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汉时期六大战役,为千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秦汉时期六大战役,为千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52 更新时间:2024/1/16 13:40:53

长达400余年的秦汉两朝,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仅因为出现过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也因为这期间全面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在士兵成分、军队构成及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历史经验,为其后1000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北击匈奴南击百越

简介:秦始皇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从河南地(河套平原)赶走,并设九原郡,后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了起来,建立从临洮(甘肃岷县)到辽东半岛的万里长城。南方派屠睢赵佗平定岭南百越之地,开拓了新的疆域。

性质:扩张之战

影响:秦、赵、燕长城的相连,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最重要的桥头堡,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南征百越,将岭南之地永久的纳入了中华版图。

2.巨鹿之战

简介: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畏缩不前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各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章邯兵团主要是秦朝骊山墓的囚徒,王离兵团是蒙恬率领的北击匈奴的军队),确立了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加上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性质:秦楚战略决战

影响:巨鹿之战后,秦朝的主力兵团几乎全军覆没,致使秦朝名存实亡,同时奠定了项羽霸主的地位。

3.垓下之战

简介:是楚汉之争的战略性决战,刘邦和所分封的各路诸侯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对决垓下。汉军由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五个部分,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中军与项羽交锋,交战不利,中军向后退去。随后孔将军、费将军率军从左右两边包夹上去,致使楚军不利,韩信乘势率中军再次攻上去,楚军大败。最终项羽逃到乌江,自刎而死。

性质:统一之战

影响:汉承秦制,创立一个全新的帝国建立。

4.汉武帝时期三大对外战役

简介:汉武帝时期通过卫青的河南之战(河套平原),霍去病的河西之战(河西走廊),霍去病卫青漠北之战(外蒙古)摧毁了匈奴的主力。

性质:主动出击

影响:短期来看是沉重打击了匈奴的主力,首次占领河西走廊。长期来看是打出了不让胡马度阴山,打出了犯强悍者虽远必诛的民族气概,对汉族的精神面貌影响很大(因为汉初对待匈奴都是很憋屈的,刘邦白登之围被围困,吕后被侮辱,被迫和亲等)。

5.昆阳之战

简介: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王莽军队和刘秀军队在昆阳(河南省叶县)进行的一场战略性决战。以两万对四十二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未来中原王朝的国运与兴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据说是天降陨石袭击了王莽的军队,所以很多读者也说此战穿越之子打不过位面之子。

性质:玄汉的战略决战

影响:新莽政权名存实亡,刘秀也一战成名为以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6.窦宪北击匈奴

简介:汉章帝时期外戚窦宪两次北击匈奴,一直打到外蒙古的杭爱山,并且在山上刻字,史称燕然勒石,是后代将军最高的荣誉之一(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齐名),窦宪两次北击匈奴基本消灭了匈奴主力,匈奴被迫西迁。

性质:战略性战役

影响:汉武帝时期沉重打击了匈奴的主力,但是最终歼灭匈奴主力的是东汉时期的窦宪,窦宪最终让匈奴退出了华夏历史舞台,但匈奴的西迁却成为欧洲大陆的噩梦,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更多文章

  • 夏商周时期的五大战役,以下犯上、抵御外敌、兼并之战均由此开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鸣条之战,妇好抵抗雅利安人之战,牧野之战,开拓

    夏商周时期是华夏文明由萌生到渐趋成熟的一个过程,他们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起各自的政治霸权,形成中国文化早期凝聚与融合的核心,与之相伴随的是创造出了灿烂的军事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理论、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夏朝的军队以“众”(即平民)为基础,以奴隶主贵族为核心,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

  • 清朝的名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武将,为冷兵器时代画上一个句号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冷兵器时代,多铎,阿济格,豪格,阿敏,济尔哈朗,岳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已经发生了改变,火器逐步进入到战争当中,甚至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那种单凭武将强悍的战力值就能改变战争走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在这种时代变革的交替间,清朝的武将们展现了最后的辉煌。1.多铎爱新觉罗·多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

  • 明朝初年的武将战力值到底如何,他们能否与唐初的名将相比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邓愈,冯国胜,傅友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明朝的大将数量也是仅次于唐朝,而明朝初年又是明朝大将最多的时期,那明初的这些大将武力值到底如何,他们是否能与大唐初年的名将相比?1.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初年名将。关键词:大败陈友谅,灭张士诚,北伐灭元朝,定西之战败王保保,明

  • 大蒙古国的名将有哪些,他们打下了2725万平方公里土地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拔都,旭烈兀,兀良合台,怯的不花,刘黑马,史天泽

    如果说大蒙古国第一将领们为蒙古帝国打下了坚持基础,那么大蒙古国的继任者们就是最好的收获者,而这一切的过程体现在蒙古三次西征上。第一次西征是铁木真组织的并亲自带队,灭了西辽以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国,但是西夏和金国依旧还在(铁木真死后分别由拖雷和窝阔台灭掉)。第二次西征是窝阔台组织的,但是命令术赤的儿子拔都

  • 盘点元朝时期的名将有哪些,看看他们如何顶起大元朝。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弘范,张禧,解诚,董文炳,綦公直,陈友定,王保保

    元朝建号以后,大蒙古国之名在汉文文书中不再使用,忽必烈作为皇帝并没有改变宋朝的制度,而且还保留了宋朝大部分官员,力求能到的他们的效忠。而忽必烈推行的“行汉法”主张,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造成许多蒙古贵族的不满,拒绝归附元朝,结果导致四大汗国先后脱离独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朝

  • 明朝中期名将有哪些,他们战绩虽不耀眼,但其战力值不输于汉唐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辅,于谦,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马芳,李成梁

    明朝的军队拥有着强大的机动性,这种机动性使明军在与元朝的战争中占有极大的优势,最终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大地,但是蒙古人并没有在与明军的战争中伤及根本,主客异位的情况下,开始对明北境进行着不断的骚扰。除了蒙古对明北境的骚扰之外,还有着源于外国侵略者对于西南边境、东南沿海一带的骚扰。而在此期间,涌现出一大批

  • 明朝末年名将有哪些,他们凭借自己的战力值,留下浓重的一笔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如松,孙承宗,袁崇焕,满桂,卢象升,孙传庭,李定

    明朝末年,朝政腐朽,外部侵略频繁,内部农民起义不断。但是中华民族的韧性却自发而生,一批非常优秀的名将不断涌现,虽然他们最终未能力挽狂澜,但他们却凭自己的才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李如松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中后期名将,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长子。关键词:平

  • 大蒙古国第一代名将有哪些,他们到底有多强,能为后世奠定如此根基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术赤,察合台,拖雷,哲别,速

    蒙古的崛起完成了东北亚地区的统一,也是亚洲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次统一,其影响范围延伸到了东欧。而从蒙古帝国分出来的元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四次大一统。完整的蒙元帝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帝国时期以及退出中原后的北元蒙古国时期。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那叱咤欧亚蒙古帝国的第

  • 金国的武将有哪些?从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到被团灭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完颜娄室,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完颜宗弼,完颜银术

    女真族又称女直,其族人以满族为主,起源于距今三千多年的肃慎,到了汉朝称为挹娄,在南北朝时期又被称为勿吉,到了隋唐时则改名为黑水靺鞨。直到辽国时期,才被世人称为“女真”。在女真崛起的日子里,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了反抗辽国的压迫,带着3700名族人杀出了长白山,最终打赢了辽国的10

  • 盘点南宋的武将有哪些?其战力值之高,远强于北宋(对蒙古篇)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珙,王坚,杜杲,余玠,吕文德,李庭芝,曹友闻,张珏

    南宋的末年,是一段可泣可歌的历史。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没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江山倾覆却又无能为力更可悲的了,多少名将都希望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可是却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北定中原,成了南宋名将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到底是时代的悲哀,还是武将战力值的差距,我们今天就来盘一盘。1.孟珙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