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德怀总司令给朝鲜战场上的一名战士颁授奖章。他突然瞪大眼睛对一名战士说道:“原来是你,用担架坚守阵地的英雄,真了不起。”
这个战士,名叫王德明,23岁时,他告别父母,离开山东老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身体也在枪林弹雨中严重受伤,腿,胳膊,脑神经常有抽筋疼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王德明本可以不用再上战场的,可是他却主动请命,说是哪怕在战场上当一名后方服务战士也行.
于是,他作了一名担架员跟随部队一起上前线,其实,担架员只要把伤员安全送到后方进行救治就行。
可是王德明不是一般的担架员,他不光只是和战友们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还在战场上担当起了军用物资的运输,他的眼里全是活,只要有需要,他就义不容辞。
然而,敌人炸毁了汉滩江旁的两座桥梁,让我部队的军需品难以送达,还设了一道道防线,试图让志愿军在没有粮草炮弹的情况下,他们再扔下一枚枚的炸弹,要置志愿军于死地。
此时,王德明做出一个惊人决定,改写了连队命运,只见他不顾江水刺骨的寒冷,扑通一声,跳进了汉滩江中,开始,用身子在冰块一般的冷水中行走,为部队运送弹药。
他在4天时间里,在冰窖似的冷水中来回运输了18次弹药,36箱手榴弹,还抢运了18名伤员,他的脚都被冰块划破了皮,一道道伤口撕裂般的疼痛,他也顾不了那么多。
可是,当王德明最后一次抵达阵地,把一箱手榴弹交给战士时,他惊讶地发现战友们一个个牺牲了,就只剩下15个新兵战士,正在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他急忙放下担架,大声呼唤道:“战友们,大家不要慌,我是党员,又是参加过多次战役的老兵,我来指挥你们化险为夷,你们只要听我的安排,相信能冲出重围。”
于是,他根据多年的战斗经验,将15人分成正面十人,侧边5人,正面的十个人手里拿着手榴弹,侧边5人则利用机枪进行两边侧翼火力掩护。
他们十五个人围成包饺子的阵势,敌军还以为是我方志愿军大部队来了,到处是炮弹声,枪声,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轰炸受到重创,有的当场就死亡,有的受伤,还有的则直接四处逃走。
战士们看见形势大好,立时来了精神,跟着王德明越战越勇,眼看着手榴弹全用完了,而王德明却死死地盯着前方,看见前面奔跑的敌人,他扔下机关枪,捡起地上的刺刀,大喝一声:“战士们,我们跟敌军拼了!”
此时,正在感受到得胜喜悦的战士们,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生死,只要是王德明地指挥,他们就听,两军交战勇者胜。正在关键时刻,我方支援部队及时赶到,将敌人成功击退,守住了阵地。
在此次战斗中,王德明一人就杀死了39名敌军,志愿军总部授予了他“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战争结束后,部队要求王德明留下了来做作战参谋。
他嘿嘿一笑,婉言拒绝了,他说:“我又没有读多少书,完全是凭着在战场上随机应变,一腔奋勇,说不出道理来。而且,还时不时的脑神经性疼痛,脑不好使。”
于是,他带着妻子回乡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直到去世。这就是人民英雄,祖国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他归回田园,造福乡村,英雄虽已死,但事迹永留存。谨记,怀念,永远不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