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这是我国成立以来,面临最严峻的危机。数百万苏联士兵集聚在我国边境,并且苏联已经做好,向我国投放核武器的准备。

这是我国成立以来,面临最严峻的危机。数百万苏联士兵集聚在我国边境,并且苏联已经做好,向我国投放核武器的准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6 更新时间:2023/12/8 21:20:10

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因为主席派遣的神秘部队,将苏联打击的节节败退。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正值百废俱兴之际,但是美帝一直对我国虎视眈眈。于是为了反抗美国霸权主义,主席下令击退北面朝鲜危机,南面越南危机和西面的印度危机。

即使这样,在面对苏联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还是不能相提并论,好在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和谐,苏联也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帮助。

直到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的登台,让中苏关系逐渐跌落谷底,甚至双方士兵经在边境线上发生冲突。

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士兵只是口角争执,毕竟谁都不愿升级成武装冲突,但最后还是演变成大打出手,虽然解放军边防兵,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面对膀大腰粗,经常进行格斗的战斗民族,我国士兵在打斗中经常处于弱势。不光如此,苏联士兵不仅把我国战士打伤,甚至还把我们武器抢走。

部队领导知道此事后十分担忧,生怕再继续打斗下去,我国士兵受伤情况更加惨重,也担心局势进入到不可控的地步,于是立马将此事汇报给主席。

主席在得知此事后,马上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开始在社会上广发英雄帖,在全国各地寻找,擅长武术格斗的高手。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40多名民间武术家脱颖而出,并且和数十名解放军战士,组成一个边防部队。

在这支部队刚到达边境后,就直接给苏联士兵们一个下马威。

1964年在军官的带领下,我军部队故意走到苏联巡逻的地界,在被苏联士兵碰面后,我国军队立马按照计划,转头来时的方向撤离,苏军在看到我军部队跑后,以为是他们震慑到我们,于是对我们紧追不舍,并打算抢占我方武器。

就在此刻,我方队长边跑边喊,要求大家听他命令再动手,可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句话却惹了祸。

一位蒙古来的摔跤手,因为不了解汉语,以为要反击,直接冲向了身后的苏军,上去就抓着一个身高体壮的苏联人,将其扔出去数米远,其他士兵见状,也加入这场乱斗之中。最终我军战士将苏联士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还把苏军的手脚掰断。

于是苏军在我方强势反击下,再不敢与我方士兵发生冲突,但是那些苏联士兵在被打败后,向苏联领导报告此事,苏方在得知此消息后,随即决定与我国翻脸。苏军在边境,动手殴打我国无辜百姓,还将百姓的庄稼,以及劳作工具全部摧毁。

苏联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我国高层,主席立马对沈阳军区司令下达指示,随后我国解放军加强对珍宝岛的管辖,苏联见此阵仗后毫不示弱,也对珍宝岛增加兵力,这让珍宝岛的气氛十分紧

1969年3月中央下达命令,将珍宝岛划为我国训练场地,并要求边防部队,安排一个班的人员上岛进行训练。

但是我国看似正常的举动,却彻底惹急了苏联。他们见到我方士兵上岛后,立马也安排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及数辆装甲车,准备入侵珍宝岛。

我方士兵在看到苏军后,刚准备上前交涉,可苏军却直接开枪,打死我国六名士兵,并且向边防支队展开炮火攻击,我军见状也只能被迫进行反击。

经过四个小时的交火后,我国边防士兵虽然成功击退苏军的猛烈攻击,但是苏联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甚至还计划全面入侵珍宝岛。

过了一段时日,苏联再一次安排士兵入侵珍宝岛,分别安排两批全副武装的队伍,从珍宝岛的上下游,同时进攻珍宝岛。

我军边防营长看到苏军的阵仗后,立马组织边防战士在苏军上岛之前,利用地形优势对苏军进行反击,很快就打退了苏军第一波进攻,但是苏军此时还是不打算放弃珍宝岛,眼见强攻不下,就准备采用炮火攻击。

最后,我军因为珍宝岛没有防御工事,营长只能在强烈的炮火攻击下,迅速带领士兵撤退。

1969年3月15日,中苏双方在珍宝岛发生数次交火后,尽管苏军均被我方打退,但是苏军依旧没有放弃入侵的打算,并且再一次进攻珍宝岛。

这次的进攻,甚至直接出动数十辆的坦克以及装甲车,我军营长随即带领士兵,阻挡苏军登岛,并且使用地雷和手榴弹炸毁苏军几辆装甲车,甚至打乱了苏军的队形。

我国其边防士兵见状,便立即返回珍宝岛上,在我国士兵的英勇反抗下,成功击退苏军。

此次珍宝岛事件,虽然是中国大获全胜,但却使中苏关系低落谷底,甚至直接发展到苏联计划对我国实施核打击的地步。

由于核武器十分危险,所以在对我国进行核打击之前,苏联向美国发送报告,准备对我国进行核打击,希望美国可以保持中立的态度。

美国在得知这一疯狂的计划后,担心苏联的这一举动会波及到美国,于是决定向我国透露苏联的计划。

毛主席在得知苏联的计划后,提出一个震惊中外的战术,将中国人民偷偷转移到苏联。因为苏联再疯狂,也不会将核武器对准自己的土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换家战术。

苏联在得知毛主席的战术后,立马放弃对我国实施核打击的计划,并且再也不敢随意威胁中国,至此珍宝岛事件落下了帷幕。

正是因为毛主席,在面临霸权主义的强硬态度,才换来新中国的富强国泰民安

更多文章

  • 狼牙山五壮士中幸存的两人:一个在老家当了村支书,一个干到了副师级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狼牙山五壮士,村支书,葛振林,宋学义

    在河北省易县境内,耸立着一座怪石嶙峋、陡峭笔直的险峰,当地人都称呼其为“狼牙山”,大名鼎鼎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五位革命先烈毫不犹豫跳下悬崖,以死明志,从这么高的悬崖跳下去,本以为会无人生还,没想到还有两人幸存了下

  • 1947年,林彪派兵包围了184师,下达严厉命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林彪,潘朔端

    1947年5月,林彪率领东北民主联军一路杀到了梅河口,派兵将滇军“王牌部队”184师包围了起来,还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严厉命令:“全部消灭,不准他们起义!”林彪和184师到底有什么恩怨,为何要下达这样的严厉命令呢?这个184师,是大名鼎鼎的&ldq

  • 四野名将如云,为何林彪能统领四野百万大军?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野,林彪

    1600多位开国将帅中,四野就出了500多位,除了林彪外,还有罗荣桓、黄克诚、谭政等威名远扬的将帅。四野名将如云,为何林彪能统领四野百万大军?他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要想在四野说得上话,第一就得有超过旁人的资历,林彪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参加革命很早,1923年,林彪就加入了共青团,并因为表现出色当上了共进

  • 历史上最惨烈的灭国之战:1234年的蔡州,女真人最后的血泪悲歌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灭国之战,蔡州之战,女真人

    战场上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浪淘沙,历史长河里淹没多少“寇”国,大多数君王都坦然面对即成的定局,放弃无谓的抵抗,甘做别国的俘虏。但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王朝,面对大势已去的王朝,还是不甘心做一个亡国奴,带领百姓和士兵坚守到最后一刻,王朝最后的岁月

  •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黔驴技穷,试图利用日本年轻女的“靡靡之音”迷惑美军,谁知适得其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洋战争,黔驴技穷,靡靡之音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黔驴技穷之时,有人给日本军方出了一个“妙计”。他们找到了几个嗓音甜美的日本年轻女人,让她们在深夜里用英语给美国士兵发广播消息。日本人本来以为,这些女人的靡靡之音,肯定会瓦解美军的士气,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美国士兵越听越兴奋,最后都像打了鸡

  • 新四军在皖南全军覆没后,为何很快发展到了九万多人?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新四军,皖南事变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上官云相指挥的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去谈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只有2000多人成功突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爆发

  • 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得到了什么?美国14年后恍然大悟:毛泽东真高明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抗美援朝,毛泽东

    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这天停战。这3年里,中国派出240万志愿军,阵亡19.8万人。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中国得到了什么?14年后,美国才恍然大悟,不禁高呼:“毛泽东真高明!”一、为什么要参加朝鲜战争?对于出兵朝鲜这事,毛泽东说:“我们不能不

  •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副指导员汪斌因伤不幸被对方俘虏。在敌人的镜头前,他毫无惧色,展示了作为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对越自卫反击战,汪斌

    他的名字叫汪斌,山东人,1976年参军入伍,在昆明军区14军40师118团一营当了一名战士。在对越作战的几次战役中,汪斌表现非常聪明勇敢,几年后,他被升为了118团一营二连的副指导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汪斌所在的一营负责敌后穿插,他正和战士们正在老山的高山密林中艰难跋涉时,越军的炮火突然从天而降。由

  • 克里米亚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及其盟国的分赃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克里米亚战争,土耳其,英国,法国

    在威尔士游行的勒德洛城堡大门外,矗立着一门大型铁炮,马车上的牌匾上写着“1855年在塞瓦斯托波尔被俘”:克里米亚战争的战利品,1853年,战争给维多利亚带来了十字勋章、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和玛丽·西科尔、轻旅的冲锋和萨瑟兰高地人的细红线。除此以外,克

  • 古代打仗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只有向北叫作“北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征,西征,南征,北伐

    翻阅史书不难发现,好像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古代打仗有东征、西征、南征之说,为什么自南向北却用“北伐”?像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五次北伐,东晋祖逖北伐,南朝陈庆之北伐,宋朝岳飞北伐,明朝朱元璋北伐,包括后来的民国时期的北伐等等,就是没有叫“北征”的。北伐不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