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芬兰提出了割让领土,拆毁边境要塞的要求被拒绝后,约45万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国境,开启了冰冷血腥的苏芬“冬季战争”。
这几乎是一场“熊与老鼠”之间的战争。苏联经过近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与苏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
45万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去打只有三万多军队的芬兰,叫任何人用脚趾头去想,都会轻而易举!
当时苏联方面确实想的很简单,赫鲁晓夫曾如此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可令苏联人没有想到的是,想拿下芬兰,实在太不容易。
苏芬边界全长约1100公里,80%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只有六条东西走向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况不佳,且被湖泊森林隔绝。各条公路之间相隔达200公里之遥。公路两旁的林木既可伐倒充当路障,也可给芬兰军队滑雪分队袭击沿公路行进的行军纵队提供天然屏蔽。
总之,在被皑皑白雪、莽莽森林覆盖的荒原上,对主场作战、机动灵活的芬兰军队有利,可苏联红军来说,却成为他们的噩梦。
苏军的坦克与重炮,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因此,这里对苏联红军而言是一个十分不利的战场。苏联红军主力一越过边界,就被曼纳海姆防线阻挡,不得不进行一场困难的攻坚战。
深厚的积雪使苏军坦克这样的重装备寸步难行,或只能沿公路呈长蛇阵缓慢行军。反观芬兰军人可以借助雪橇灵活穿插,打得苏军措手不及。
当苏军坦克甚至连雪地迷彩都没有换上就开赴前线,在雪地里成了芬兰人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
战争发生在高寒地区,同时又是冬季。一天的日照最长不超过6个小时,甚至只有4个小时。这极大的抵消了苏军的炮灰和空中掩护,而芬兰人则更有机会在夜晚偷袭苏军。
短短5天之内,苏军两个师的军队被全歼,有的是被子弹击毙,有的直接被冻死,雪地里到处是苏军遗留的冰雕尸体和武器装备。
这些死亡的士兵尸体直接被冻成冰棍,有的被当成了路标,杵在雪地上很久。
战争进行了105天之后,芬兰与苏联签订了和约,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的战果让世界大跌眼镜:
芬兰军队以伤亡10万人的代价,歼灭苏军37万多人,苏军的伤亡是芬军的3倍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苏军进攻芬兰严重的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遭到国际多国的反对。
到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站在德国一边,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苏联北方城市列宁格勒,在客观上增加了苏军作战的困难。
而芬兰也损失惨重,仅仅保留了国家主权,却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
还有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
这场冬季战争,令苏联方面后悔莫及,也得不偿失。希特勒正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对苏联实施的入侵。
图二,苏芬战争时期,一名苏联士兵被芬兰军队俘虏后,放在零下40度的冰雪中冻僵,然后摆拍出他将要逃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