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二战期间,罗斯福对德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决定中,一个是消极的,另一个则是具有破坏性的。

二战期间,罗斯福对德国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决定中,一个是消极的,另一个则是具有破坏性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76 更新时间:2023/12/9 4:36:19

罗斯福对德国的第一个决定是在卡萨布兰卡宣布的“无条件投降”口号,而第二个是在魁北克批准的摩根索计划。

这两个决定对纳粹宣传工厂来说都是大事,因为两者都是为了延长战争,并会使战后重建更加困难,只要德国人留下任实际抵抗手段,这两者就会迫使德国人继续战斗,同时,这两者都是为了满足斯大林的利益,让他从毁灭和绝望中赚取共产主义政治资本。

罗斯福总统的创造性政治思想,在1941年宣布四大自由和大西洋宪章后变得黯然失色,他关于美国参战后和平性质的言论,在内容和原创性上都缺乏睿智,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很可能归因于他在战争的军事方面的错误决策,也有一部分归因于他身体和精神情况的每日愈下。

对德国的消极的毁灭主义态度与苏联统治欧洲的野心密切相关,如果说这是无意识的有失妥当,因为这些态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说苏联帝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扩张远远超出了俄国的适当边界,那么,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德国和日本的政策粉碎,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军事上完全失去机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被认为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行为,但如果苏联的无限扩张不是在中欧和东亚维持的一些制衡,那么这种方法也是可取的。

1943年1月23日,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使用“无条件投降”一词,这显然是混乱的历史和可疑的政治战略的产物,南北战争期间的尤利西斯·格兰特将军通过要求保卫多纳尔森堡,让邦联指挥官“立即无条件投降”,从而赢得了全国赞美的声音。

罗斯福错误地将这句话与阿波马托克斯的投降联系起来,罗斯福总统还回顾了格兰特愿意允许邦联军官在投降后保留他们马匹的事情,然而,当他在卡萨布兰卡宣布这一决定时,阿波马托克斯和马匹的事都被他遗忘了。

“无条件投降”的作者无疑是罗斯福,根据艾略特·罗斯福的说法,在卡萨布兰卡,罗斯福总统在1月23日的午餐会上首先宣布了这句话,而哈里·霍普金斯立即表示强烈赞同。

根据这个版本,丘吉尔皱着眉头,想了想,咧嘴一笑,说:“完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戈培尔和其他人会如何尖叫。

而罗斯福则很高兴地嘲讽斯大林:“当然,这只是俄罗斯人的事情,他们不想要更好的东西,只能选择接受这种无条件投降。”

1949年7月21日,下议院的辩论中讨论了这句话,英国战争内阁成员、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将德国占领政策的困难归咎于这一口号。

“它始于在卡萨布兰卡宣布无条件投降,英国内阁或其他内阁都没有机会对此发表意见,只是说是因为在战争中才会如此,但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没有法律、没有宪法的政府,其中没有一个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也没有一个机构来应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从底层建设,因为我们现在一无所有。”

丘吉尔随后对他在卡萨布兰卡的立场作了以下解释:“罗斯福总统在未与我协商的情况下发表了这一声明,但我当时就在那里,我必须非迅速地考虑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状况,是否足以证明我不支持它,我丝毫不怀疑,如果英国内阁考虑过这句话,他们可能会建议我不要去否定罗斯福,但是想要与一个伟大的联盟和强大朋友合作,我们不得不去适应自己。”

后来,在1949年11月17日,丘吉尔在查阅了卡萨布兰卡会议的记录后修改了他先前的声明,他在第二份声明中告诉下议院:“无条件投降这个词在1943年1月19日可能是在非正式谈话中提出的,而且我猜测是在用餐时间提出的,所以没什么效用”。

丘吉尔先生英国内阁发出一封电报,通知他们自己打算提出无条件投降要求,但这不应适用于意大利,根据丘吉尔的说法,内阁的回应“并不反对无条件投降”,他们只是不赞成它适用于意大利。

但是,这句话没有出现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的官方公报中,还是罗斯福在新闻发布会上独家使用它,这表明这句话的起源是罗斯福,而不是丘吉尔。

罗斯福根据舍伍德的说法,将这句话表示为突然的即兴创作,罗斯福认为,要说服敌对的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和吉罗会面并达成和解协议非常困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