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名美军情报人员偷偷降落在朝鲜东海岸,正好被埋伏在那里的志愿军士兵撞见。
我军一齐开火,瞬间击毙4名敌人,剩下的3个人举手投降。
经过审讯之后,我军得知美军情报人员的任务是潜入后方,伪装成当地人,想办法给志愿军造成损失。
而在3个投降的人里,有1个长着东方人的面孔,他叫孙宪,来自朝鲜,曾经在山东烟台生活过很多年。
孙宪精通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加入美军情报部门之后,被选为执行渗透任务的特务。
孙宪算是这支特务小队的头目,大家都指望在他的带领下,成功潜入朝鲜地区。
在我军的审讯下,孙宪主动交代了所有任务信息,并透露了和美军取得联系的方式和密钥。
按理说,搞清楚这些内幕之后,他们几个人也就失去了价值,完全没有必要留着。
但是,正当我军准备处死这3名美国特务的时候,有一个人提出先等等,他们或许还有其他用处。
这个人叫丁公量,是我军著名情报工作者,也是当时战场情报科的负责人。
丁公量认为,战争已经进入尾声阶段,美军的阴谋绝非只是给志愿军造成伤害,他们说不定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果就这样杀掉3名特务,美军发现联络不上他们,也就知道计划失败,很可能会孤注一掷。
为了搞清楚美国方面的动向,丁公量决定将计就计,留着3名特务,继续和美军情报处保持联络。
于是,丁公量挑选了7位思维敏捷、身手过人的特工,让他们扮演美军特务的角色,通过孙宪提供的密钥和美军情报部门联系。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军特工故意向美军传递假消息,孙宪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后,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积极配合我军行动,提供了很多帮助。
美军接连不断地得到情报,还以为计划完美进行中,立即调集重兵奔赴前线,企图给志愿军造成重创。
然而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受到假情报的误导,栽了很大的跟头。
后来的金城战役,美军更是被打得满地找牙,丁公量特工小组的假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军出兵朝鲜之前,认为依靠他们强悍的军事实力,再加上“联合国军”的支持,完全可以轻松消灭北朝鲜,中国也绝不敢帮忙。
然而,中国不仅出兵朝鲜,还成功将美军打回三八线以南,直接改变了战场形势。
曾经在太平洋战场大放异彩的麦克阿瑟,在寒冷的朝鲜半岛吃到军事生涯最惨痛的失利,灰溜溜地返回美国,直到41年后他们才知道真相。
总的来说,我军能够在武器装备、粮草补给完全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打败世界上最强的美国,除了依靠英勇无畏的志愿军之外,以丁公量为代表的特工人员同样功不可没。
战争绝不是简单地打打杀杀和正面肉搏,也不是飞机大炮坦克之间的较量,而是策略和后勤的对决,
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就是体现一个国家战争综合调动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