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古代出趟远门非常麻烦,那古人出远门要花多少钱?

在古代出趟远门非常麻烦,那古人出远门要花多少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30 更新时间:2024/2/2 23:36:18

对于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来说,出一趟远门是一件非容易切寻常的事情了。然而在古代,出远门可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毕竟古代的交通是没办法与现在对比的。但是小伙伴们知道,古代人出一趟远门要花多少钱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要花掉自己一年的积蓄,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古人出行的成本那么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道路曲折,城市之间的人口往来一般只限于近处的来往,而对于南辕北辙的道路几乎很少有平民南下,因为它花费的成本是巨大的,那么到底有多巨大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且以唐朝的北京到沈阳这段距离来算,全程以七百公里计。唐朝最贵的出行方式莫过于马车,乘马车虽然颠簸,但是,速度却得到了保证。按照马车在官道上的标准速度,每天马车大约能行进三十五公里。若乘客没有特别多的行,那么,车夫收取的价格是每五十公里一百

当然,如果乘客有很重的行李,每五十公斤行李还要加收一百文。假设马车匀速行走,七百公里路要走二十天,再加上在旅途中的休息时间,起码要二十五天。车夫收取的路费大概要一千四百文,若要加上这二十五天的食宿,大概要准备二两银子,这才够用。

按照唐朝的购买力来换算,二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四千块钱。在唐朝,一个“北漂”的游子,若想要回到七百公里之外的故乡与亲人团聚,从幽州前往沈州,若想尽快到达,选择速度最快的马车作为出行方式,那么,就得准备相当于如今四千元人民币的路费。

换做是现代,沈阳到北京的高铁才三百人民币,飞机也才六百多人民币。而且也才四五个小时。所以说古代人们不是不想出行,而是有苦说不出的。

古时候的人出行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却没有什么高效的交通工具可以使用。平时人家虽然不怎么跑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但是如果有人要逃难或者过年走亲戚的话,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以前的一些官员们,由于职位的变动,经常会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漫长的旅途有时候就会耗费他们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的时间。

有很多身体不好的官员就是在漫长的旅途中饱受颠簸,最后病死在半路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交通工具就非常的有必要了。根据一个寓言说,很多贫穷的人出门只能步行,并没有马车或者骏马可以用来代步,而富有的人出行会坐着四匹马拉动的马车,看来贫富差距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明显了呀。大家应该都背过庄子的逍遥游吧,在那里庄子说,平民如果处行去到不远的地方,就只需要带一天的干粮。

去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带一个月的干粮,如果要是去1000里以外的地方,最少也要带三个月的干粮,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古代平民出远门,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它基本坚持不下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成年人,每一段所需要吃的粮食是二两的话,那么一天下来就是六两,三个月需要带的粮食都足有五十四斤呢。现在有的人进行负重练习,也只不过带一些十斤或者二十斤的沙袋来锻炼自己。

如果背着斤的干粮,未免也太沉了。况他们还要赶路,那个时候可没有马路,而是一些土路,一些经常走的路,也只不过进行简单的修缮,走起来还是很困难的。而且那个时候的鞋子也没有现在的质量好,大多数都是农家自制的,最早的时候是草鞋,再到后来有了布鞋。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战国时期的苏秦,他经常游历中国的山水,但是早期时候的他非常的贫困,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买不起。

书里还专门记载过他出行的样子,战国策中用了一句话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来形容他。这句话大概就是说,他出门的时候连用桑木和干草编制的马车都坐不起,只能背着一个用竹草编织的书包,自己靠步行前进。这个形象大概和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初的样子,或者是宁采臣的书生模样是差不多的。除了干粮和一些必备品之外,他还有一个必须所携带的东西,就是羸縢。

羸滕是古代的拼命出远门时,除了概念和所需要的钱财之外,必须要携带的东西。虽然它是一条不起眼的破布,但是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经常走路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快速的行走的话,对腿部的伤害非常大,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小腿酸痛,脚底也会磨出许多血泡来。而且古代的时候,因为封建制度的剥削压迫非常严重,很多平民百姓都没有许多闲钱,如果他们多耽误一日,就需要多花一天的住店钱和吃饭钱,所以他们会一直不停的赶路。

想要最快的到达目的地。如果拿一块布把小腿骨住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就可以防止腿部过于酸痛,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路边野虫的叮咬。不小心碰到了路边的荆棘和野草,也不会因此受伤耽误行程。所以他也就成了古时候的人们,看来我是最需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它,基本是没有人可以坚持长期的长途跋涉的。

标签: 历史古代出远门

更多文章

  • 《将进酒》中妇孺皆知的名句,李白是如何创作出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李白,将进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作为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不仅有大量诗歌传世,还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如何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唐朝,军事局面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

  • “万岁”作为皇帝的专有称呼,但明朝为何却有“万岁阁老”?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明朝,万岁阁老

    在中国古代,“万岁”一词不仅仅指活一万岁,还可以是皇帝的代名词,“万岁”和“万岁爷”指的都是皇帝。很多古装剧中,百姓和大臣向皇帝叩头的时候,嘴里常喊的那句话便是:“万岁,万岁,万万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万岁”一词在不同朝代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也有

  • 古代皇帝的死叫作“驾崩”,那么这个“驾崩”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皇帝,驾崩

    “皇帝驾崩了。”这是皇帝死后太监要喊的一句话。这句话说出口,伴随的是悲痛欲绝的哭喊。年轻的后宫妃子哭诉自己已无依靠,新任帝王哭诉自己的父亲兄长就此离开人世,大臣们则是哭喊“一朝天子一朝臣”又要重新奋斗。“驾崩”是表示皇帝、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的死亡。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帝死叫作“驾崩”呢? 下面小编就为

  • 西汉与明朝的开国功臣有想过造反吗?为何最后都被杀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西汉,明朝

    我国历史悠久,在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替很快,各个朝代几乎都没有超过三百年历史,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坐上皇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不惜杀掉自己曾经并肩战斗的功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邦与朱元璋。刘邦与朱元璋为什么会杀那么多的开国功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说到唐伯虎,历史上真正的他与影视文学有何不同?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唐伯虎,影视文学

    说到唐伯虎,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唐伯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家有万贯,娇妻在旁。而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他的人生经历跟影视剧里的截然相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唐伯虎是明朝人,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小酒馆,属于“士农工商”中最低阶层的商

  • 齐、秦两国的实力相当,为何合纵攻齐就差点灭了齐国?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合纵攻齐,齐国

    自公元前318年开始,战国曾有过五次大型的合纵攻秦之战,但是这六次大战中,仅孟尝君为帅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和信陵君魏为帅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攻秦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胜利仅仅是败了秦军,却并没有对秦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与之对比的,乐毅为帅率领赵、楚(秦)、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的时候却

  • 唐朝在唐玄宗前期国力达到巅峰,为何迅速的由盛转衰?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唐玄宗,国力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上是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唐王朝历经前期发展,到其在位前期国力达到巅峰,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转衰。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转衰,自然不会是杨贵妃一个女人导致的,而是与李隆基本人息息相关,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因之一:唐玄宗荒于政

  • 造反在古代是重罪,为何将军造反时却很少有士兵反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造反

    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一直都离不开一件事情——战争。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每一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的背后都有战乱的影子。皇位在古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众所周知,从古至今将军靠着起兵造反谋朝篡位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靠着手

  • 在一些古装剧中,看见皇宫里面放着冰块是正常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皇宫,冰块

    炎炎夏日即将到来,空调冰箱成了夏日必备。当你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古人夏天是怎么消暑的呢?或者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看见宫廷里面放着的冰块是否会觉得惊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冰块储存的记载,《诗经》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