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名将白起功劳大,为什么会被秦昭襄王赐死?原来是得罪了宰相范雎!

名将白起功劳大,为什么会被秦昭襄王赐死?原来是得罪了宰相范雎!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2/2 10:48:50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赐死白起。名震千秋的大秦战神,落了个自刎的凄凉下场。我们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感慨“功高盖主”,也会心有不平地叹息“招人嫉恨”,但白起有没有缺憾呢?

白起,秦国武安君,唐朝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四名将之首。

没错,白起是战国四名将“之首”,而不是“之一”。

无论怎样吹捧李牧,论战绩李牧还是要被白起碾压。

李牧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赵守北大门,抵御匈奴,他主动出击的时候,并不太多。

而且,李牧主要负责的战役规模,也不及白起。

白起一生大小七十余战,连一场平局都没有,全胜。

他什么样的仗都打过,有千里奔袭,也有高垒攻坚;有以少胜多,也有以众凌寡。

白起作为大秦锋利的战刀,为秦国的崛起,为秦王的扫六合,起到了很强的加速作用。

不败战神

纵观白起一生,他指挥了许多秦国重要的战役,为秦国扫六合,吞八荒,平定四海。

白起跟战国时期的其他武将不同,其他武将一般都是武将世家,累世王侯。

换句话说,其他武将的起点就是将领,而白起的起点是普通士卒。

白起是从一个普通的秦军士卒,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白起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伊阙之战,白起率10万秦卒击溃韩、魏二十多万联军,他一战名动天下。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任大良造,发兵攻魏,一举夺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白起击败楚国,打得楚国迁都,从此楚国人听见白起的名号就哆嗦。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一举击溃赵卒45万,而且全埋到了坑里。

长平之战奠定了他被后世尊为战神的基础,白起也因此战饱受后世诟病。

据考证,整个战国期间战死约200万,倒在白起之手的大概有100万。

就这样一位不败战神,却敌不过一张嘴。

战场上的千军万马都奈何不了白起,可是一张嘴却夺走了这位不败战神的生命。

将相失和

长平之战的详细过程不再赘述,白起让赵国元气大伤,此后再无力与秦国争雄。

长平之战后,白起向秦王请命,想一鼓作气拿下赵国都城邯郸。

因为此时赵国士气低落,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防御,是伐赵的好时机。

但是赵国让人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找到了秦国的相国,范雎

赵国使者对范雎说:“白起的功劳已经很大了,如果他打下赵国,肯定会位列三公,地位就比你高了。所以,不能让白起攻打赵国。”

范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收下了赵国送来的金银财宝。

继而范雎以粮草不济,秦卒需要休养生息为理由,劝说秦王退兵。

长平之战获胜的虽然是秦国,但秦国也是惨胜,损失了大概30万秦人。

秦王觉得范雎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就下令让白起班师。

白起接到秦王让他班师的诏令后,气得都快疯了。

前线三十万秦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果被范雎的几句话毁于一旦。

此时不攻赵,以后再打可就难于登天了,因为赵国能缓过来。

白起因为此事与范雎结下了不解之仇,多次跟范雎争吵。

事实证明,白起的判断是正确的。

长平之战后,本来命悬一线的赵国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赵国派使臣交好燕国、齐国,联合魏国、楚国一起抵抗秦国。

其余几国也不傻,再不帮忙肯定会被秦国一一吞并,于是纷纷支援赵国。

战神之死

秦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后,秦王决定再次起兵伐赵。

秦王下令让白起去前线做主将,白起称病不去。

白起认为战机已失,赵国根本打不下来。

秦王看白起不去,就让大将王陵攻打邯郸,但是出师不利,王陵被赵打得大败,损失了四万多秦卒。

秦王一看不行,还得是白起去做主将,但是白起又一次拒绝了秦王。

他说:“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亡者过半,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必矣。”

秦王没有办法,就派秦将王龁代替王陵指挥作战。

可正赶上魏国、楚国的援兵过来支援赵国,把王龁打得大败而逃。

这下秦王彻底恼了,让白起马上奔赴邯郸前线。

前方败报不断传来,秦王派范雎催促白起赶快出发。

白起一看情形危急,也就同意了前去做主将。

但他在范雎面前抱怨了几句,就这几句无心的抱怨,让范雎抓住了把柄。

白起刚走,范雎就去秦王面前告了白起一状,说白起:“不服王命,颇有余言。”

秦王一听大怒,下令赐死白起。

白起走到杜邮时,接到了秦王赐剑,他无奈之下,挥剑自刎。

一代战神白起,就此陨落。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刎史记

令人唏嘘的是,白起威震七国,七十余战不曾一败。

他打败了六国,打败了天下英雄,却败给了范雎的一张嘴。

范雎简单的两句话,就害了这位不败战神。

李牧的结局跟白起一样,也是败给了几句话。

标签: 白起秦昭襄王范雎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梦中贤臣”薛仁贵从无败绩,在大非川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成为李世民的耻辱!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薛仁贵,大非川战役

    670年,无战败记录的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他沮丧地说:“此生征战沙场百场有余,从无战败,没想到竟败在吐蕃手里,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薛仁贵,又名薛礼。李世民的梦中贤臣,出生614年,名将后代。但到了薛仁贵这一代,家族没落,只能靠务农谋生。薛仁贵身强体壮,还有一身好武功,经常感叹没

  • 朝鲜战争中,除志愿军外还有哪国出兵帮助过朝鲜?牺牲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朝鲜战争,志愿军,苏联空军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虽然当时双方的兵力相差无几,但人民军7个主力师当中,有三个师是从四野回国的老战士组成的,经过解放战争洗礼的这三个朝鲜族师的战斗力是南朝鲜伪军根本无法相比的。除此之外,人民军7个主力师的师长都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也远远胜过南朝鲜伪军同级

  • 志愿军入朝后,毛主席4次电告同一件事,彭德怀没重视成终身遗憾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志愿军,彭德怀,毛岸英

    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此时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与中央对朝鲜局势的密切关注不同,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正全身心投入到西北五省的经济恢复工作中。但毛主席很快预见到朝鲜局势会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提前准备应对局势,毛主席于8月给彭德怀发了电告,表示中央已开始为应对局势而

  • 美国老兵战后噩梦缠身,回忆仍激动:中国兵脚都冻烂了,还一直冲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兰德,朝鲜战争,冰雕连,人民军队

    有一本由美国老兵罗兰德.马鲍写的回忆录,被商人汤姆.比蒂收录。汤姆将这本书放在了他创办的非盈利虚拟图书馆“亲历战争”上,来供他人观看。罗兰德所写的回忆录主要以他的战争经历为主,而他参与的大型战争主要有两场,一场是二战,另一场,就是朝鲜战争。这种回忆录在美国很多许多经济困难的老

  • 抗美援朝爆发后,毛主席为什么选择了彭德怀,而不是十大元帅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彭德怀,抗美援朝,林彪,刘伯承,徐向前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战火波及到了我东北地区。为了保证我国领土安全,中央正式拍板决定跨过鸭绿江,出兵援助朝鲜。在刚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的我国,在行军打仗这一块,可以说是从不缺乏能征善战之将。毕竟这些战将都是从战火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他们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

  • 牧野之战是哪两方的战争死伤有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牧野之战,周武王

    牧野之战死了多少人?中国商周之际,周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牧野之战参战方:牧野之战是殷商军队和周武王军队的决战,史曰武王克殷、武王伐纣。周联军:周、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结果: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灭亡参战

  • 牧野之战周武王是怎么胜利的?纣王为什么一败涂地?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牧野之战,周武王,纣王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

  • 官渡之战时,袁绍为什么会失败,曹操为什么以弱胜强?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官渡之战,袁绍,曹操

    曹操很早就看穿袁绍是一个极为心胸狭隘,而且没有深谋远虑、没有战略眼光的人,不适合合伙打天下。所以,他果断离开袁绍,另立门户。那么官渡之战,曹孟德又是如何以弱胜强?其实还是离不开袁绍的帮助。曹操去了如今的河南。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它的地势肯定是一马平川,千里良田,那也意味着无险可守。所以在河南竞争的人物

  • 李宗仁率领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军,鼓了士气,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1938年4月,一条惊人的消息像春雷在空中炸响,隆隆地滚过中国大地,世界也感受到它的震颤。这一声春雷,划破了中国上空厚重的阴霾,把一丝希望之光洒向大地。4月7日,当台儿庄最后一声枪响沉寂下来后,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骄傲地向外界宣布:中国军队于台儿庄地区重创日军精锐第5、第10师团共敌2万余众。

  • 1944年,血战衡阳,俘虏逃亡有多难,连长彭礼光走了13天,被俘虏3才,最终凭借经验才找到部队!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衡阳之战,彭礼光

    1944年,血战衡阳,俘虏逃亡有多难?连长彭礼光20里路走了13天,连续被俘3次,最终凭借经验成功找到部队。1944年,日寇向衡阳投放毒气,导致大量国军士兵失去战斗力,炮兵连长彭礼光和战友们还没来得及抵抗,就不幸沦为俘虏。第二天拂晓,日寇逼迫彭礼光等人挖土坑,然后把阵亡士兵已经开始腐烂的尸体埋进去。