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朝鲜领导人请求中国寻找一名失踪30多年的抗美援朝英雄。中方回复:只要他在这个世界上,哪怕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起来。没想到,他自己“躲起了猫猫”,然而这一躲就是33年。
1947年,17岁的柴云振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
然而在国民党军队里,稍微有点权利的人都会对手下非打即骂,甚至不让吃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他十分反感。
所以,后来在湖北作战时,柴云振乘机带着几个士兵,投奔了解放军,被分配在薪春县独立营,后来成为解放军第15军的一名战士。
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南剿匪作战中,柴云振多次立下战功并受到表彰。
1950,抗美援朝开始时,他又毫不犹豫地随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入朝作战。
1951年5月22日,45师的柴云振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要求赶赴朴达峰一线阻击北上敌军,要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十天。
然而阻击战打到6月4日,敌人除了在我军阵地前丢下1000多具尸体,硬是没能前进一步。
美国人恼羞成怒,调来了传说中特别厉害的黑人团,以至于我军前沿阵地居然被美军占领。
在这危急关头,营长武尚志下达死命令,要求当时已经是8连7班班长的柴云振率部夺回阵地。
6月5日凌晨,主峰阵地还在志愿军手中。天亮后柴云振发现,阵地只在他一个人手中了。上级虽然没下命令,但他一个人也仍在死守阵地。
他准备好捡来的枪支和手榴弹,待敌人上来时,他利用有利地势,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扔向敌群,用机枪和冲锋枪轮番向山下扫射。
没多久,敌人成堆的尸体都倒在了柴云振的面前。
柴云振独自一人连续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到中午时分弹药几近耗尽,只剩下一杆自动步枪。
由于柴云振一个人守着整个山头,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他不停的在山头四周搜索,突然四个高大的敌人已冲到20多米远的地方。柴云振立即打出去一梭子弹,当场打死三个。
但是他的手臂、腰部等多处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柴云振强忍剧痛,使劲扣动扳机准备消灭最后一个敌人时,发现冲锋枪里没有子弹了。他只好扔掉手中的枪,与最后一个黑人肉搏。
在扭打中,柴云振揪掉黑人的一只耳朵,黑人抽出匕首,向柴云振刺来。柴云振侧身躲过,趁势将黑人推翻在地,将他的匕首打脱。然后双手攥拳猛击黑人的脑袋,接着,他又想去挖黑人的眼睛。
不料右手食指被黑人死死咬住了。柴云振使劲扯出来,右手食指的肉筋扯出一尺多长。
黑人不停地用石头砸柴云振,见柴云振还是不要命和他厮打,他害怕了,转身往山下跑。
柴云振挣扎着起来,捡起枪向跑出十多米远的黑人射击,黑人被打死了,柴云振也昏倒在阵地上。
后来柴云振被增援的战士送到了战地医院。
朴达峰阻击战,柴云振带领的班共歼敌二百余名,光他自己就消灭了一百多敌人,捣毁敌指挥所一个,保卫了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
但是由于伤势太重,柴云振必须尽快转送回国救治,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柴云振却被错编到其他部队,送至内蒙古包头的医院。
经过医治,柴云振的伤好了起来,但因为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他没有办法再拿枪打仗了。
于是柴云振带着伤残证明复原了,复原费是1000斤大米。回到老家的柴云振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即使再困难,他也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
对于柴云振复员回家这件事情,本来很少有人知道,又加上时间太过久远,更没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情。
直到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说起朴达峰战役时,大家才知道柴云振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中央当即指示:“尽快派人寻找柴云振。只要柴云振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大海里捞针,我们也要把他捞起来!”
随后,中央下令寻找昔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各地媒体纷纷报道,希望可以找到柴云振的下落。
直到1984年,《四川日报》的一则寻人启事,柴云振的儿子才知道国家一直在寻找他的父亲。
一直等了十几天,发布寻人启事的人们才终于等到了一位老人。
老人草帽下是满头的伤疤,抬起的手掌缺了一根手指,他摸着断缺的手指,终于亲口解开了“失踪之谜”。
经过一番复杂的鉴定,部队终于确定:这就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特等功臣!
原来,当年柴云振的连队在登记士兵姓名时,将“振”误写为“正”,这才导致部队多次寻找未果,导致勋章一直无人认领。
1984年10月的一天,时隔33年的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中央军委领导从北京赶来,亲自将“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勋章佩戴在柴云振胸前。
虽然属于柴云振的荣誉迟到了三十多年,但柴云振终究还是获得该有的荣誉。
正如柴云振自己所说的“我活着回到祖国,其实并不算英雄,只能算得上一个幸运者。真正的英雄是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在战场上的人。”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忘却属于他们的功绩和贡献。尽管他们有的人已经离开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