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根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制瓷技术有哪些创造和进步?

根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制瓷技术有哪些创造和进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79 更新时间:2024/1/17 9:15:33

(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官窑是官方的烧造瓷器的窑场,南宋时期劳动人民的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时,建立修内司、郊坛下窑,生产宫廷专用御品,故称“南宋官窑”。

简介

南宋官窑是南宋南迁后高宗在杭州所另立的新窑杭州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然此项分类尚有纷歧意见,因为汴京遗址长埋于开封市底下,考古难以挖掘,只能借由古籍记载来推测当时烧窑的情况。根据几本古籍,如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南宋人所写《负暄杂录》、以及南宋《垣斋笔衡》所载,官窑的确分作南北两处。

详述

南宋官窑,开始于隆兴十三年。是由皇家自己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建立的制瓷窑场。宋朝以后的官窑,则是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民窑,是百姓投资建立的窑场。官窑与民窑的根本区别是窑场的所有权属性,而不是产品的形状和产品的归属对象。

官窑瓷器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在官窑中烧造出来的瓷器,这是完全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并由宫廷太监专门监制、督造,在民窑中烧制好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用瓷和外交用瓷以及赏赐有功大臣,下品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后者并非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的所有权不符。村夫认为,此类瓷器冠以“官用型瓷器”的名称比较准确一些。

另外,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的精美瓷器被皇家所采用,只能叫做贡瓷,不能称为官窑瓷。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叫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称为贡瓷,不应称为贡御瓷。

宋朝官窑遗留给后世的问题很多,比如“汴京官窑”、“汝官窑”和“郊坛官窑”的概念是否正确的问题,贡御汝窑烧造的时间是宋神宗时期还是宋徽宗时期的问题,南宋修内司建立的“新窑”和“旧窑”的关系问题,龙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贡瓷还是仿官窑瓷的问题,《坦斋笔衡》中“故京遗制”的含义和“置窑于修内司”问题等等。

南宋的官窑都是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创建、由窑务机构或者是修内司机构中的宦官进行监督管理的,它和明清时期派遣朝廷命官督造官窑瓷器是不同的。因此,宋朝的官窑,是特指皇家内宫出资派人建立的、具有皇家独立自建性质的制瓷窑场。

修内司官窑

南宋官窑是宋朝迁都临安后,邵成章提举在殿中省修内司按北宋旧制度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称为内窑;后来又在郊坛建立新官窑。修内司郊坛官窑瓷釉有月白、粉青、米黄三色,有冰裂纹,隐纹如鹰爪。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言:“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臃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垣斋笔衡》中提到"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为南宋初期设立的第二座官窑,称“郊坛官窑”,也位于杭州。

“袭故京遗制”移地于南方继续生产,开始于绍兴十三年,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四十年的优质瓷,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国的美名,千多年以来,被举世认为宋瓷是艺术性最高的时代。它通过细致纯熟的工艺,将流畅简练的造型和精光内蕴的釉色和谐统一在一起,代表着八百年前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时期发达的科技文化真实的写照。由于它产量有限,传世甚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闻名于世。而与南宋官窑的知名度不相适应是关于它近乎零星的史料记载,让今人觉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因此,南宋官窑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标签: 历史南宋制瓷技术

更多文章

  • 唐朝“二圣”时期,武则天为什么要秘密建立北门学士?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武则天,北门学士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于上元元年加封“天后”的称号,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参与朝政。等高宗驾崩之后,武则天又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朝“二圣”时期,武则天为什么要建立北门学士?二圣临朝时期,唐高宗经常头晕目眩,难以处理朝政,武则天就趁机插手朝政

  • 古代有没有“染发膏”?古人又是如何染发的呢?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汉朝,王莽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不管男女都会对自己的外貌很重视,而头发自然也是对外貌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因素。现代的很多人都有染发的习惯,年轻人染上靓丽的颜色彰显个性,老人把花白的头发染成黑色,可以显得更年轻。其实“染发”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而是古已有之,那么古人是如何染发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

  • 古人都喜欢留胡须吗?其中都有哪些讲究呢?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现在社会,留胡子的男性越来越少了,当然这与现在的观念有关,因为跟多人都认为留胡子的人要么是为了耍帅,要么就是因为邋遢,懒得打理自己,这样的人往往不受欢迎。因此也导致很多人更倾向于刮干净胡子。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都比较喜欢留胡须,那么历史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其中又有哪些讲究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

  • 古代开国皇帝登基以后,为何要追谥自己的父亲祖父为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开国皇帝

    自秦始皇成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之后,刘邦击败西楚霸王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更是封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而且其死后的庙号则为汉始祖。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开国皇帝登基以后,为何要追谥自己的父亲祖父为皇帝?第一个原因是古代人认为后人所拥有的福报都是祖先所积攒下来的荫德,诸如刘邦等开国皇帝认

  • 衬字简介:在元曲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衬字,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

  • 四折一楔子简介:属于元杂剧剧本体制,异常灵活,作用多端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四折一楔子,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

  • 曲牌名简介:古代的曲很长,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曲牌名,古代

    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就像歌词一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

  • 在宋朝时期,县尉这个官职为什么不能让武官来担任?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宋朝,县尉

    县尉作为古代基层职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是很早的,大约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在各郡县中设有县尉了。其职责除了平时的日常治安之外,他们同时还负责军事战备等工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宋朝时期,县尉这个官职为什么不能让武官来担任?北宋时期,著名的大臣苏辙就曾向皇帝提出废除武官担任县尉的建议,只因

  • 南宋造船业究竟有多么发达?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南宋,造船业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烟草是如何传入的?为何禁烟一直没能成功呢?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明朝,烟草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全国的烟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那么烟草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传到中国的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都知道很多有毒的东西,比如砒霜都是可以入药的,而烟草也属于此列。烟草最早是来自于美洲,在古人看来,烟草虽然有毒,但是可以利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