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总结会上,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说:“我们有的同志胆子真大,竟敢拦金日成的车,还逼人家给自己修车。”
1950年,志愿军94师刚刚进入朝鲜,便因为逃难的群众和撤退的朝鲜党政军人员太多,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部队无法正常前进。
要知道,志愿军入朝之前,美韩联军已经逼近中朝边境,要是我军不及时赶到前线,敌人可能就会打到国境线以内了。
94师政委杨家华很着急,赶紧派人和对方沟通,总算说服他们让开一条路。
但部队行进没多久,汽车便出现故障,正好这个时候,对面驶来一辆朝鲜汽车。杨家华走过去,对方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请求对方帮忙拖车,或者带他们一程。
对方有些为难,表示有很要紧的事情,实在没办法帮忙。但坐在后面的一位领导模样的人物,听说杨家华是志愿军军官,还准备带领部队奔赴前线,便同意帮忙拖车。
就这样,双方同行了一段路程,对方表示很快就要去往不同的地方,只能就此分别。
杨家华也是急眼了,掏出手枪指着司机,要求对方把他们送到预定地点,否则耽误战事进展,他们谁都负不了责任。
这个时候,那名领导模样的人再次开口,表示不要着急,他可以派人帮助修车。确实,对94师来说,只要汽车能够正常行驶,就不需要借助朝鲜人的力量。
很可惜的是,部队里并没有懂汽修的人,既然对方愿意提供帮助,那可是再好不过。听完领导的话,司机马上来到杨家华的吉普车前,仔细查看出了什么问题。
就在司机修车的时候,那名领导和杨家华闲聊起来,得知他的直属上级,便是宋时轮将军,顿时眉开眼笑。
对方表示,他和宋时轮将军是老相识,非常感谢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
杨家华心想,这个人谈吐举止不凡,又和宋时轮将军是老相识,想必应该是朝鲜军队的将军吧。
杨家华便问对方来自哪支部队,准备去哪里,得到的回答是,对方准备征调第三兵团奔赴前线,配合志愿军作战。
正当杨家华准备多问几个问题的时候,吉普车被修好了,双方随即分别。临走前,杨家华问对方叫什么名字,那个人只是说自己姓金。
杨家华记住了这个人,但因为战事紧张,他忙得不可开交,没有顾得上细究此事。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我军召开总结大会,宋时轮将军发言的时候,突然提起此事,还让杨家华颇为尴尬。
那天,宋时轮半开玩笑地表示,我们有些干部胆子太大了,竟然敢拦金日成的车子,要逼着人家给自己修车。
杨家华这才意识到,那个谈吐不凡的人,居然就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很显然,金日成后来见到宋时轮,特意提起此事,但他肯定不是为了告状,杨家华急于奔赴战场的心情,他完全可以理解,这件事也体现了中朝两国深厚的友谊。
也正是两国军民密切合作,最终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家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