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军攻入道门圣地茅山,残忍杀害了一批著名道长,仅一名少年逃生,导致茅山一脉几乎断绝。
这名在鬼子屠刀下得以生还的少年名叫汤念义,自幼便在茅山修道,念义的名字是师傅们为他取的,道观里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有师傅和师兄弟们的照顾,日子过的倒也宁静和平。
但是随着日本鬼子的侵略这份宁静却被无情的打破了,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江苏茅山很快也沦于鬼子之手。
茅山沦陷之后,我新四军很快便在此地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同鬼子展开了持久的斗争。1938年日军发起对茅山的扫荡,这一次他们来到了汤念义所在的茅山元符宫。
鬼子包围元符宫之后,让伪军哄骗道士们到大门集合,一开始鬼子软硬兼施妄图从这里获取新四军的情报。
但是身负民族大义的道士们面对敌人的黄金和刺刀钢枪却始终大义凛然拒绝合作,恼羞成怒的日军下令将道士们统统处死,并且为了掩饰自己的暴行,在行凶之后一把火点燃了元符宫,可怜千年古刹毁于一旦。
但这一次汤念义却有幸活了下来,原来在从鬼子进门开始,师傅们就觉出来者不善,为了保护汤念义让他提前躲了起来,如此汤念义才逃过一劫。
躲在暗处的汤念义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忍暴行。
待日军走后,身怀国仇家恨的汤念义深知道士是做不下去了,自幼在茅山长大的他清楚的知道山中有一股抗日力量的存在,于是决然的参加了新四军。
但是此时的汤念义刚刚十七岁,报名参加新四军之后考虑到他年纪尚小并且之前没有作战经验,临时把他安排到了后勤部门,负责队伍的伙食。
一心想着杀鬼子报仇的汤念义原想上战场杀敌报仇,没想到到头来做起了火头军,于是几次三番的找到领导,表达自己希望能够上战场的愿望,但一直都没能如愿。
虽然不是职业战斗人员,但根据地斗争条件艰苦,只要在作战序列当中,都有机会参与作战,又一次汤念义就迎来了这样的机会。
初次参与作战的汤念义怀终于迎来了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他将所有的仇恨都凝结在了子弹当中,狠狠的向日人射去。
也许是因为杀红了眼,一时间汤念义竟然忘了及新四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在面临两个已经被困山洞的日军,本应该将他们活捉的汤念义竟然向里面投掷了一枚手雷。
随着一声巨响,两名鬼子被送上了西天,但汤念义也因此背上了组织的一次处分。
1940年鬼子又一次妄图摧毁我茅山革命根据地,他们组织了大量的日军及伪军部队对茅山发起了疯狂的扫荡。
此时我根据地部队已经有了丰富的反扫荡和山林作战经验,但是毕竟人员数量和装备相差过于悬殊,一时间我军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连汤念义所在的后勤部门也成了战场前线。
眼见鬼子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久经沙场的汤念义迅速的别起菜刀,拎起一把盒子炮就冲了出去。凭借着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准的枪法,很快就放到了几名鬼子。
丛林枪战鬼子根本不是汤念义的对手,无奈当时根据地条件太差,子弹配给有限,很快汤念义的子弹就打光了。
鬼子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大胆的向他冲了过来。面对数倍的敌人汤念义没有任何退缩,他丢掉手枪,拔出菜刀也迎面冲了过去。
一把平时用来切菜的大刀被汤念义挥的虎虎生风,几个回合下来又有两名日军成了汤念义的刀下鬼。
但是同时汤念义的身上也多出负伤,滚烫的鲜血从他的腿上、胳膊上汩汩流出,染红了那件补满补丁的战袍。
最终20岁的汤念义在这场战斗中不幸牺牲,临死时他还保持的杀敌的姿势。
其实参加新四军的道士并不止汤念义,还有许多没有留下姓名。
他们有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有的虽然还保持着道士的身份,但是却总能够在情报传送、为部队带路等地方见到他们的身影。
在那个坚苦追绝的年代中,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肩负着抵抗侵略者的天然使命,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出身、职业,大家前赴后继的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之中。
正是有了他们的流血和牺牲,才有了今天的太平盛世,他们值得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