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从盛开到枯萎,荷花的一生是怎样的?

从盛开到枯萎,荷花的一生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1/22 21:59:10

莲花,又名荷花、水芙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莲花的一生,和大家一起分享。

荷花盛于夏日,而荷的生命,却始于春天。荷莲在季节里穿梭,在流光里成长,终于长成亭亭模样,惊艳了世人。而它的一生,有荣有枯,从平淡走向繁华,又终至枯萎,恰如人的一生。而始终不变的,是它那淡然从容的气质,是骨子里铮铮的傲骨。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唐·张藉《春别曲》

长江春水碧绿清澈,好像可以做染料,刚出水的莲叶就像铜钱那么大,点点的圆。江头的橘树是你当年亲自种下的,为何不能用它来系住你这即将远行的小船?春日荷叶生,透出生机,正是好时节,而此时与好友别离,又有多少的惆怅啊。

光阴悄然流走,不觉间,春天已去,夏日降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初夏,泉眼好像爱惜细流似的悄然无声,树荫照在水面,是喜爱晴朗的天气和轻柔的风,好一派清新的夏日风光。娇嫩的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已经有蜻蜓立在了上头。看来,蜻蜓也被这新出水的荷叶迷住了。

时光荏苒,荷叶已田田,荷花绽放,在夏日的天空下,惊艳了一个季节。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宋·苏泂《荷花》

新开的荷花就像是宫里的美人,精心装扮,荷叶临风翩然,如同翠绿的衣裙。昨天晚上的夜色就像水一样清凉,诗人真羡慕那亭亭玉立在水中央的荷花,它是多么清静和自在啊。

荷花的风光,在明朗的天气里一览无遗,更加夺目。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的六月,风景更是与别的季节不同,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荷叶直到天边,入眼是一片鲜亮的碧绿,在绚烂的阳光下,荷花开得分外热闹,红得 更加娇美动人。诗人送别好友,眼前美丽的风景,让人更加眷恋难舍,真希望时光就此停留啊。

荷花不仅美丽,而且香远益清,可解暑热,更让人欢喜。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秦观《纳凉》

诗人携杖出门去乘凉,浓密的柳阴之外,画桥南畔,靠在胡床上分外惬意自在。月色皎洁,船上响起了纷纷的渔笛,晚风初定,池中的荷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 清香,这样的洞天福地,让人更觉舒适。

夏天荷花开得正好,采莲的少女也忙起来了。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

采莲女的罗裙与荷叶仿佛是用同样颜色的布料制成,浑然不分,她们的脸庞与荷花相映,都是那样娇艳。进入池中,就看不见她们的身影了,直到听到歌声,才发觉有人来了。美丽绝伦的荷花,与青春活泼的采莲女相得益彰,装点着盛夏的时光 。

荷花有红,白之色,各有各的美,陪伴着夏天,直到秋天。

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花销断不生。

——宋·杨万里《瓶中红白二莲五首其一》

诗人在瓶里插上了红莲和白莲花,红色的绝美,而白花清丽无双。诗人感慨道,这书斋不是没有暑热,而是莲花阻隔了炎热,带来了清凉和幽意,哪里还觉得酷热和烦躁呢?

到了秋天时,荷花渐渐式微,不再有夏天时的繁盛。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唐·王维《山居即事》

独自掩上柴门,在苍茫的暮色中望着夕阳余晖。鹤歇遍了附近的松树,而柴门少有人来。嫩竹添上了一层新粉,开久的荷花落下红色花瓣。渡头亮起了点点渔火,那是采菱的人回来了。诗人独赏着初秋的黄昏,既美丽,却又有着淡淡哀愁。那静静脱落的荷花,都落在了他的心上啊。

秋天虽然荷花纷纷凋谢,却依然有新生的荷叶,好像在和时光竞赛。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渠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诗人觉得秋天不必悲伤,微微的寒意,却让人感觉舒适。虽然绿色池塘里的荷花都落光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荷叶,就像铜钱那么大小,仍然生机不减啊。

夏天时采莲花,而初秋采莲子,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秋天荷花稀外湖长满了长长短短的莲子,天气放晴,青山分外青,鸥鸟飞舞。水天溶溶于一色,画船在水里慢慢游走,人影就好像照在了镜面里。游 湖的两个女子唱起了曲子,她们穿着杏红色的纱衣,很是明艳。天气还有些热,她们采了荷叶遮挡斜晖,诗人不由得也像感受到了那翠色的荷叶所带来的凉意。

秋天荷花稀少,而莲子已经长成,荷叶、荷花,莲蓬共聚,却也别有一番风韵。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宋·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湖上吹着风,烟波渺渺,秋意已渐浓,红花稀,而香气薄。水光山色像是要与人亲近似的,有着难以形容的好。莲子已经长成,荷叶也老了。清晨的露水洗过萍花和沙洲上的草,分外清凉。沙滩上的鸥鹭早早睡了,好像也在怨恨,人们回去得太早。

莲子是荷莲送给人们的又一份礼物,它清苦降热,大概这世上的苦,总是伴随着良好的功效吧。

寄语双莲子,须知用意深。

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

——唐·李群玉《寄人》

诗人将自己的心意比作莲子,它是那样深啊。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的苦,就放弃了它,辜负了这份深情!莲心既苦且深,这世间的爱情,不只是甜,可就算是苦,一旦认定,又有谁舍得撒手呢?

相比莲心的 苦,藕的清甜却倍受人们喜爱。

白莲尤好藕,况出半塘西。

化液同琼屑,含消在瓠犀。

节疏冰易折,丝乱玉难齐。

为爱甘腴甚,朝朝踏紫泥。

——明·屈大均《藕》

白莲花最产好藕,半塘西的藕更不用说了。吃起来时就清脆甘甜,能嚼出琼浆,含在口里,可以消暑解渴。冰玉之色的藕节容易折断,里面的丝缠绵不绝,长长短短。因为喜爱美味的藕,宁愿天天踩着淤泥去挖它。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秋日渐深,荷花逝去,连荷叶也渐渐少了,好像再也没什么可看的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圃》

蟋蟀声声,蝉叫不止,更添加了秋情。诗人漫步到野塘之外,玉簪花飘落,散发着阵阵幽香。诗人看到塘中的荷叶,想道,园翁千万不要除去那些秋荷啊,它们还可以给游鱼遮蔽一下夕阳呢,并非毫无用处的。而诗人也是舍不得这样的风景吧。

时光无情,摧残了世上一切的美丽,也催老了人生,这是谁也逃不脱的命运啊。

去时荷出小如钱,归见荷枯意惘然。

秋后渐稀霜后少,白头黄叶两相怜。

——宋·宋祁《秋塘败荷》

诗人离开的时候,荷叶才如小小的铜钱。回来时,荷枯全枯,不禁有些惆怅。荷莲经不住风霜,霜后更加衰败,已生白发的诗人对着枯黄的荷叶,感慨不已。

枯荷,虽失去了青春明媚,却有着傲然的风骨,高洁的姿态。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唐·白居易《衰荷》

白露后,荷花仍未完全凋残,凉风吹着荷叶,露水才干。很少有人喜爱这萧条冷清的意境,诗人却有意于此,更绕着衰丛仔细地看,他没有悲伤,也没有颓废,而是明白,盛衰乃自然常态,有枯萎,才会有新生,何不淡然?

枯荷有什么用呢?对于李商隐来说,听听雨声也是好的。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里的船坞清静无尘,水槛清静,相思之情飘向远方,却隔着重重的城,真让人伤感啊。阴郁的秋天,霜飞得也晚了,留得一池枯败的荷叶,来听夜里凄清的雨声吧。枯荷与秋雨,让人怎禁得住啊?

莲的一生,从春天到秋天,有过青涩,也过繁华,曾经是夏日晴空,水光湖色的主角,最终却在寒冷的深秋静静逝去,只剩几根枯荷叶坚持着。无论是热闹,还是冷清,它从未失去的,是那骨子里透出的淡然,高傲,沉静,花开时美,枯残后却更有幽境。读着莲的一生,让人热泪盈眶了啊。

标签: 历史荷花

更多文章

  • 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司马迁,汉武帝

    西汉王朝的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而且在他的统治期间,西汉的领土疆域扩大了将近一倍,完全不输于唐朝时期万国来朝的气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司马光曾在自己的《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他认为汉武

  • 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君侧,结束

    所谓的“清君侧”是指清除皇帝身边的亲信或者奸臣,《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侧之恶人。”而唐·李商隐更是在《有感》一诗种写到:“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它又是怎么结束的?早在刘邦建立西汉时,西汉就延续了周朝的分封制,将治下的土地

  • 姬昌的嫡次子叫“姬发”,但嫡长子为什么却叫“伯邑考”?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姬昌,伯邑考

    说到姬昌,他的嫡长子叫“伯邑考”,而嫡次子却叫“姬发”。只看名字,这三个人真的是一家吗?为什么不是一样的姓氏?所以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姬昌、姬发都不是正确的称呼,当时的人们不会这么叫他俩。姬发确实姓姬,名发,但是可不能称他

  • 在的传统文化中,哪三种植物被比喻为岁寒三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中国,岁寒三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喜欢把哪三种植物比喻为岁寒三友呢?并且还将这个称呼延续了上千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生机勃勃,常青不老;竹,虚怀若谷、君子之道;梅,冰清玉洁,傲雪迎霜。生于逆境,在岁寒中共荣,因此在国人的

  • 司马徽与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但为何还会有三顾茅庐?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刘备,诸葛亮

    在三国这个乱世时期,除了曹魏的曹操,蜀汉的刘备以及东吴的孙权,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这个军师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徽与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但为何还会有三顾茅庐?首先,诸葛亮将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与乐毅,而且他在一开始是没有想要出山去扶持人主的心,这在他后来的《出师表》中就可以看出

  • 周武王为何要放过商朝百姓?当时的诸侯国遵守了什么原则?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周武王,商朝

    说到周武王,当时的他已经把殷商给灭亡了,为什么却没有对商人斩草除根?难道是周武王心太软了,还是有其他的故事可言了?只因当时各诸侯国都遵守一个“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但仅仅是推翻了商王朝的中央政府。对于商朝的领土、百

  • 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她究竟有多偏心?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武姜,姜姓,名失考,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公元前761年,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爱子叔段武姜是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十年(公元前761年),武姜嫁给郑国国君郑武公为夫人。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

  • 共叔段:郑庄公的同母弟,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共叔段,姬姓,名段,春秋时期郑国宗室。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为武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郑庄公即位后,受封京城,时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深得母亲武姜钟爱。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受到郑庄公镇压,兵败逃亡共地,故称共叔段,最终客死他国。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郑武公十年(前

  • 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明朝的农业经济又是如何发展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明初,农业经济

    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生产的措施,使得明朝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民户达1605万户,人口达6054万人,垦地面积达850万顷,为明朝后世的经济发展打下极为牢固的基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初的经济也迅速恢复,国力迅速成

  • 陈宫与曹操关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与边让有何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陈宫,曹操

    《三国演义》和京剧中捉放曹都是经典的桥段,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尽显曹操的霸气与自私的一面。看到吕伯奢一家惨死,以及听到曹操这么说的陈宫,不愿再跟曹操一起走,决心分道扬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故事就文学、戏剧上很成功,不仅使曹操奸雄一面暴露出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