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次会议,更是在极具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即使此次的会议,指出我们党正确的道路,但党的处境依旧十分险峻。因为这时的老蒋,正在集结将近40万的兵力,准备对我军进行围剿歼灭,这对于当时的党中央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当时我们的红军只有3万人,而且我军的武器装备都无法与老蒋的军队相比,所以我军无论是在武器还是在兵力上,都无法与国民党军队抗衡。
毛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要带兵北上渡长江,然后和长江对面的红军汇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人算不如天算,1月28日这天,正在撤离的红军遇到了国民党军,他们立即对我军展开攻击。可是国民党军人数众多,我们明显处于下风。
就在这时,主席立即下令,放弃渡江计划,一边撤退一边反击,然后沿着赤水河方向前进,最后战士们在主席英明领导下,以最小的伤亡到达赤水河。
就这样,四渡赤水之战拉开序幕。
28日当天晚上,主席根据形势,在作战指挥室下达作战命令。首先,我们要让少许防御部队牵制住敌军,给大部队撤退争取时间。其次,大部队要趁着晚上迅速过河。
在主席下达命令后,所有士兵立马开始执行主席的命令,红军们为了能迅速过河,把一切不重要的东西丢掉减少负重,这就是一渡赤水。
就在战士们到达赤水河畔后,主席提出回师遵义,决策一经提出,就受到红军将领的质疑,我们的红军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在让我们重新回到遵义,这不是胡闹吗?
但是将领们在冷静下来后想到,连我们都不敢想这一决策,那老蒋更不会想到我们会重返遵义。因为这时的老蒋还认为,我军正在想办法渡长江,所以定会集兵力在长江沿岸地区,那么这时的黔北兵力一定十分薄弱,所以我们趁着黔北兵力空虚杀回去,一定可以打的国军措手不及。
按照主席的作战计划,将红军兵分两路,在二郎滩和太平渡准备二渡赤水,我军趁着国军没有防备之时迅速展开攻击。短短几天的时间,我军就成功歼灭敌军八个团的兵力,俘敌将近3000人,并且成功拿下了桐梓、娄山关、遵义。
这不仅是我军在长征取得最大的胜利,而且也给予了将士们极大地鼓舞。
但是一时的胜利,并不能解决当时我党的困境。
在二渡赤水之后,老蒋深知自己被红军玩弄于股掌之中,感到十分愤怒,所以他吸取了前几次的失败教训,集结了众多的兵力,前往遵义增援,准备向我军发起包围。
可这时主席却决定向西前进,攻打鲁班场的部队
3月15日这天,我军正式对鲁班场发起进攻,但由于鲁班场的地势对我军并不友好,并且敌军人数众多,所以这场战役持续了长达十几个小时。不仅如此,敌军的增援,正在马不停蹄的朝这里赶来。
眼看我们处于劣势,主席立马下令撤退,并且主席在撤退的时候已经做好计谋。
首先如果敌军选择深追我军,就趁机对其进行反击,并要一举歼灭敌军,但如果敌军选择不深追,那么我们就可以为接下来的计策做准备。
3月16日,毛主席下令三渡赤水,这次我军从茅台地区渡赤水河,将国军吸引到川南地区。
但是这次渡赤水河与以往不同,主席一反之前悄悄渡河常态,反而大张旗鼓的地向古蔺前进,制造一种准备迅速渡长江的假象。
果然老蒋相信了主席的计策,立马集结大量的兵力前往川南一带,并在长江一带进行严密部署,打算对我军进行围剿。
但是万万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老蒋大张旗鼓集结兵力之时,毛主席却带领红军掉头,打算再一次从二郎滩和太平渡,这里进行四渡赤水,然后立马南下发起进攻。
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乌江地区的防御工事,而这时老蒋召集的几十万大部队,被毛主席远远的甩在后面,根本无法为其部队实施增援。
此时的老蒋终于意识到,自己又一次,被毛主席玩弄于股掌之中,但这时的老蒋已经顾不得这么多,决定亲自前往贵阳坐镇。
主席在得知消息后,立马将矛头对向贵阳,因为此时的贵阳,说它是空城都不过分,眼看红军马上要对贵阳发起进攻,可心急的老蒋已经十分心慌,立马让附近的滇军前来支援,但却使金沙江出现致命缺口。
主席的计谋让敌军,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只能被我军摆布,可让老蒋没想到的是,这也只是我军的虚张声势而已。
在国军的增援部队前往贵阳时,我军迅速前往清水江附近,再一次做出与东渡兵力汇合的假象,老蒋见状只能下令,让国民党追赶我军。
就在这时,主席立马下令,从云南省渡金沙江,并且在此地建立革命根据地。
5月2日,毛主席带领红军主力,成功渡过金沙江。
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成功摆脱了,40万国民党军重重包围,而四渡赤水也在此画下圆满的句号。
毛主席的运筹帷幄,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也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的处变不惊、高瞻远瞩,才能带领着红军走出重重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