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3/12/12 16:23:54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元朝从成宗以后,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

图 红巾军起义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

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

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压迫百姓那么厉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不由不信。

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安徽阜阳颍上)起义,用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北武安)躲了起来。

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一些据点。原来在黄陵冈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因为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当时的百姓把他们称做红军,历史上把它称做红巾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

图 红巾军北伐线路

元王朝听到刘福通声势浩大,吓慌了神,赶忙调动了六千名色目人组成的阿速军和几支汉军,镇压红巾军。阿速军本来是元王朝的一支精锐的队伍,但是那时候,已经十分腐败,将领们只知道喝酒享乐,兵士们到处抢劫。一碰上红巾军,还没交锋,主将带头挥着鞭子,骑马向后逃奔,嘴里还不停地叫喊着:“阿卜,阿卜!”(阿卜是走的意思。)下面的兵士一看主将临阵脱逃,也都四散逃窜。

过了一个月,刘福通的红巾军又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的影响,听到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像蕲水(今湖北浠水,蕲音qí)的徐寿辉,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都打起红巾军的旗号起义。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的,像江苏北部的张士诚。

公元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起义军正在危急的时候,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乱,全军崩溃。

元军溃散以后,刘福通的北方起义军趁机出击,大破元军。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县)正式称帝,国号叫宋。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

韩林儿、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以后,分兵三路,出师北伐。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率领,进攻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从山东、河北,直逼元朝京城大都;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从山西打到辽东,配合东路军攻打大都。

三路北伐军都取得很大的进展。毛贵的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刘福通亲自率领大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定为都城。红巾军声势浩大,元王朝大起恐慌,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三路北伐军先后失利,汴梁又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护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公元1363年,刘福通在战斗中牺牲。北方起义军经过十二年的战斗,终于失败。

更多文章

  • 毛文龙是冤死的,崇祯为什么不给他恢复名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毛文龙,明朝,历史解密

    1630年9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1644年3月,崇祯吊死于煤山,明朝宣告灭亡。此时,距袁崇焕被处死已过去14年,距袁崇焕矫诏杀毛文龙已15年。崇祯处死袁崇焕,事先经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联合会审,给出的其中一项罪名是:擅杀毛文龙。这项罪名似乎在告诉人们,毛文龙不应该被杀。但诡异的是,袁崇焕处

  • 刘备娶了孙尚香,为什么不敢生下子嗣?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三国,刘备,野史秘闻

    他娶下孙权的妹妹,却不敢生下子嗣,这是他的一块心病。刘备将江山打下来,但是并没有子嗣继承自己的地位,有很大的事情让自己很焦虑,一直困扰着他,那便是刘备的妻子,年轻而美丽。她和刘备结婚后不久,就应该能生孩子了。但三年后,孙尚香没有生下任何后代。直到刘备娶了一个寡妇回家,他才得到了儿子,为什么?孙权的妹

  • 西汉开国功臣中,卢绾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卢绾,汉朝,风云人物

    刘邦从一个小小额亭长最后做到了皇帝,可谓是世事无常。刘邦一生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才能都不是很突出,但是刘邦有一个优点,就是会用人,文有萧何、张良,武有韩信、樊哙,这些都是刘邦西汉的开国功臣。在西汉的开国功臣里面还有着一批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兄弟,甚至有的被分为异姓王。但是西汉稳定之后,刘邦和他的皇后吕雉开

  • 到万历十四年,明朝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有怎样的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原为他与宫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为朱常洛为宫女所生,所以不喜欢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氏原为慈宁宫宫女,在万历九年(1581年)的某一天,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当时太后不在,王氏端水让他洗手,他一时兴起,就宠幸了王氏,按规矩,在私幸之

  • 揭秘:亚罗号事件背后的真相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亚罗号事件,清朝,战史风云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打破在和清政府贸易逆差中赔钱的境遇,就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的大量白银流入英国。鸦片输入,加剧了清政府的贫弱。官商勾结,腐败横行。官民吸食鸦片,导致官无强兵,民丧体力。林则徐拍案而起,上奏道光帝,痛陈鸦片的危害,请求禁烟。道光帝感到问题的严重,任命他为钦差,主持全面禁

  • 揭秘:管仲,顶级人渣,还是顶级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自古名士相交,以知音为最高境界。遍观历史,真正能够称得上知音的,非管仲、鲍叔牙莫属,二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奇崛瑰丽,散射出一种弥天盖地的正能量与喜悦感。其中鲍叔牙的识人之透、见解之彻,尤具方法论的意义。管鲍之交,始于发小。两人出身悬殊,管穷而鲍富。但二人意气相投,曾经一起经商、入伍、入仕,并在齐国板荡之

  • 历代都有太监误国,为什么清朝没有?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太监是古代封建制度的特产,而且对我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太监失去了男人的象征,所以很多是对权利迷恋到顶峰的狠人,他们奸诈残忍,贪欲极大,甚至有很多太监凭借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比如赵高,魏忠贤,蔡伦等。因为明朝的大臣实在是太聪明了,于是皇帝想借太监的力量对抗大臣,这段时期是太监最强盛

  • 宋襄公被嘲笑了几千年,为什么说他只是个可怜虫?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襄公,春秋,风云人物

    宋国的襄公志存高远,一心想接手齐桓公留下的霸权。毕竟商汤是宋国人的祖先,再说当时诸侯爵位也分高低贵贱,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宋国公爵的地位也算高不可攀,更何况宋襄公还帮齐国平叛,只因齐国人对新君无亏非常不满,不到三个月就将他杀斩,随后经过宋襄公的前后串联,帮助无亏的哥哥姜昭回到齐国宫殿,齐国从此

  • 永璜可是乾隆的皇长子,为何年仅二十二岁就抑郁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爱新觉罗·永璜,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虽姓富察氏,但出身不高),永璜的生母哲悯皇贵妃是第一个给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但因出身不高,在乾隆帝为皇子时她仅是一个侍妾,直到乾隆二年才晋封为哲妃,乾隆十年追晋为哲悯皇贵妃,她一生中共为乾隆帝生育了一子一女,即大阿哥永璜和皇次女(幼殇未封)。下面小

  • 盖吴起义的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盖吴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于北魏发生的一场民变事件,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持续至翌年(446年)八月,领袖是卢水胡人盖吴。事件以北魏成功镇压告终。背景卢水胡本是一支聚居于河西张掖卢水一带的杂胡,昔日隶属于匈奴,后来除张掖外也发展出北地、杏城等聚居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卢水胡领袖沮渠蒙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