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出国作战,后勤补给战线拉长,赵国为什么不破坏秦国的粮草补给?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出国作战,后勤补给战线拉长,赵国为什么不破坏秦国的粮草补给?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02 更新时间:2023/12/4 23:05:26

长平之战历时一年多,这场战役规模不可谓不大,双方也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赵国更是濒临灭国。毕竟长线作战除了考验双方人数差异,更多的在于后勤补给问题。

秦国是主动攻打赵国,这就相当于长线作战,后勤供给上肯定要劣于赵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交战双方也往往会采用截断粮草的方式对对方进行打击。赵国明明是本土作战,长线战争对他们反而有利,只需要斩断秦国粮草供给,秦军再强也无济于事,但却并没有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双方战略

赵国当然也知道自身的优势在哪里,作为最开始的赵国主将廉颇知道硬碰硬肯定就正中秦军下怀,所以一开始的战略也是尽量避战,能拖就拖。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赵军看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马上能补充的后勤在强大的秦军面前也没有多少劣势。

作为秦军就要难受多了,本来就不是本土作战了,粮食运输上秦国花费的人力物力就比赵国大的多,长此以往赵国拖也能拖死秦国。秦国也只能转变思路使出反间计,让赵换掉廉颇方便他们下一步。

王之所以能中计其实也是因为长久的作战粮食消耗问题,秦军不是本土作战粮食消耗更大,但赵军消耗也不小。秦国实力强硬,也没有后顾之忧,但赵国不同,那个时候赵国还要面对匈奴的侵扰。

这样一来赵国的粮食消耗也经不起这样耗下去,廉颇在拖秦军的时候在赵王看来也在拖赵军,是以当有风声能换将的时候,赵王顺水推舟就将将领换了。

赵国劣势

赵括一上场白起就知道该怎么对付他,毕竟如果不是有了解,知道赵括好对付也不会散播的是赵括的好话。赵括年轻气盛,不服从廉颇制定的战略,这也正合秦军之意,白起也趁此机会断绝了赵军的粮食。

断粮草这个计划秦国已经做了,赵国为什么不干脆也一起鱼死网破了算了,同样断绝秦国的粮道?这就要追根溯源到赵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秦国长线作战,粮食保护肯定很严重,而赵国还要面对匈奴,分出兵力抗衡秦国已经很难得,截断粮草是没什么可能。

截断粮草最适合的就是骑兵了,因为移速快且灵活,但赵国的骑兵大部分都在抗击匈奴,实在没有办法能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能靠自救也没有办法,秦国断绝粮道迅速包围赵括的军队,当时赵军面对的就是弹尽粮绝的局面,自身突破不出去,外援也很难救,只能活活等死。

赵国不是不破坏秦国粮道,是没办法。

秦国优势

秦国从体系来说就比赵国完善太多,秦国有详尽的后勤体系,分设官吏,各司其职。细分到人员职能、粮车重量,如此一来在调度上就有很大优势。

秦国断绝赵国粮食的时候是亲自到河内郡征发壮丁,集体去截断赵国的粮草。这些人能够有实力去截断粮草得益于秦国的马政,秦国鼓励百姓养私马,这样能够方便政府进行突然的调度。

粮食运输除了人员安排是重中之重,道路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崎岖不平的路和平坦的路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会不同,速度也不同,秦国也考虑到这一点。秦国有完整的道路体系,修筑践道,曾长达数百余里,就连最难的巴蜀之地秦国又有践道分布。

秦国之所以能够强悍正是依靠这些完善的道路系统,秦国道路四通八达,能够征南战北也正是因为道路发达。

最根本的问题,秦国粮草消耗巨大的,但同样的他们粮草供应也充足。秦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当时的荒地还是很多的,这样一来很多百姓都愿意去开垦荒地,也更愿意耕种自己的土地。如此一来,秦国不仅地多而且粮食产量也十分丰富,完全不缺粮食。

结语

秦国不仅有着强力的军队能够保障后勤正常运输,也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和军事力量补给,道路问题也解决了,秦军可谓是势如破竹。

反观赵军粮草问题其实没办法得到解决,因为劳动力都在作战没人耕耘,一年多的战争就相当于少了一年的粮食。而截断粮草又没有这个实力,赵国战败可以说是能意料之内。

标签: 长平之战粮草补给

更多文章

  • 宋朝兵弱的最典型事例,竟被越南攻城掠地,宋越战争的来龙去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越战争

    在这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宋朝可谓是文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然而兵弱却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实力却不足,导致了多次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失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宋越战争。征战烽烟:追溯战争历史宋朝时期,南越与大宋长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有无,经济文化交流繁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越对中原地区

  • 涿鹿之战发生在哪里?为何黄帝和蚩尤将战场选择在了涿鹿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涿鹿之战,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相传发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黄帝和蚩尤之间的一次战争。涿鹿之战的历史地点是河北省涿州市境内,故称涿鹿之战。涿鹿之战的传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勇气和智慧。涿鹿之战的背景据《山海经》和《史记》的记载,黄帝和蚩尤都是中

  •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商朝的统治者殷纣王荒淫无度,残暴酷虐,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日益恶化,民怨沸腾,天下大乱。此时,周文王在西部的戎狄族人中广泛宣扬天命思想,号召各方诸侯联合起来推翻商朝的统治,复兴中国的正统文化。周武王继承了文王的事业,接受了各方诸侯的拥戴,率领周军东进,最终进入了中原地区。周武王的东进

  • 阿加莎岛战役对二战胜利有哪些影响和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阿加莎岛战役,二战

    阿加莎岛是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在二战期间,这个小岛却成为了太平洋地区战争的一个关键地点。在该时期,阿加莎岛曾经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那么这些战役对二战胜利有哪些影响和意义?一、阿加莎岛的背景和地理位置阿加莎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一座小岛,它距离澳大利亚约4,000公里,

  • 志愿军入朝全因美国欺人太甚,朝鲜战争前期美国都做了哪些小动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志愿军,朝鲜战争

    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一天,首先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举行非法的紧急会议在苏联缺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被剥夺的情况下,通过了一个非法决议,控告所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进攻南朝鲜朝鲜、中国和苏联政府分别发表声明,谴责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和决定是非法的决议通过次日,美国空军立即开始轰炸朝

  • 为何山海关之战后满清只用了8个月22天就把李自成集团从北中国统治者迅速打回到流寇状态?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自成,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在位时间最短的草根皇帝。打着反明的番号起义,在前期功绩斐然,也有不小的作为,清政府也为他的事头疼。而在他称帝后反而自己走向灭亡,与其说是清政府一举灭了他,不如说他更多的是在自取灭亡。清政府的优势清政府在战争上说到底还是占有更大优势的,毕竟清朝当时是属于主流统治。从政治以及各地人心归属来看,清

  • 一战中的俄国胜利在即,为何却选择退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战,十月革命

    由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间的纷争为导火线,所掀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四年,实际上是一场各国野心膨胀,欲发起对他国的侵略以扩张领土的非正义战争。因此,一战虽然以英法等国为首的协约国取得胜利而落幕,却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真正从战场上全身而退。在一战期间,俄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积极投身于这场战争,却在战争即

  • 骑兵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案例分析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骑兵,中国古代战争

    春秋战国的骑兵春秋战国时期的骑兵发展较为缓慢,主要由贵族组成。在这个时期,马匹、装备和训练水平都比较落后,骑兵数量也相对较少。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骑兵的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到了战国末期,韩国等国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并且开始采用轻骑兵和重骑兵相结合的作战方式。其中,轻骑兵主要扮演侦查、游击、骚扰

  • 骑兵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骑兵,中国古代战争

    中国古代骑兵是指在古代中国战争中使用马匹进行战斗的士兵。骑兵在中国军事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北方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中国古代的骑兵通常携带弓箭、枪矛等武器,以机动性和突击力为主要特点。中国古代骑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时期,但直到汉朝才真正形成规模化的骑兵部队。随着时间的

  • 中国古代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古代民族战争,民族征服

    中国古代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史料和文献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民族战争和民族征服始于夏、商、周三代时期。在这个时期,不同地区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