时度势,她知道汉朝现在的实力不够,跟匈奴硬刚没好果子吃,所以她选择了修生养息,将灭匈奴的事留给后人去做。

而崇祯呢?满清曾向明朝求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要是议和能成,明朝就能集中力量平叛,不至于腹背受敌。但是后来事情泄露了,让崇祯丢了面子,于是他就拒绝了议和。后来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李自成也曾向崇祯求和。李自成表示只要崇祯给他一百万两银子,并将他封为西北王,他就可以为明朝效力。

按理说,刀都架脖子上了,崇祯只要有一分审时度势的能力,就该答应李自成的求和,先渡过这个难关再说。可崇祯为了老朱家的面子,不肯答应李自成的求和,结果他就吊死在了煤山上,明朝也亡国了。小编觉得,作为一个皇帝,崇祯不懂得审时度势,将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大局重要,结果就是全了面子,丢了里子。因此,他这个皇帝是当得很不合格的。

标签: 历史崇祯错误

更多文章

  • 如果皇位顺利传给长子扶苏,秦朝还会这么早就灭亡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扶苏,秦朝

    秦帝国只存在14年便灭亡了,人们将秦国的灭亡归结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不恤民力,所谓“天下苦秦久矣”,似乎秦帝国在当时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你要知道秦始皇有生之年并没有爆发大的起义,而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不到三年秦国便灭亡了。我们现在假设,秦始皇将皇位顺利的传

  • 为何说即便是崇祯多活几年,明朝还是在相应的节点破灭?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崇祯,明朝

    说起来明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明朝的某几个皇帝,虽然富有才华,但是不喜欢被人拘束,所以时常闹出来引人发笑的事情,比如皇帝不喜欢上朝。他们达到的最高纪录,就曾有皇帝坚持二十八年不上朝,这是万历皇帝干出来的事情。令人感慨的是,虽然他不上朝,却不代表着他没有理会朝政,真正的掌权人还是他。不仅如此,他还征战

  •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为什么是李孝恭而不是其他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孝恭,飞鸟尽良弓藏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烽烟不断,隋朝境内的各路群雄纷纷率领活不下去的群众反对暴政,天下局势动荡不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渊父子经过精心谋划,起兵反隋,成为反隋武装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唐朝建国后,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七年,在平定各方割据势力中,李世民和他的一

  • 如果关羽不选择离开曹操,他的地位要高于五子良将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关羽,曹操

    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是刘备阵营首屈一指的大将,地位在诸将之上,理所当然地成为武将中的一哥,无人能比。假如,关羽一直不离开曹操,他在曹操阵营的地位,会和谁相当?能超过夏侯惇和张辽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败走,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获,

  • 除了东汉皇帝刘宏之外,康乾盛世有过卖官鬻爵的例子吗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康乾盛世,卖官鬻爵

    说到卖官鬻爵,就不得不提东汉的汉灵帝刘宏,在这位皇帝当政期间,只要你有钱,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都可以买到一个官来当,而这个官职的大小就取决于你花多少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康乾盛世有过卖官鬻爵的例子吗?在清朝,康熙估计是第一个卖官的皇帝,当然,他的卖官纯属是为了筹集粮草来扩军打仗,与汉灵帝不同

  • 李渊身为皇帝为何控制不了局面,又为何没人来支持他?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李渊,皇帝

    唐高祖李渊,一直被称为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之一”。因为他的姨父是隋高祖杨坚;表弟是隋炀帝皇帝杨广;儿子是唐太宗李世民。而这三位皇帝身上都有着超乎常人的功绩:隋文帝杨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乱世,一统中原;隋炀帝开创大运河、确立科举制;唐太宗李世开创贞观之治、文治武功可堪一绝。夹在这几位帝王

  • 隋文帝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杨广,而舍弃嫡长子杨勇?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杨勇,杨广

    历史上两个短命的大统一王朝秦朝和隋朝,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就连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确立太子的问题,也如出一辙。扶苏因为不受秦始皇待见,被秦始皇贬到边关修长城。临死前,秦始皇想把他召回来继位,却被大臣撺掇另一个儿子胡亥矫诏夺位,并赐死扶苏。杨勇也因为不受隋文帝待见,被隋文帝贬为庶人。隋文帝临死前,想把

  • 为了能够让弘历当上皇帝,康熙皇帝想到了什么办法?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康熙,弘历

    说起清朝成就最突出的皇帝,绝大多数人都会首先康熙。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满清王朝的五分之一,却并没有将时光荒废在安逸享乐上面。其实大家也知道,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成就,与他任用了一帮文臣武将,有着直接的关系。毕竟他再有雄才伟略,也需要下面的人辅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

  • 刘备是基于什么考虑,在这个关头选择让魏延独当大任?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刘备,魏延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刘备和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进行了一年多的惨烈交锋,刘备的部将吴兰、雷铜等于此役阵亡,曹操也痛丧股肱夏侯渊,双方都是损失惨重。汉中之战以曹操主动撤退收尾,刘备获得了胜利,占据了汉中。汉中作为军事重地,需要得力之人把守,出乎意料的是,刘备并没有选择众望所归的张飞,而是任命先前颇为低调的

  •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雍正,康熙

    历史上勤劳皇帝雍正为什么只在位十三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雍正太过于短命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但其实在古代,雍正的寿命并不短。他活了五十八岁,只是雍正做皇上时就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他继位的时间比较靠后。然而为什么会有他的寿命短的说法呢?雍正的寿命虽然不短,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