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第50军奉命回国休整。载誉归来的他们衣衫褴褛,有人建议,给这些英雄们换上新军装,可周总理却不同意更换。一向爱兵如子的周总理为什么不同意给这些战士们更换新军装呢?
这要从50军的来历说起。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政府的第60军。辽沈战役时,曾泽生率部发起了长春起义,投奔解放军,此后部队被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他仍旧任军长。
由于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曾泽生总觉得自己抬不起头,连带着他的50军上下都不硬气。
他总想着带领50军多打胜仗,多为国家做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曾泽生奉命率部赴朝参战。这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要让祖国和人民看看,他们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第三次战役打响了。50军正面向汉城进军,本以为行军在其他部队后面了,又捞不到什么油水了。
然而50军的好运却来了,他们在仙游里地区发现了英军一个营的武装力量。曾泽生此刻两眼放光,命令部队布防后全力攻击。
面对英军装备精良的火枪和坦克,曾泽生身先士卒带领着将士们拿着爆破筒,背上炸药包,匍匐前行,切断了英军复枪团第1营和坦克营的联系,随后逐个击溃。
英军没想到从前的国民党杂牌军现在这么厉害,加上联系被切断,打得很艰难。
曾泽生发现,英军的坦克,在晚上几乎不出动,于是决定晚上突袭。
他让突击队的每个人都带上爆破筒和炸药包,趁着树林和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摸进英军的驻地附近,放好炸药包,埋好引线,然后用爆破筒引爆。
英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准备撤退,50军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进攻歼敌。
战后统计,此次50军击毙敌军300余人,缴获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1辆。这对想要立功表现的50军来说,绝对是天大的胜利。
紧接着,“汉江南岸防御战”打响了。如果说上次进攻英军坦克营是奇袭战的话,那么这次的防御战就是真正地死磕了。
此次50军的任务是从西线防御联合国军北进,为东线兄弟部队赢得反攻时间。
敌军飞机投射下来的炮弹密集地像下雨一样,地面上又配合坦克一次次地向我军前线进攻,很快50军就伤亡惨重,最惨烈的时候,一天就损失三四个连队。
这种形势下曾泽生只能不断调整布防,用有限的兵力固守要点。
不到半个月,50军伤亡过半,他对剩下的将士说:“我们一定要挺住,我们多坚守一日,东线就多一分胜利。”
50军苦苦地坚守着阵地,一直到2月初,汉江江面要解冻了,如果不趁着江面结冰过江,很容易被美军和南韩军队包饺子了,他们才撤军到汉江北岸。
联合国军并没有减弱对汉江北岸50军的进攻。然而得到短暂休整和补充的50军,战斗力再次爆棚。
他们直接将战线延伸到江面上,利用缴获来的大炮进行远程射击,近了就是机关枪扫射,配合着手榴弹投掷,牢牢地死守着我军的阵地。
50多天的坚守,共歼敌1.1万余人,击毁敌军飞15架、缴获火炮34门,各种枪支1800多支。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相当漂亮的战役。
后来据曾泽生回忆说:“汉江南岸防御战是他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战斗。”
当曾泽生率50军回国休整时,他们身上穿得破烂军装一下子令周总理动容了。
周总理想让全国人民都看看,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在异国他乡,为了保家卫国,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拼死坚守阵地的。
破烂的军装、身体上的纱布、还在流血的伤口,都在向全国人民说明着这是一支可歌可敬的队伍,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