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位刚从上甘岭撤到安全区的美国战地记者,声音颤抖地说:“这次我军的进攻,几乎被一名中国军人击退。”
这位中国军人,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上被称为“单兵之王”的胡修道。
那么,胡修道到底立下了怎样的赫赫功绩?又凭借一己之力击毙了多少美军让众人大为震撼呢?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当年的那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为了在谈判场上争取更多的主动和优势,联合国军向驻守上甘岭地区的我志愿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10月14日这一天,敌人击中兵力,火力意图夺下志愿军在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两个支撑点。
当时,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
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
这是胡修道第一次参加实战,他的手心里满是汗水,手里抓住的手榴弹松了又紧,紧了又松,直到敌人快要冲到眼前时,在班长的命令下才把手榴弹扔了出去。
回想起这段经历,胡修道摇了摇头,此时的他还能感受到紧张和一丝害怕,不久后他连紧张和害怕的功夫都没了。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他必须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击退敌人,哪还有功夫去紧张害怕呢?
很快,敌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次,班长带领两人采取了包饺子的打法,由胡修道、班长向敌群两边打,敌人就会挤向中间,接着再打敌人的前面,打趴了前面的敌人,后面的敌人就会往前挤,等到挤成一团的时候,猛然投掷手榴弹,打得敌军四处溃逃。
就这样,3号阵地上仅有的3名战士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就在此时,班长李锋接到命令要求他前去支援9号阵地,李锋离开后,3号阵地就只剩下了胡修道和滕土生这两名新兵蛋子。
但是,已经度过紧张期的两人早就不再害怕,两人配合得非常完美,一个用枪,一个扔手榴弹,彼此掩护,又接连打退了几次敌人的冲锋。
突然,胡修道发现旁边10号阵地没了动静,他对滕土生说道,你坚守在这里,我过去看看怎么回事,一定不能让敌人从那边冲上来。
说完,他快速冲向10号阵地,等到了这里,他发现,阵地上仅剩下一名伤员还在勉强坚持,其他战友都已经牺牲了。
而这名伤员最终也没坚持住,就在胡修道赶来支援后不久就牺牲了。
此时,10号阵地就仅剩下胡修道一个人,眼看着大批敌人冲向了这个没有反击能力的阵地,胡修道出手了。
好在10号阵地上还有一些枪支弹药,他搬来一箱手榴弹,二话不说就扔向了敌人。
随着十几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敌军全部覆灭,后方的敌人一看不对,立刻向山下撤去。
10号阵地暂时保住了,然而,正当胡修道想喘息一口气时,他看到位于3号阵地的腾土生中了一枪,倒地不起。
胡修道来不及再做休息,他快速奔向3号阵地背起战友就跑向了后方。
在把腾土生交给卫生员后,胡修道又返回了3号阵地。
此时,3号阵地和10号阵地,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守着了,如果他也牺牲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为,为了保命更要保住阵地,胡修道将两边阵地上全部的补给都挪到了阵地中间。
自己则在这里守着,哪边敌人上来了,他就集中火力攻击哪边。
接下来的一个下午,胡修道一人不停地来往三号、十号两个阵地,打退了美军及其仆从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战至日头西斜,胡修道终于等来了援军和我军的支援炮火。
增援的志愿军战士们见到胡修道后被深深地震撼了,胡修道的全身衣服都是焦糊破碎的,只有牙齿和眼睛还是白的。
从597.9号阵地撤下来之后,胡修道昏睡了三天三夜。
据统计,这一天,胡修道在敌人大炮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独自一人,打退了敌人40余次进攻,歼敌280余人,守住了3号、10号阵地。
这也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单人歼敌的最高记录。
后来,胡修道因为这次战斗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了“一级英雄”的称号。
向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