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蒋琬是安阳亭侯,吴懿是济阳侯,那两人的爵位谁更高?

蒋琬是安阳亭侯,吴懿是济阳侯,那两人的爵位谁更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27 更新时间:2024/1/9 7:26:15

公元234年,这应该是对蜀汉影响最大的一年了。在这一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意味着蜀国进入到后诸葛亮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汉中都督魏延马岱斩杀,这同样是蜀汉的一大损失。在诸葛亮、魏延之后,蜀汉后主刘禅自然要选择接替两人的人选。一方面,就诸葛亮的职责来说,基本上被蒋琬接替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被后主刘禅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至于魏延的汉中都督一职,则由吴懿这位大将取代。公元234年,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镇守汉中郡,并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对于蒋琬和吴懿来说,不仅官职上获得了晋升,在爵位分别被封为安阳亭侯和济阳侯。那么,问题来了,蒋琬是安阳亭侯,吴懿是济阳侯,两人的爵位谁更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从官职上来看,蒋琬显然是要高于吴懿的。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对于蒋琬来说,成为蜀汉第一任大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可谓是武将的最高官职,拥有执掌天下兵马的大权。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吴懿担任的车骑将军,距离大将军还隔着骠骑将军这一官职。

不过,在爵位上,反而是吴懿力压蒋琬。对于蒋琬来说,安阳亭侯和关羽的汉寿亭侯一样,都属于亭侯的档次。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几个档次。其中,就关内侯来说,一般是没有食邑,也即只是拿到了侯爵的入场券。在此基础上,就县侯、乡侯、亭侯来说,通常是县侯的食邑最多,而亭侯的食邑则相对较少。

相对于蒋琬的亭侯,吴懿的济阳侯,则是一个县侯。也即济阳侯的济阳,指的是济阳县。济阳县,西汉初置,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汉光武帝刘秀,出生于此;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北境内。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因此,对于蜀汉来说,之所以封吴懿为济阳侯,很可能是因为吴懿就出生于兖州陈留郡济阳县一带。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吴懿的济阳侯,是一个县侯,这在爵位上是明显高于蒋琬的安阳亭侯,后者是一个亭侯。那么,问题来了,蒋琬的官职要高于吴懿,为何反而是吴懿的爵位相对较高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蒋琬虽然担任大将军一职,但是,蒋琬在蜀汉朝廷还是更偏向于一个文臣。在此基础上,蒋琬因为较少立下战功,所以难以凭借战功获得更高的爵位。

在汉末三国时期,爵位的高低,并不一定和官职相匹配,也即不一定官职较高的人,爵位一定较高。反过来说,对于一些武将来说,可能官职不高,但是因为立下的战功较多,所以也可以获得较高的爵位。就吴懿这位武将来说,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拜吴懿为护军,并迎娶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为夫人。因此,吴懿因为妹妹吴氏嫁给了刘备,所以在蜀汉拥有比较特殊的地位。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逝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吴懿受封都亭侯。

对于吴懿来说,一开始获得的侯爵,也只是一个亭侯。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吴懿也随军出征。自此之后,吴懿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受到重用,得以立下战功。建兴八年(230年),吴懿和丞相司马魏延在诸葛亮命令下引军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此战,吴懿和魏延大破费曜和郭淮。吴懿因功进封高阳乡侯,并升任左将军。

最后,在爵位上,立下战功的吴懿,从亭侯进封为高阳乡侯,也即是一个乡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战役中,一起立下战功的魏延,则被封为南郑侯,南郑侯的南郑,指的是南郑县,也即是一个县侯。彼时,魏延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手下,在爵位上已经超过前者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并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在诸葛亮去世后,吴懿这位老将接任了汉中都督一职。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汉中一旦有失,益州将会危在旦夕,所以汉中都督在蜀汉的地位,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基于此,吴懿作为蜀汉第二任汉中都督,在爵位上进封为济阳侯,也即是一个县侯,无疑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并且,从后主刘禅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文臣武将可谓群龙无首,所以通过封赏来安抚群臣,可谓一个比较合理的策略。比如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在公元234年,立下战功的姜维,被封为平襄侯,这也是一个县侯。而就蒋琬这位文臣来说,因为很难直接到战场上立下战功,所以只被封为一个亭侯。

标签: 历史蒋琬吴懿

更多文章

  • 康熙传位给雍正时,没考虑过手握重兵的胤禵会造反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康熙,胤禵

    九子夺嫡一直是近几年影视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指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帝位的历史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九个儿子主要分成两派,太子党和八爷党,太子党包括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八爷

  • 张居正希望万历能复兴明朝,但万历为何却28年不上朝?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张居正,万历

    明朝只此太祖一帝。从明成祖朱棣到明思宗都做过不少荒唐事,特别是经过嘉靖几十年的荒政,致使大明王朝早已满目疮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572年,十岁的小万历朱翊钧接过了自己老爸隆庆皇帝的班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接班人,高拱回乡后由内阁首辅张居正辅政。从1572年到1582年,万历新

  • 如果宋江一直选择造反,梁山军马有可能夺得天下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宋江,梁山

    《水浒传》讲述的是108英雄好汉的故事,前半部分是豪情壮志,后半部分则是悲情的结局!最终梁山众兄弟都以悲惨结局而告终,人们都将其归结于宋江同意了朝廷招安这一决策上,那么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反而去造反,梁山军马有可能夺得天下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江因乐善好施被称为“及时雨

  • 诸葛亮的羽扇到底有何玄妙之处?为何只有他一人佩戴?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诸葛亮,羽扇

    三国时期,因东汉末年,汉朝衰竭,天下群雄奋起。这个时代是属于强者的舞台,百姓的噩梦,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混乱给了无数默默无名的乡野大才一个展示的机会。不说武将,单以谋士来说,有一人可谓是整个三国最具风骚的代表,相信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一位从出山到结局一生的大才,羽扇是他从不离手的一件神

  • 奕訢从小就能力突出,道光为何却选择奕詝做继承人?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道光,奕訢

    对于中国封建王朝来说,选太子是头等大事,数千年的历史中,帝位传承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嫡长子继承制,一是贤能继承制。大多数王朝都是采用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而清朝是为数不多采用贤能继承制的王朝。当然,每位皇帝选“贤”的方式又有不同,比如道光皇帝的标准就很奇葩。道光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在位30年,69岁去世

  • 夷陵之战之后,孙权作为获胜方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夷陵之战,孙权

    说起三国势力强弱更替的转折点,不得不提三场大战,它们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使曹魏实力发生蜕变,一跃成为了最强大的一方。赤壁之战挫了曹军锐气,促成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对夷陵之战来说,也是决定蜀国国运的一场大战。夷陵之战失败后,蜀国由盛转衰,本来能在汉中与魏国大战得胜的蜀国,成

  • 庞统一直在东吴,为何直到赤壁之战后才转投到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庞统,刘备

    提起庞统,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三国时期的顶尖谋士,与诸葛亮齐名,被庞德公赞为“卧龙凤雏”,《三国演义》中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得一可得天下。诸葛亮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的,然而庞统一直在东吴,赤壁之战后才转投到刘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这件事

  • 法正本是刘璋手下的谋士,刘备为何不怕他再次背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法正,刘备

    三国当中的文臣武将,都在历史的舞台上面崭露头角。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面发光发热。武将在战场上奋死拼杀,文臣谋士帮助自己的领导,密谋策划于密室当中。当然一个地盘的扩,首先还要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三国里面公认有才能,最出名的便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可能是多年的熏陶,这三个人有时候都被神

  • 吴三桂已经是61岁的人了,为何还要选择对康熙造反?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吴三桂,康熙

    当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打京城,吴三桂奉命驰援京城,但还没到北京,崇祯就已经自杀了,之后吴三桂便降清了。许多人认为,吴三桂是因“冲冠一怒为红颜”才引清兵入关,在这先不做过多的解释。而吴三桂降清后,战绩显赫,最终被封为平西王,成了一名封疆大吏,镇守云南。1673年,61岁的吴三桂起兵反清,按古代人的寿

  • 刘备为何不另择一人,继续实现他“匡扶汉室”的遗愿?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刘备,匡扶汉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率军与曹魏悍将夏侯渊对阵定军山,夏侯渊阵前被斩后,曹操痛心疾首,发誓要夺取汉中。一向深藏不露的刘备闻讯,却极为豪气地说“曹操来也无用,我必有汉川矣”!果然不久之后,刘备就自封汉中王。这一年他已近60旬,为将来计,他开始着手选立继承人。刘备经过慎重考虑,他将刘禅立为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