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0万抗美援朝志愿军被美国精锐部队围困,彭老总火速请示中央,毛主席沉思良久,发出8字急电: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彼时,中朝人民军队已经在朝鲜保家卫国战役中取得了4次大规模的胜利,将三八线向外推进150多公里。这也直接导致美军被迫临战换将,麦克阿瑟成功被素有“中国通”之称的军事老狐狸李奇微替代。
李奇微的军事才能和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对军事战略的把握的确不容小觑。中国有句古话: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奇微一上任,就对现有美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迅速集中优势兵力驻守战略要地,使美军的战斗力一下子增强不少,战略防御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也给一直处于战争主动的中国志愿军造成了前进的阻力。
李奇微不仅整顿美军内部,还研究对手。他通过对中国军队战略特点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惊奇的发现一个规律:中国志愿军的确进攻勇猛,每次战役都能以最短的时间,速战速决,然后会有一个短暂的休整。
他由此推断,这是由于志愿军的后援补给无法及时到位。可以利用对手这一弱点,将战线拉长使中国军队前后无法快速衔接,这样就可以一举给其重创。
想到此,老狐狸李奇微开始调整原有战略,利用其自身强大的机动能力,采取穿插战术,对我军实施周密诱敌计划。
有了前面4次势如破竹的胜利,志愿军快速制定了第5次战役的目标:集中兵力消灭敌人6个主力师,扰乱美军后援保障的及时登陆,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基础。
事实正如李奇微推断的那样,志愿军的确存在后援补给不足的缺陷,加之兵力补充多是一些新兵,对敌情和地形都比较陌生,因此,中央决定在敌人后援登陆之前,速战速决。
于是,第5次战役很快打响。志愿军的士气一如既往所向披靡。在连续击败几个目标后,志愿军开始继续向敌人的腹地推进。他们兵分三路,齐头并进向前推进,大有将敌军一网打尽之势。
所到之处,美军也是节节败退。
三天后,志愿军已经将战线向前推进200多里。而此时彭德怀司令敏锐地发现,此次迎战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韩国和泰国等杂牌军,竟然没有与美军主力有过一次遭遇。
这不免使彭总司令心头一惊,感觉事情有些不妙,搞不好这是敌人给我们做的口袋,故意拉长战线,消耗我们有限的物资,然后,再进行有力反击。
想到此,彭总司令不觉心头一惊,一面下令停止追击,一面火速向中央发急电,请示下一步作战计划。
就在志愿军左右为难的时候,李奇微感觉到自己的圈套被识破了。
于是,命令“逃跑”的美军主力立即掉头,集中火力截断志愿军第9兵团和第3兵团之间的联系,将第9兵团10万余人围堵在包围圈内。情况十分危急。
与此同时,中央领导们也正在中南海朝鲜战争形势图前来回的踱步、研究对策。
约莫半个多小时,突然,毛主席坚定地说:“速回电,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消息传到战场上,彭总司令一拍大腿:“有救了!”
接到作战命令的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以最快速度集中兵力,从防御工事继而转变成进攻模式,集中火力开始与美军正面交锋。
外围的第3兵团从外面向里冲,形成内外夹击,里应外合,使得美军不得不迅收缩战线。为第9兵团将士们突围奠定基础。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非常及时,也非常正确。由于两方面的志愿军同时发起反攻,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最终我军付出10000多人的代价,成功突围。敌军也付出了82000伤亡的惨痛代价。
抗美援朝战场上悲壮的第5次战役,最终以我军的惨胜告终。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为整个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重要的谈判权和筹码。
不久之后,联合国军终于无奈的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一场中朝人民携手并肩的保家卫国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联合国军认为,此次战争是以和平收场,但是李奇微却认为是美军的败局。之后,他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中国志愿军的赞美之情。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深受其影响,从此对中国军队产生了忌惮之心,生生将介入越南战争的时间,向后推迟了长达10年。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意义非凡。他是中朝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之战。为了战争的胜利,无数将士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更为我国军事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作战范例。
最杰出的革命家睿智的战略战术,最可爱的志愿军将士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守卫着我们坚不可摧的国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