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这对于我国军队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我国开始了激动人心的大授衔一事。
早在1954年底,我国第一次的评选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通过大量的工作,确定了授衔名单,这些拟定好的名单需要上报给毛主席审阅。
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毛主席也不禁感慨万分。回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直到看到一个名字的时候,毛主席的眉头皱了起来,停了好一会儿,拿起笔勾掉了那个名字,并在旁边批注:此人骄傲自满,授中将。
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毛主席认为他骄傲自满呢?
1907年,王建安出生在湖北的一个贫苦人家。由于家中十分贫困,父母只能跑到地主家打工,而年幼的王建安就只能出门乞讨来补贴家用。
在王建安14岁的时候,他开始给一个地主放牛,闲暇时刻还会去学堂外学习学习,半工半读的生活也让他的生活十分充实。
可地主不乐意了,认为王建安这是不好好放牛,偷奸耍滑,不仅对他多次辱骂,还对他拳打脚踢。
王建安哪受得了这种委屈,于是逃了出来,并产生了习武的想法。经过长途跋涉,拜入了八极门拳师李殿堂门下学习武术。
三年后,学成归来的王建安回到了家乡,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经那个欺压自己的地主暴打了一顿,还把他的房屋都给烧了,留下来的钱财分给了当地的百姓,之后离开家乡跑到武汉参加了吴佩孚的部队。
可参加军队没几天,王建安发现一个问题。在军阀的部队当兵,和他在地主家打工没区别,还要在上级的指示下搜刮老百姓的血汗钱。这哪里是兵,明明就是匪。
很快,王建安又一次逃回了家乡,并在当地建立了一个60人的武装队伍,保护当地的百姓不受到欺压。
但是王建安心中那团革命的火没有熄灭,积极地与我党进行了联系。王建安还在1927年加入了我党。在此之后,王建安参加了很多次战斗,一路晋升成为了红30军第88师的政委。
长期的战斗给王建安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还幸运地在红军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他的作战指挥能力。
之后就来到了八路军的129师,跟着部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尽管有着日本人的频繁打击,但王建安依旧将队伍发展到了4万多人,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抗日力量。
1942年8月,王建安成为了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员。虽然是个副职,但是此时还没有司令员,整个军区的重担都在他的身上。
谁也没想到的是,王建安屁股还没坐稳,八千多名日伪军就扮作老百姓,悄悄地包围了指挥所。可此时王建安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
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攻势,王建安并没有丝毫慌张,先坚守再突围。虽然只有一个营,但是在王建安的指挥下,硬是从中午打到了晚上。
王建安不光是指挥战斗,还亲自拿着刺刀与伪军拼杀。直到夜幕降临,才带着一支机关队伍成功突围。
王建安在突围的过程中跌落悬崖,在病床上躺了好几个月。没过多久,上级安排的山东军区司令员就来了,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陈毅。
日寇针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我军也是在两人的指挥下积极迎战。
有一天,陈毅、王建安还有很多指挥员在激烈讨论,如何应对日寇下一次的反扫荡行动会议中讨论得十分顺利,结果到最后关于如何收尾的时候,陈毅和王建安却吵了起来。
作战必然会损害老百姓辛辛苦苦搭建的房屋和播种的麦田。陈毅认为,不能让部队因为打扫战场和收集物资而影响后续的作战部署,应该直接给予这些老百姓一笔补偿,让老百姓自己去处理。
但王建安却认为八路军本身物资就不多,所以作战也要更加重视物资,打扫战场更重要一些。
两个人都是暴脾气,谁都说服不了谁。情急之下,王建安直接拍起了桌子,最终甩门而去。战斗还是以陈老总的意见来执行,而两人吵架的事情也传到了毛主席那里。
可是这个事情在传播的过程中却越传越离谱,之后渐渐成了王建安骄傲自满,所以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毛主席认为应该给王建安一个教训,让他谦虚一些。于是授衔时勾掉了名字,可这件事却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评选委员会为了不冤枉任何一个好同志,特意走访了王建安的那些老战友们。他们纷纷都为王建安说情,甚至曾经和王建安矛盾不小的许世友将军都站出来为他说话。
认为他只是脾气大了点,并没有不服从领导。之后,评选委员会又将这些情况找机会上报给了毛主席,还特地将许世友的说辞转达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是我太片面了一些,差点让他受了大委屈,给王建安同志补授上将。
1956年初,久病初愈的王建安回到了北京,并补办了授衔仪式,成为了新中国的上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